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鞏聰聰

山東重工旗下中國重汽、濰柴動力在展覽現場聯合發布全國首臺商業化氫內燃機重卡
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加快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塑成高質量發展新優勢。作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龍頭企業,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重工”)多年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特別是近年來在科技創新中持續取得新成就、探索新路子,為山東高端裝備制造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6 月14 日-17 日,以“騰飛吧!山東高端裝備制造”為主題的山東重工新科技成果展在山東大廈精彩上演。記者從展覽現場了解到,除了驚艷四方的全國首輛商業化氫內燃機重卡,山東重工此次還集中展示了旗下產業鏈核心科技與拳頭產品,在每條整車整機產業鏈前均呈現了濰柴世界一流的動力總成系統,清晰詮釋了“以動力總成系統為核心、以整車整機為龍頭”的戰略發展邏輯,有力彰顯了山東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創新實力與發展韌勁。
6 月15 日,2022 年全國低碳日,山東重工旗下中國重汽、濰柴動力在展覽現場聯合發布了全國首臺商業化氫內燃機重卡。
該車為中國重汽全新一代黃河品牌高端重卡,可商業化應用于港口、城市、電廠、鋼廠、工業園區等多種特殊作業場景,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車搭載濰柴動力自主開發的13L 氫內燃機。相比傳統燃料內燃機,氫內燃機具有零碳排放優勢,將推動重型商用車邁入多元能源的新時代,對我國“雙碳”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交通運輸領域是實現“雙碳”戰略的重要戰場,其中內燃機行業承擔著重要角色。氫內燃機具有可沿用現有內燃機工業體系進行開發、無后處理器情況下滿足嚴苛排放法規的潛力、燃料適應性好等三大優勢,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作為全球重型內燃機行業的龍頭企業,濰柴動力自2018 年開始布局氫內燃機技術,依托強大的研發團隊和先進的研究平臺,迅速完成了關鍵核心技術和商業化應用的突破,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掌握了一批原創性專利技術,實現了有效熱效率41.8%,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動力領域的發展又一次樹立了全球新標桿。
展覽現場,中國重汽還帶來了中國首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黃河”氫燃料電池雪蠟車。該款車型搭載濰柴生產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配備360kW 大功率電機,能確保低溫下冷啟動,動力強勁而全程零排放,為北京冬奧會貢獻了山東力量。
山東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表示:“氫內燃機的核心技術突破和商業化應用,將進一步提升山東重工在全球行業內的引領力和話語權,推動重型商用車邁入多元能源的新時代,對我國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科技是近年來驅動山東重工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展覽現場,這些“山東第一”“中國首款”“全球之最”悉數亮相,彰顯了山東重工新科技成果芝麻開花節節高的高質量發展態勢。
其中,濰柴動力全系列全領域動力總成系統尤為亮眼。WP13H 商用車動力總成是濰柴動力近年來科技創新的集大成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濰柴發動機+林德液壓”液壓動力總成黃金產業鏈打破了外資品牌的壟斷;全新一代WP13F 船舶動力推進系統等新成果,各項性能指標比肩國際巨頭;12 升HPDI 天然氣發動機、13 升氫內燃機、200 千瓦燃料電池等減碳脫碳新利器,技術水平行業領先。
商用車產業鏈是山東重工業務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此次展覽的一大看點。展覽現場,除了中國重汽“黃河”重卡,山東重工旗下另一商用車生產大戶中通客車打造的全球首套移動疫情防控裝備也引人駐足。該裝備由核酸檢測車、CT 醫療車、負壓轉運車、負壓救護車、保障車及應急指揮車組成,實現了疫情防控檢測、核查、轉運、救護、保障及指揮的“六位一體”。
在智慧農業、海洋交通裝備、智慧物流等展區,令人目不暇接的“國之重器”,是山東重工整合產業鏈資源的代表性作品。其中,濰柴雷沃大豆玉米帶狀復合氣吸式免耕精量播種機,可實現4 行大豆、2 行玉米同時精準播下,為我國大規模推廣復合種植提供技術支撐;“流量擔當”法拉帝FSD195 公務艇是公務艇領域的全能冠軍;林德氫燃料電池叉車、電動叉車等齊上陣,一展“凱傲物料搬運硬件+德馬泰克系統集成”智慧物流產業鏈風采。
6 月22 日,山東省科技大會現場表彰了2021 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濰柴動力“新能源商用車高效動力系統與電控安全關鍵技術及大規模整車應用”項目和濰柴重機“大功率中速船用發動機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分別榮獲2021 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
“行業發展有周期,研發投入無周期。越是下行周期越要加大研發投入,即使犧牲短期利潤也在所不惜。”譚旭光道出了山東重工新科技成果層出不窮的“密碼”。
據悉,近3 年來,山東重工研發投入持續增長,累計超過300 億元。截至目前,山東重工已獲授權專利14179 件,主持或參與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制定261 項,獲得國家科技一等獎2 項、國家級科技獎勵7 項、省部級科技獎勵99 項。
“高端人才是最寶貴的‘資產’!”譚旭光近日在青島聽取青島雷沃重工和中國重汽青島重工等企業產業發展規劃匯報時,點出了山東重工科技創新的“核動力”。他說,傳統制造業要實現向高端邁進,必須從“買設備”向“買大腦”轉型,必須從投資產能規模向投資人才質量轉型,必須從同質化粗放競爭向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轉型。
山東重工以開放包容的生態引才、育才、用才,全球研發團隊規模達2.5 萬人。通過建立“高壓力+高貢獻+高薪酬”的科技生態,山東重工營造了萬馬奔騰搞創新的火熱氛圍。2021 年,山東重工瞄準“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在行業內率先實施科技創新項目“揭榜掛帥”制,“軍令狀”項目單項最高獎勵2000 萬元,“揭榜掛帥”項目單項最高獎勵700 萬元。今年,濰柴科技激勵表彰大會上,拿出6441 萬元重獎科技成果,最近又拿出1 億元對企業十大戰略新引擎項目進行大激勵、大推進。
多年來,山東重工堅持“鏈合創新、鏈條共贏”的原則,打造多贏、可持續的良性產業生態,特別是近年來構建了“自主創新+開放創新+基礎創新+工匠創新”四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攜手產業鏈伙伴成立研發共同體和應用共同體,有力推動了產業鏈創新能力質的飛躍。
引人關注的是,山東重工在創新領域的鏈合思維已然傳遞到產業鏈層面。在山東省發布的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及“鏈主”名單中,山東重工旗下濰柴動力等企業是相應產業鏈的“鏈主”企業。此次展會,這些“鏈主”企業所在產業鏈合作伙伴齊聚一堂展風姿,充分彰顯了山東重工在山東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