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娜,董 萍,段國旗,呂 鑫,牛 皓,王玉斌,楚建強,樊芳芳,巨 嵐,平俊愛
(1.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山西 太谷 030600;2.山西農業大學高粱研究所,山西 晉中 030600;3.高粱遺傳與種質創新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 晉中 030600))
高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禾谷類作物之一,具有抗旱、耐澇、耐鹽堿等特性,有廣泛的適應性,我國的主要產地在東北三省和山西省[1-2]。以前高粱籽粒主要作為食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粱的應用也更加廣泛,更多的轉變為釀造業、飼料加工業及新型再生能源產業的重要原料。近年來,山西省畜牧業蓬勃發展,飼用作物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對高粱品種的要求也更高,飼草新品種不斷涌現[3-4],帶動了草業和農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廣大農民積極種植優良飼用作物和牧草,助力養殖業的發展[5]。隨著農區畜牧業的迅速發展,培育適合于當地自然條件的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飼用作物新品種實屬必要[6]。為此,山西大學高粱研究所選育出了飼草高粱新品種晉生粱1 號,現報道如下。
母本A3SX-1A 為1996 年利用美國引進的A1保持系TX623B(配合力高,抗絲黑穗病能力較差)和CSAGRAINB(抗病性強,分蘗好)通過雜交選育的保持系,經多代回交轉育而成的不育系。父本晉光1R 為2007 年利用053423-2 與外引材料Ma-1 雜交,F1 自交后代經過短光照處理后連續選擇而成。
晉生粱1 號以山西農業大學高粱研究所選育的不育系A3SX-1A 為母本,以晉光1R 為父本,于2014 年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試驗田組配而成,2014 年冬季在海南擴繁種子。2015 年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試驗田進行品鑒試驗。2016 年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梁研究所試驗田進行品比試驗,在10 個組合中表現優異。2017—2018 年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遼寧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遼寧省錦州市農業科學院、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5 個試點連續2 a 參加全國高粱品種區域試驗,同時進行品質分析、DUS檢測等。2018 年同時在山西省山陰縣進行小面積示范種植。
2015 年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進行的品鑒試驗中,晉生粱1 號平均折合產量94 538.0 kg/hm2,比對照品種海牛增產17.6%,居30 個參試品種(系)第1 位。
2016 年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進行的品比試驗中,晉生粱1 號平均折合產量94 686.0 kg/hm2,比對照品種海牛增產18.3%,居5 個參試品種(系)第1 位。
2017—2018 年參加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遼寧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遼寧省錦州市農業科學院、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5 個試點連續2 a 的全國高粱品種區域試驗。其中晉生粱1 號2017 年平均折合產量94 686.3 kg/hm2,比對照品種海牛增產18.3%,居5 個參試品種(系)第1 位。2018 年平均折合產量94 242.3 kg/hm2,比對照品種海牛增產16.2%,居5 個參試品種(系)第1 位。2 a 平均折合產量94 464.3 kg/hm2,比對照品種海牛增產17.2%,2 a 5 個試點全部增產(表1)。

表1 2017—2018 年晉生粱1 號在全國高粱品種區域試驗中的結果
2018 年在山西省山陰縣進行生產示范,共種植450 hm2,平均產量108 000.0 kg/hm2。種植戶普遍反映該品種前期發苗快、生育期長、生物產量高、抗逆性好,適宜當地種植,深受種植戶歡迎。
晉生粱1 號為一年生禾本科牧草,株高400 cm 左右,幼苗葉片紫色,芽鞘為綠色,葉片21~22 片。根系發達,蠟質葉脈。分蘗性好,分蘗數1.3 個,莖粗1.84 cm。在我國北方夏季長日照條件下可一直處于營養生長階段,生長速度快,可一次性收獲。
2018 年經CVAS 飼料分析中國服務中心測定,晉生粱1 號干物質含量931.0 g/kg,粗蛋白含量69 g/kg,粗脂肪含量20.2 g/kg,含酸性洗滌纖維440 g/kg、中性洗滌纖維664 g/kg。
2019 年經山西農業大學高粱研究所田間自然抗性鑒定,晉生粱1 號絲黑穗病自然發病率為0,表現高抗葉斑病(R,沒有明顯病害),高抗高粱蚜蟲(R,單葉蚜量0)。
適宜在山西晉中、甘肅張掖、遼寧錦州、遼寧朝陽、內蒙古赤峰地區種植。
雙親單獨進行原種繁殖,以確保種子純度。種子生產一般父、母本行比為1∶6 或2∶8。親本繁殖與種子生產均需做好隔離,花期嚴格去雜去劣,防止生物學混雜。嚴把收獲、脫粒質量關,防治機械混雜[7]。
晉生粱1 號對環境條件的需求與粒用高粱有不少共同點,因而在栽培技術上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由于栽培目的不同,因此在栽培技術上也有許多獨特之處。
晉生粱1 號種子發芽最低溫度為8~10 ℃,生產上把土表地溫穩定在12 ℃作為適時播種的溫度指標,北方地區以4 月下旬至5 月初播種為宜,播深2~3 cm,播量15.0 kg/hm2,留苗30 萬株/hm2[8]。另外還要根據土地肥力條件確定留苗密度,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可適當加大密度,土壤肥力和水利條件差的地塊密度應適當降低。
一般使用化學除草劑去除雜草,可在播種后出苗前采用38%莠去津懸浮液除草劑3.0 kg/hm2兌水450 kg/hm2地表噴霧。播種前施復合肥(氮、磷、鉀含量≥30%)750 kg/hm2、尿素225 kg/hm2。
飼草高粱害蟲主要是黏蟲和蚜蟲,防治方法應按照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優先采用農藝措施、物理措施、生物防治方法[9]。
可人工采收或機械采收。蠟熟末期是高粱籽粒中干物質含量達到最高值的時期,為人工收獲的最佳時期。機械收獲宜在高粱完熟期以后,建議在霜后葉片、莖稈干枯,籽粒含水量在200 g/kg以下時進行[10]。在北方長日照區域種植,一般應在9 月中、下旬收獲,此時植株的生物產量達到較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