王岸,謝婧娜,崔業旋,陳先枚
陽春市中醫院藥劑科,廣東陽春 529600
痞滿是中醫臨床癥狀的一種描述,是指胃脘部脹痛不適、痞塞的一種自覺癥狀,其在西醫診斷中多為慢性胃炎、胃下垂、胃輕癱、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疾病[1-2]。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抑酸藥、促胃動力藥物等西藥治療痞滿[3]。枸櫞酸莫沙必利片是臨床常見消化道促動力劑,常用于胃輕癱、胃功能障礙、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服用枸櫞酸莫沙必利片治療痞滿雖有一定的療效,但長期使用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4-5],且常規西醫治療重在對癥治療,無法有效結合治病與防病,在停止用藥后,疾病復發率較高,常規西醫療法整體治療效果有待提高。異功散出自《小兒藥證直訣》,陽春砂仁異功散則是在異功散藥方基礎上添加道地藥材陽春砂仁、去除陳皮后組成的,調整后的異功散具有行氣化滯、溫胃抑酸的功效。本研究中為提高痞滿治療效果,現將2018年3月—2021年6月陽春市中醫院收治的50例痞滿患者納入研究,探討分析在痞滿患者中應用陽春砂仁異功散加減治療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將本院收治的50例痞滿患者納入研究。按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加減組(n=25)與常規組(n=25)。加減組中男12例,女13例;年齡24~69歲,平均(45.76±3.38)歲;平均病程(2.90±0.42)個月。常規組中男11例,女14例;年齡23~67歲,平均(45.17±3.21)歲;平均病程(2.93±0.40)個月。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痞滿診斷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中相關診斷標準);②年齡>18歲;③納入研究前使用影響腸道功能藥物治療;④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言語障礙、無法配合完成研究;②合并肝腎功能障礙、心腦血管疾病;③有本次治療用藥禁忌證;④依從性差、中途退出本次研究。
常規組給予莫沙必利治療:服用枸櫞酸莫沙必利片(國藥準字H20173152,規格:5 mg),1次/片,3次/d。加減組給予陽春砂仁異功散加減治療:陽春砂仁異功散基礎藥方為茯苓15 g、炙甘草5 g、白術15 g、陽春砂仁8 g、黨參15 g;胃脘痞滿加大腹皮15 g、木香10 g;燒心、反酸加海螵蛸30 g、吳茱萸3 g;胃脘疼痛、噯氣加枳殼10 g、柴胡10 g、合歡皮15 g;胃納呆滯加炒建曲20 g、炒麥芽30 g;將上述中藥置于容器中煎煮,取湯汁分早中晚服用。兩組治療周期為兩周。
在治療前后使用健康調查簡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評估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患者噯氣反酸、燒心等癥狀進行計分,總分0~4分,分數越高,相應病癥越嚴重。臨床療效判定指標[5]:顯效為噯氣反酸、燒心等癥狀全部消失或大部分消失;有效為癥狀大部分緩解;無效為癥狀無變化或者治愈效果不明顯。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經檢驗符合正態分布,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的噯氣反酸、燒心、納呆、胃脘疼痛、胃脘痞滿、四肢乏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治療后的噯氣反酸、燒心、納呆、胃脘疼痛、胃脘痞滿、四肢乏力評分比加減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治療前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加減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常規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比加減組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兩組患者癥狀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ymptom scores of patients[(±s),points]

表1兩組患者癥狀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ymptom scores of patients[(±s),points]
組別加減組(n=25)常規組(n=25)t值P值噯氣反酸治療前2.06±0.87 2.18±0.61 0.565>0.05治療后1.29±0.62 1.75±0.43 3.048<0.05燒心治療前1.89±0.63 1.97±0.68 0.432>0.05治療后1.25±0.62 1.75±0.48 3.188<0.05納呆治療前1.73±0.80 1.69±0.83 0.173>0.05治療后1.05±0.48 1.45±0.41 3.168<0.05胃脘疼痛治療前2.36±0.65 2.27±0.62 0.217>0.05治療后1.53±0.54 1.98±0.45 3.201<0.05胃脘痞滿治療前2.33±0.72 2.15±0.86 0.802>0.05治療后1.06±0.57 1.57±0.44 3.541<0.05四肢乏力治療前2.35±0.94 2.23±1.19 0.396>0.05治療后0.98±0.36 1.66±0.35 6.772<0.05
表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s),points]

表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s),points]
組別加減組(n=25)常規組(n=25)t值P值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前42.84±6.10 42.82±6.15 0.012>0.05治療后79.52±4.16 71.36±4.23 6.877<0.05

表3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effective rates of patients
中醫認為,痞滿的發生與飲食不慎、情志失調、外邪侵襲、肝氣不舒、脾胃虛弱等有關,該病治療在于健脾利濕、行氣散痞[6-7]。陽春砂仁異功散是由出自《小兒藥證直訣》的異功散改編而成,其去除了異功散藥方中的陳皮,又添加了陽春砂仁,陽春砂仁是姜科植物陽春砂的果實,具有溫脾止瀉、化濕開胃的作用[8],經調整后的藥方更加安全,適用范圍更廣。和常規西醫療法相比,對痞滿患者使用陽春砂仁異功散加減治療更注重專人專治,在治療過程中,醫師會根據不同患者病癥表現而適當調整藥方組成[9-10],對胃脘痞滿者加用大腹皮與木香,從而加強行氣醒脾開胃的功效,對燒心、反酸者加用海螵蛸與吳茱萸從而加強溫胃抑酸的功效,對胃脘疼痛、噯氣者加用枳殼、柴胡與合歡皮從而加強解痙止痛、疏肝解郁的功效,對胃納呆滯者加用炒建曲與炒麥芽從而加強消食開胃的功效;陽春砂仁異功散既注重緩解相關病癥,也注重改善患者胃功能,達到治病與防病相結合的目的。本研究中,筆者探討分析了陽春砂仁異功散加減在痞滿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加減組治療后的噯氣反酸評分(1.29±0.62)分、燒心評分(1.25±0.62)分、納呆評分(1.05±0.48)分、胃脘疼痛評分(1.53±0.54)分、胃脘痞滿評分(1.06±0.57)分、四肢乏力評分(0.98±0.36)分低于常規組(P<0.05)。噯氣反酸、燒心、納呆、胃脘疼痛、胃脘痞滿、四肢乏力是痞滿主要病癥表現,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的相關病癥評分差異有利于掌握患者病癥嚴重程度與治療效果,治療后,燒心、納呆等病癥評分越低說明患者病癥越輕,臨床治療效果越好[11-17]。本次研究結果說明,常規西醫療法與陽春砂仁異功散療法均可以降低患者相關病癥評分,但和常規西藥治療相比,給予陽春砂仁異功散加減治療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病癥,其治療效果明顯更好[18-21]。筆者認為,這可能和以下原因有關:陽春砂仁有效成分可以加強胃腸平滑肌蠕動,刺激胃消化酶的分泌,增強胃動力,促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給予陽春砂仁異功散加減治療可以發揮治療與保健的作用,比常規西藥對癥治療效果更好。另外,研究結果還顯示:加減組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79.52±4.16)分高于常規組(71.36±4.23分)(P<0.05);加減組治療有效率(92.00%)高于常規組的(68.00%)(P<0.05)。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理念的轉變,疾病的治療目的已不再只局限于根治疾病上,還在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SF-36生活質量量表是臨床常用量表,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治療后,其評分越高,治療效果越好,患者滿意度越高,生活質量水平越高。這與蔡瑞云[21]的研究結果:治療組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86.67%保持一致。本次研究結果說明,和常規西醫療法相比,給予陽春砂仁異功散加減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
綜上所述,在痞滿患者中使用陽春砂仁異功散加減治療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病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其療效確切,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