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種出現在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視網膜毛細血管發育異常化眼病,表現為視網膜缺血、增生性視網膜病變、新生血管形成,嚴重者可引起視網膜脫落出現永久性失明
。 有研究表明,全球ROP 發病率約為10%,我國ROP 發病率約為11.8%
。 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藥物可抑制VEGF 活性,阻礙新生血管形成進程,使正常血管繼續向周邊視網膜生長, 從而有效治療ROP
。但ROP 患兒因免疫力低下、器官發育不成熟、耐受能力差等問題,對手術耐力較差,因此如何進行圍術期護理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本研究對60 例ROP 患兒采取聯合護理干預,以期為臨床護理此類疾病提供臨床依據。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昌市第一醫院眼科收治的60 例ROP 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0 例與對照組30 例。對照組中男15 例,女15 例;出生胎齡26~34 周,平均(29.10±2.18)周;出生體重1134 ~1418 g,平均(1201.90±387.20)g;病變位置:Ⅰ區11 例,Ⅱ區19 例。研究組中男19 例,女11 例;出生胎齡26~37 周,平均(29.32±2.54)周;體重730~1880 g,平均(1199.16±310.26)g;病變位置:Ⅰ區10 例,Ⅱ區20 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滿足ROP 診斷標準
;②患兒監護人均知曉本次研究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③首次接受玻璃體腔注射VEGF 藥物治療。 排除標準:①存在玻璃體腔注射VEGF 藥物治療禁忌證者;②合并青光眼、先天性白內障等眼部疾病者;③合并眼部感染者。本研究經南昌市第一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YTVN-12-TR)。
1.2.1 注射方法 兩組均接受玻璃體腔注射VEGF 藥物治療。入室后常規消毒、鋪巾,使用生理鹽水對結膜囊反復沖洗,并對其滴入5%聚維酮碘,90 s 后再次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 對注射部位使用棉簽沾干后,在距鞏膜緣后約1 mm 處進入玻璃體腔,注入雷珠單抗0.025 ml,完成后使用妥布霉素眼膏包眼。
1.2.2 干預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聯合護理干預,①術前護理:病房護理人員、主管醫師及麻醉醫師在術前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 為其講解麻醉、手術的詳細過程、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為其講解對應的干預措施,以消除其緊張、焦慮心情,配合治療;完善術前血常規、凝血功能等相關檢查;術前1 d,病房護理人員配合醫師查閱患兒檢查信息, 完成術前查體、評估,檢測患兒生命體征;病房護理人員需于術前1 h 對患兒使用美多麗眼藥水進行散瞳, 間隔10 min,共使用4 次,直至瞳孔散大至6 mm 以上,使用散瞳藥物后需壓迫淚囊3~5 min, 以防藥液經淚道吸收而出現不良反應;術日病房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工作,核對患兒姓名、床號等。 ②術中護理:手術室護理人員準備手術環境, 將室溫調整至24~26℃, 濕度55%~65%, 隨后將患兒放置在預熱完成的遠紅外線輻射臺;密切監測患兒體溫,使患兒體溫保持在36.5~37.5℃;手術室護理人員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觀察患兒雙側胸廓活動是否一致,聽診雙肺呼吸音,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同時注意嚴格無菌操作;③術后護理: 患兒回到病房后由病房護理人員予以心電監護,檢測患兒生命體征并按時記錄;術后第1日以無菌紗布覆蓋術眼,使用左氧氟沙星眼液滴眼液,每日4次,連續使用2 d,滴眼前后護理人員需洗手,使用無菌棉簽撐開患兒眼瞼,將滴眼液滴于患兒內眥,避免直接接觸眼睛, 滴眼后觀察患兒術眼是否出現水腫、分泌物等現象;指導患兒家屬進行合理喂養,術后4~6 h后患兒生命體征平穩可進行喂養,并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行,喂養方式以母乳喂養最佳,喂養時需將床頭抬高15°~30°,以免發生嗆奶;④出院指導:病房護理人員向患兒監護人講解術后護理、皮膚護理、生活護理等注意事項,教會患兒滴眼藥的使用方法,提高監護人治療依從性,囑咐患兒監護人需按時復查。
為驗證懸臂式掘進機模擬試驗系統的功能,探究掘進機位姿測量精度驗證系統的實用性,開展了基于遠程監控系統控制的掘進機試驗樣機位姿測量試驗。試驗現場照片如圖8所示。
隨著我國重癥新生兒救治技術的發展,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存活率明顯升高, 但流行病學調查顯示,ROP 發生率也明顯提升
。 傳統針對ROP 治療方法主要為光凝治療,但該種治療方式易對視網膜造成不可逆性損傷,嚴重者可導致周圍視野缺失,玻璃體腔內注射抗VEGF 藥物操作簡單,同時可規避全麻風險,縮短治療時間,減小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
。ROP 患兒圍手術期護理較為特殊,要求護理人員具備眼科專業知識,同時具備新生兒、麻醉相關知識,因此規范圍術期護理流程是提高疾病預后的重要環節
。
兩組均未發生病情加重。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觀察組未發生不良事件,對照組發生呼吸困難2例(6.67%)、窒息1 例(3.33%)、玻璃體腔積氣1 例(3.33),未發生視網膜脫離和眼內炎。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
=4.286,P=0.038)。
①臨床療效
。于治療4 周后進行療效判定,療效標準分為治愈:ROP 附加病變好轉,嵴樣病變消退,虹膜新生血管消失,瞳孔退出強直狀態;好轉:ROP 附加病變減輕,嵴樣病變變平;無效:ROP 臨床癥狀未減輕,附加病變未好轉;加重:ROP 嵴樣病變加重甚至出現視網膜脫離,合并明顯出血、血管彎曲。 治療總有效=(治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②不良事件。 比較兩組治療期間呼吸困難、窒息、玻璃體腔積氣、感染、視網膜脫離、眼內炎等不良事件總發生率。
現如今,學校為了讓“減負”出成效,往往與教師簽訂“減負”工作責任書,把數學課堂作業能否當堂完成列入考核內容。很多教師迫于學校考核的壓力,把當堂完成課堂作業簡單的等同于完成教學任務。
本研究顯示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相當,分析原因在于樣本量過少。本研究結果顯示不良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聯合護理干預可提高疾病治療效果,減少不良事件發生。 ROP 患兒多為低體重早產兒,患兒家屬缺乏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繼而易出現焦慮、緊張、恐懼的心理;同時早產兒免疫力低下、器官發育不成熟,對手術耐受力較低。 本研究在患兒入院后,通過詳細評估患兒治療信息,為家屬講解麻醉、手術方式,提高家屬治療依從性,為家屬做好心理建設,增加其自信心;術中,患兒因氣道發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等,易出現缺氧、壓力性損傷等狀況,本研究通過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使用泡沫性輔料等措施保證手術安全進行;術后護理人員對患兒展開全面細致的護理,指導家屬進行正確喂養,正確進行用藥,詳細的出院指導,全面優化了護理流程,有利于發現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從而促進疾病預后
。
(4)在“補償”條款中補充經投資國請求東道國提供“保護與安全”的義務。其大致內容可為:“締約另一方領土內發生戰爭、國家緊急狀態、叛亂、暴亂或其他類似事件,締約一方可以向該締約另一方提出合理的安全和保護要求,締約另一方應當及時采取一切適當措施防止締約一方的投資者及其投資、人員、財產受到侵犯或擴大侵犯。”
綜上所述, 玻璃體腔注射VEGF 藥物治療ROP患者采取聯合護理干預可降低術后不良事件發生率,促進疾病預后。 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仍需進一步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
[1]Quinn GE,Barr C,Bremer D,et al.Changes in Course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from 1986 to 2013 Comparison of Three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J].Ophthalmology,2016,123(7):1595-1600.
[2]李曼紅,王亮,張自峰,等.兩種抗VEGF 藥物治療1 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療效比較[J].國際眼科雜志,2021,21(5):866-871.
[3]Stahl A,Lepore D,Fielder A,et al.Ranibizumab versus laser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 with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AINBOW):An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19,394(10208):1551-1559.
[4]許曉璇,吳雅俊,吳紅云,等.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研究新進展[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9,41(2):261-266.
[5]趙歡歡,李靜,穆歌,等.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療效[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8,26(3):20-23.
[6]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底病學組.中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指南(2014年)[J].中華眼科雜志,2014,50(12):933-935.
[7]Vanderveen DK,Melia M,Yang MB,et al.Anti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herapy for Primary Treatment of Type 1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A Report by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J].Ophthalmology,2017,124(5):619-633.
[8]顧起宏.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研究進展[J].實用防盲技術,2015(1):39-44.
[9]劉梅.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7,35(7):718-721.
[10]王宗華,李秋平,楊秀梅,等.康柏西普和雷珠單抗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療效分析[J].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2021,23(11):858-863.
[11]吳丹,陳亞香,梁燕,等.玻璃體腔注藥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護理配合及圍術期安全管理[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2):141-143.
[12]周玲玲,汪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患兒照顧者照護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25):1963-1965.
[13]樊靜,周毅,茍凱麗,等.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玻璃體腔注藥術圍手術期規范化護理[J].西南國防醫藥,2021,31(4):333-335.
[14]陳慶玲,韋文永,符嬋,等.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2):106-108.
[15]張明琴.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的護理[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1,12(8):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