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在分娩時,常易出現疼痛感,當前臨床最為常見且有效的鎮痛措施便是硬膜外分娩鎮痛
。 產婦在自然分娩失敗轉變為實施剖宮產時, 進行麻醉,效果也較佳。 但該情況下,可能對產婦第二產程屏氣造成不利影響,致使產婦第二產程時間較短
。 所以對產婦第二產程進行管理,縮短產婦第二產程時間具有關鍵意義。 第二產程即產婦分娩胎兒階段,通過采取正確的腹部壓力,可以為有效縮短產婦的產程時間
。在傳統分娩時,其主要為宮口全開后,干預人員指導產婦采取仰臥位,向下屏氣用力
。但就總結實際情況可知,第二產程分娩時,自然屏氣用力的效果最佳,且分娩時采取非平臥位分娩及產婦自發用力效果更佳
。基于此,本研究為降低硬膜外分娩鎮痛對產婦第二產程的影響, 選擇贛州市婦幼保健院的60 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側臥位用力對第二產程的影響。
將上述兩組八句墓志銘稍加比較就可得知,“岡極”與“罔極”“岡征”與“罔征”相對應,其文意和文例顯示,“岡”字均應為“罔”的俗訛字,文中皆作否定副詞,表“無、沒有”之義。
選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贛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收治的60 例分娩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30 例)和對照組(30 例)。觀察組中,年齡19~31 歲,平均(25.48±1.12)歲;體重56~64 kg,平均(60.11±1.24)kg;孕齡37~41 周,平均(40.21±0.24)周;初產婦20 例,經產婦10 例。 對照組中,年齡20~32 歲,平均(25.16±1.34)歲;體重為54~66 kg,平均(60.48±1.31)kg;孕齡36~42 周,平均(40.31±0.47)周;初產婦18 例,經產婦12 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產婦及家屬對本研究內容均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①所有產婦均為初產婦; ②所有產婦均采取硬膜外分娩鎮痛;③所有產婦資料齊全;④所有產婦均為單胎妊娠;⑤產婦嘗試接受自然分娩。 排除標準:①產婦產前檢查存在頭盆不穩定性; ②產婦存在凝血功能障礙;③產婦合并存在腫瘤; ④產婦存在精神意識障礙,無法與醫護人員正常交流。
兩組產婦均采取硬膜外分娩鎮痛。即產婦在宮口全開至3 cm 時, 進行麻醉鎮痛。 在采取硬膜外穿刺后,將2 ml 1%利多卡因(廣東邦民制藥廠有限公司,批號:20210218)注入硬膜外導管內,觀察產婦是否存在腰麻癥狀。 隨后繼續將10 ml 的0.1%鹽酸羅哌卡因(上海浦津林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210314)與1 μg/ml 芬太尼(國藥集團工業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批號:20210723)混合液注入其中。將電子鎮痛泵進行連接,泵入速度在每小時8 ml,檢測產婦血液水平,分娩中依據產婦的實際情況,進行麻醉劑量調整。
對照組:第二產程行平臥位用力。 干預人員指導產婦采取傳統平臥截石位,引導產婦將雙腳置于產床腳架之上。 在宮縮時指導產婦屏住呼吸,雙手抓住產床兩側把柄,并將肘關節彎曲,模擬提水桶姿勢,向上用力提拉。產婦可微微抬頭,并將下頜與前胸靠近。指導產婦可注視肚臍,在屏住呼吸時,向肛門部位用力,增加負壓,屏氣時間應在10 s 內,運用最快速度進行換氣。用力間歇期應進行1 次短暫性呼吸。宮縮時,指導產婦屏氣2~3 次,在宮縮間歇期呼氣,并放松肌肉。干預人員可對產婦采取心理支持, 在宮口間歇階段,可及時為產婦補充水分以及功能飲料,在胎兒胎頭露出3~4 cm 時,進行消毒,做好接生準備。
婦科共有30名護理人員,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范圍20~35歲,平均(27.5±5.4)歲,工作時間1~14年,平均(7.5±1.9)年,學歷在本科以上20人(66.6%)、專科5人(16.7%)、中專5人(16.7%),其中副主任護師3人,護士主管10人,護師及護士共17人。
觀察組產婦鎮痛滿意度評分為(95.48±1.12)分,高于對照組的(67.23±11.1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820,P<0.001)。
6.3.2 現場抽獎流程。抽獎活動預計時長約?小時(?分鐘),本活動下午幾點正式開始,下午幾點準時抽獎(請參與本項活動的讀者屆時請準時到現場抽獎的地方等候抽獎,過期當棄權處理);一、二、三等獎抽獎活動安排如下:活動可安排三次抽獎,抽獎順序依次為三等獎(20名)、二等獎(10名)、一等獎(5名)。活動主持人及獎品發放由圖書館負責。
觀察組產婦的第二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的用力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藝術家每次創作出的女性題材的畫面,應該充滿視覺的動力、極強手感性的大筆觸與大色域,創造出很有視覺的“摩擦力”,發出個性化的特殊藝術語言。當創作畫面時可用不多的書寫性線條或色塊創作出“近似形象”,而不需要達到很細微。這樣可使色塊或線條成為產生特定效果的刺激物,成為耐人尋味的主體,也即轉化成為畫中事、畫中物,這些色彩和線條組合即為“視覺力”的強有力場。
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201.35±47.13)ml,對照組為(264.38±54.26)ml,觀察組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803,P<0.001)。
觀察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①自然分娩率。記錄產婦自然分娩和非自然分娩(剖宮產、器械助產)情況。②分娩指標。記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即宮口全開至胎兒娩出時間)、 用力時間(第二產程中產婦用力時長)。 ③鎮痛滿意度。 利用自制表(效度為0.71,信度為0.76)探究產婦滿意度。 滿分為100 分,分數與產婦滿意度成正比,問卷回收率為100%。 ④記錄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

觀察組:第二產程行側臥位用力。 在產婦宮口全開后,干預人員引導產婦采取舒適臥位,并每30 分鐘對產婦的臥位方向進行變更。 側臥姿勢如下:產婦雙下肢屈曲,腹部和大腿相貼,雙手抓住床側把柄。引導產婦依據自身感受進行自發性乏力,并對產婦乏力時間進行記錄。 干預人員可不過多干預產婦用力情況,加強心理支持,多加鼓勵產婦。在宮口間歇階段,可及時為產婦補充水分以及功能飲料, 在胎兒胎頭露出3~4 cm 時,進行消毒,做好接生準備。

第二產程階段對孕婦及胎兒均有著重要作用,其為胎兒產生酸中毒的危險時期,且胎兒酸中毒的嚴重程度與第二產程時間長短具有直接關系
。產婦宮口全開宮縮期間,干預人員應指導產婦屏氣用力,但長時間進行反復屏氣, 或增加產婦胸腔中的內部壓力,從而導致產婦血氧水平及子宮胎盤血流量增多
。當產婦血液之中CO
水平含量較高時,較易使胎兒出現缺氧問題
。 且產婦容易疲憊,加長產程時間,提高產后出血發生概率,造成惡性循環
。
傳統模式下產婦分娩時,干預人員會在產婦宮口全開時,指導產婦屏住呼吸,并向下用力,來加快產程的發展速度
。但該情況較易使產婦過早用力,消耗較多體力,增強產婦疲憊感,子宮收縮也容易產生乏力情況,反而延長產程時間
。 另外,產婦在長時間屏氣用力時,會使產婦出現胸腔內閉合壓力系統;且其會對胎兒的胎頭造成壓迫,胎心處于不穩定階段
。而側臥位自發用力,可以有效節省產婦力氣,縮短產婦產程時間。傳統模式下,認為產婦采取仰臥位,醫護人員便于觀察產婦情況,有利于接生。 但產婦長時間處于仰臥位, 會對下腔靜脈以及腹主動脈造成壓迫,減少胎盤供血情況,造成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 采取側臥位分娩,可以有效改善傳統分娩方式的劣勢。 產婦在采取側臥位自發用力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骨盆后三角,從而提高骨盆出口前后徑、橫徑,協助胎頭順利娩出。 另外,采取側臥位可以降低子宮對腹主動脈的壓迫,避免產婦出現低血壓。 加之產婦采取自主用力,換氣呼吸速度較快,且較淺,可以保障胎兒氧氣供應充足,避免產婦因長期用力,致使胎兒嚴重缺氧問題,提高產婦舒適度,縮短產婦產程時間。
當前硬膜外分娩鎮痛產婦分娩時,本院產婦第二產程主要選擇使用側臥位用力。觀察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第二產程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用力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產后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鎮痛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第二產程在使用側臥位用力后,可以高鎮痛效果的同時,提升產婦滿意度,加快產婦分娩時間,有效減少產婦產后出血量,提高產婦舒適度。
綜上所述,硬膜外分娩鎮痛產婦分娩時,采取側臥位自發用力,改善顯著,臨床價值高。
[1]周秀榮,陶瑞雪,王坤昌.垂直體位聯合側臥位自由體位分娩在第二產程中的效果[J].安徽醫學,2019,40(5):517-519.
[2]周桂菊,付娟娟,汪曉琴,等.新產程標準下初產婦第二產程超過2 小時母嬰結局分析[J].安徽醫學,2019,40(3):288-290.
[3]陳蘭.第二產程手膝俯臥位分娩對高齡初產婦分娩控制感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20,37(2):233-235.
[4]孫愛蓮,袁小茹,楊軍晴,等.改良側臥位+脈沖波分娩鎮痛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分娩期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20,42(22):3413-3416.
[5]夏華安,江紫妍,胡靜,等.第二產程不同體位娩出胎兒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9,11(1):41-44,52.
[6]金蕾,曾潔,潘麗,等.初產婦第二產程7 種體位對母嬰結局影響的網狀meta 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9,34(15):37-40,65.
[7]孫雪梅,沈艷萍.第二產程轉側臥位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20,31(7):957-960.
[8]呂婧,張利,李秋云,等.慢性乙型肝炎經陰道分娩產婦第二產程中實施側臥位自主分娩的效果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5):644-647.
[9]陳廣云.第2 產程采用手膝臥位對硬膜外分娩鎮痛產婦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4):32-32.
[10]閔輝,張錚,謝博欽,等.提高分娩鎮痛初產婦在第二產程中行自主用力的依從性——一項基于證據的最佳實踐項目[J].護士進修雜志,2020,35(3):204-290.
[11]張琳,郝培培,劉文華.自由體位結合自主屏氣用力分娩在胎膜早破初產婦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17):3183-3186.
[12]王鑫,王秀梅,王芳,等.產程中不同體位與運動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20,45(1):131-133.
[13]黎志容,尹才芳,郭麗嬌,等.無痛分娩中采取自由體位與常規臥位對減少產程干預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21,19(8):133-135.
[14]羅序清,張繼紅,覃穎,等.孕婦體位改變及子宮切口選擇對第二產程剖宮產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23):152-154,158.
[15]史明霞,支軍,周春秀.蹲位聯合雙側會陰神經阻滯麻醉在初產婦胎位異常產程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21,36(12):1075-1077.
[16]錢靜,袁從虎,于廣東,等.全程硬膜外分娩鎮痛對第二產程及分娩方式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療,2020,39(2):38-40.
[17]馬鑫,王登蘭,馮凱娣.硬膜外分娩鎮痛對足月初產婦產程進展及分娩結局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20,20(87):1-3.
[18]姚維銀,范榮,黃歡.分娩鎮痛初產婦第二產程運用腹壓的時機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9,34(13):45-48.
[19]張曉興,羅瓊,李瓊珊,等.分娩鎮痛產婦第二產程時長對產后盆底功能影響的研究[J].浙江醫學,2020,42(10):1048-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