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行/范佳富

2013年4月19日,第八屆“中華慈善獎”表彰暨中國慈善聯合會成立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此前一天,我國慈善領域聯合性、樞紐型社會組織— 中國慈善聯合會在北京舉行第一次會員大會。圖為第八屆“中華慈善獎”表彰暨中國慈善聯合會成立大會現場。(供圖/中國慈善聯合會)

2014年1月,民政部印發通知,確定北京市朝陽區等61個地區為首批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范地區。圖為在首批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范地區之一的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社工協會開展老年人小組活動。(供圖/寧波市民政局)

2016年9月,我國首個國家級慈善專題博物館— 南通中華慈善博物館建成開館,填補了我國慈善事業發展史上的空白。多年來,該館累計接待海內外游客100多萬人次,獲得社會廣泛贊譽。圖為中華慈善博物館外景。(攝影/楊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慈善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在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應急救援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圖為2019年第七屆中國慈展會脫貧攻堅主題展館,重點展示我國社會扶貧領域的多元力量與多樣成果。(供圖/深圳市中國慈展會發展中心)
十年春華秋實,鐫刻非凡印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慈善文化、助人自助理念和奉獻友愛精神得到有效弘揚。一幅幅生動畫面彰顯著責任與擔當,一個個感人瞬間詮釋著溫暖與大愛,凝聚起全社會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

2020年10月,全國加強鄉鎮(街道)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召開,提出力爭“十四五”末,鄉鎮(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區)都有社工提供服務。圖為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社工站社工協助小區業主委員會換屆選舉。(供圖/株洲市民政局)

慈善法規定9月5日為“中華慈善日”。2021年,民政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第六個“中華慈善日” 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緊緊圍繞“匯聚慈善力量,助力鄉村振興”主題,舉辦形式新穎多樣、群眾踴躍參與的慈善活動。圖為愛心企業向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慈善總會捐贈1000萬元,成立“安心安昌?四海氨綸”慈愛基金。(供圖/紹興市柯橋區民政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級民政部門積極引導慈善組織、社工機構和志愿者等社會力量依法、科學、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圖為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淮河路街道志愿者正在進行核酸檢測掃碼工作。(供圖/鄭州市二七區淮河路街道辦事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志愿服務事業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全國志愿者總數達2億多人,他們在服務國家戰略、保障大型賽會、參與基層治理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圖為2022年2月15日,北京冬奧會冰球男子晉級資格賽現場,志愿者在比賽間隙清理冰面。(攝影/ 新華社記者 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