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是指將心臟起搏器植入體內,通過脈沖發生器發放電脈沖, 通過電極導線傳導,刺激電極所接觸的心肌,使心臟激動和收縮,從而達到治療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臟功能障礙的手術
。 心臟起搏器在緩慢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等的治療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約有300 萬人使用心臟起搏器,并且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
。面對如此眾多的起搏器術后患者,術后恢復及管理將成為一大問題
。因對起搏器的相關知識不了解、術后對起搏器的適應能力差,傷口疼痛等,大部分患者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
。特別是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結構、年齡等因素的影響,術后并發癥如術側肢體障礙、起搏器電極脫位等發生率更高, 更易誘發患者的緊張焦慮等心理問題,導致心律失常及其他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大家的關注點都在于手術及術后藥物的應用, 但對于患者的心理問題, 特別是女性患者心理問題的研究一直是一個薄弱方面, 故本研究通過對植入起搏器的女性患者進行訪談,了解其心理障礙原因,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護理,探討其在女性起搏器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江西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住院的行永久起搏器植入術的100 例女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 例。 對照組:年齡38~80 歲,平均(62.83±8.96)歲;住院時長7~12 d,平均(9.89±1.36)d;房室傳導阻滯患者38 例,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12例。觀察組:年齡40~80 歲,平均(62.56±8.83)歲;住院時長7~13 d,平均(9.92±1.42)d;房室傳導阻滯患者37 例,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13 例。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為首次植入起搏器的女性患者;②文化程度小學以上,能正常溝通;③術后起搏器運行良好,病情穩定;④自愿加入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伴有精神疾病;②患者合并有其他嚴重疾病如腫瘤、嚴重腎功能不全需長期透析、心力衰竭未控制等;③男性患者。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編號:2022-28)。
對照組給予心內科常規護理:術前介紹起搏器相關知識,做好用藥指導,做好術前準備;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心電圖變化,關注患者主訴,做好起搏器處傷口的護理,發現問題及時告知醫生,第一時間給予解決
,做好起搏器術后患側肢體活動指導,起搏器隨訪指導,日常生活中對起搏器的維護指導等。
2.4.2 藥劑防治該病除選用上述技術原則外,在發病初期常用藥劑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用種子量0.3%拌種或500~800倍液噴霧,或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800倍液。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分析患者干預前的心理障礙原因,給予患者針對性心理干預護理。
兩組患者術前SF-36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周及術后1、3 個月,兩組患者的SF-36 評分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的SF-36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經患者同意后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信息進行登記(姓名、年齡、家庭住址、起搏器植入的種類、主要診斷、既往史等),建立患者個人資料卡,并建立女性起搏器術后隨訪群,并將患者拉入微信群進行長期的隨訪。 本研究對女性起搏器植入患者術前1~3 d,起搏器植入術后1 周及1、3 個月時分別進行調查, 術后1、3 個月于患者來院進行起搏器程控時隨訪(未按時來進行起搏器程控的患者在微信上或電話隨訪),詢問患者最近的一般情況、安裝起搏器后的感受、起搏器術后引起不適的主要原因、安裝起搏器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并讓患者如實填寫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36 條健康狀況簡明調查問卷(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SF-36)
,30 min 內完成。 所有調查由研究者完成,患者填寫時護士在旁向患者解釋各項的內容,保證患者填寫內容的真實性。 SDS 包括20 個項目,包括精神性-情感癥狀2 個項目,軀體性障礙8 個項目,精神運動性障礙2 個項目,抑郁性心理障礙8 個項目。 標準分范圍為25~100 分,得分53~62 分表示輕度抑郁,63~72 分表示中度抑郁,>72 分表示重度抑郁。 SAS 包括20 個項目, 標準分范圍為25~100 分, 得分50~59 分為輕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69 分為重度焦慮。 SF-36 包含8 個維度,36個因子,包含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各維度采用計分方法,范圍為0~100 分,得分越高說明健康狀態越好。
兩組患者術前S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周及術后1、3 個月,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均低于術前, 且觀察組的S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019年,我們啟動了第二輪改版升級,增加頁碼,優化欄目,快遞寄刊。在自我反思中完善,在創新服務中前行。
從表3可以看出,比較了所有的模型之后,peleg模型在整個水活度范圍內對金銀花的吸濕數據擬合的最好,Peleg模型的E值4.59%~6.33%,吸濕的平均值為5.66%。Ferro-Fontan模型、GAB模型、Mod-BET模型、Halsey模型、Oswin模Henderson模型不能很好地擬合金銀花的吸濕等溫線。GAB模型對試驗數據擬合的最差,Smith模型無法擬合金銀花的吸附等溫線。
1.2.2 具體實施措施 住院期間:①盡量固定患者的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時給予熱情接待,告知患者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等,幫助其熟悉病房環境,介紹病友,減少患者的陌生感;②相互信任是溝通的橋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溝通的關鍵。入院時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及時做好開導。做好術前指導,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的過程,安裝起搏器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項,減輕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③起搏器植入術后給予心電監測,關注患者主訴,多給予患者予心理支持,并告知患者術后的注意事項,給予患者治療護理時做到“三輕”。 早期指導患者進行術側肢體活動,術后第一天可以開始起搏器植入術后恢復操的練習, 促進患者術側肢體的恢復;④使患者與術后恢復良好的病友溝通及共同練習起搏器術后恢復操,引導患者學習,分散患者注意力,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⑤多巡視病房,與家屬及患者溝通,及時處理患者提出的問題并積極肯定及鼓勵患者;⑥鼓勵家人多關心患者,理解患者初期不適感,緩解患者抑郁、焦慮的情緒;⑦女性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生理結構的原因可能會帶來一些不適感,根據焦慮抑郁量表及生活質量量表評估患者現存的問題等,做好記錄,針對性地給予患者全方面的心理及生理上的護理,解除患者對起搏器植入術后的緊張、焦慮、自責、抑郁等情緒,增強對生活的信心,提升自我形象,積極生活,回歸正常的個人及家庭生活;⑧向患者家庭成員全面地介紹起搏器的相關知識, 注意事項, 利用家庭監督的方式進一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⑨做好出院指導與隨訪:用藥指導,告知患者所用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等; 術側肢體恢復指導;起搏器的使用及隨訪指導,隨身帶好起搏器卡,遵循起搏器隨訪時間,術后1、3、6 個月進行隨訪,以后每年隨訪1 次,接近起搏器的年限應縮短隨訪時間;病情監測,教會患者學會自測脈搏,若有不適或再次出現術前情況,及時到醫院就診。患者出院后:①線下隨訪群。病區設有專門的起搏器植入術后隨訪辦公室及隨訪團隊,在患者來院進行起搏器程控時為患者進行線下隨訪;②線上隨訪群。 成員包括起搏治療護理團隊所有成員,為不能及時來院的患者通過微信或電話隨訪。所有小組人員均具有扎實的專科知識和良好的溝通能力,熟練掌握微信的操作技能,患者如果感到不適,可隨時在群里咨詢,2 h 之內回復。 利用微信或電話溝通,進行心理指導。

兩組患者術前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周及術后1、3 個月,兩組患者的SDS 評分均低于術前,且觀察組的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1.2.1 原因分析 通過與患者的交流,總結干預前患者心理障礙的原因:①起搏器傷口疼痛且有異物感;②體力活動受限,術側肢體有不同程度的活動受限;③對后續治療的擔憂,擔憂術后的并發癥;④經濟方面的擔憂,對家庭成員帶來負擔的內疚自責;⑤后悔延誤病情;⑥醫院環境的陌生及病房生活的不適應帶來的緊張不適感;⑦女性心理較為敏感,相對于男性來說,由于生理的影響及社會承擔角色的不同,女性的心理活動較復雜敏感,更易產生不良情緒。


植入永久起搏器不僅可以有效治療心律失常患者,還可以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心臟再同步化起搏的治療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命
。 但起搏器對于人體來說是一個異物,植入人體后由于身體的應激反應,帶來生理上的不適感,也將為患者帶來許多心理問題。 有研究
表明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主要有5 種心理體驗:焦慮、自責、擔憂、積極接受、渴望支持。 患者的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對起搏器術后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可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在對于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及介入手術治療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時,對于患者的心理問題也需要十分重視,特別是對于那些本就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的女性患者, 需生理心理共同重視,減少患者因心理問題誘發的各種心律失常,從而達到預防疾病復發的目的。
本研究分別對兩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及常規護理聯合針對性心理干預護理,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1 周及術后1、3 個月的SAS 評分、SDS 評分均低于術前, 且觀察組術后1 周及術后1、3 個月的SAS 評分、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給予針對性的心理干預護理可有效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加患者的舒適感。 護理人員通過與起搏器植入術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采用SAS 及SDS評分表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并分析原因,對患者實施針對性心理干預護理,將其貫穿于患者的整個治療及康復過程中。住院期間護理人員給予患者予心理干預,并指導患者家屬,使患者感受家庭的溫暖,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出院后通過網絡技術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給予持續性干預,可以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1 周及術后1、3 個月的SF-36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給予患者針對性心理干預護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分析患者的心理障礙原因, 根據綜合情況給予患者心理干預護理,加強患者住院宣教、出院宣教,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使患者用積極向上的情緒面對自己的病情,積極配合治療,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最終可以提高患者的遠期生活質量。
與很多老農資人一樣,今年45歲的王強在農資行業摸爬滾打大半輩子。1990年,剛畢業的他被分配到“河北省景縣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從此與農資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2007年底,他拉起了自己的大旗,成立了衡水佳禾農資有限公司。11年來,他帶領著老、中、青結合的佳禾團隊,上下一心,精誠合作,不斷開拓創新,穩健發展,現已形成了集化肥貿易、倉儲物流、化肥生產、農業種植、酒店連鎖等全方位、多領域發展的戰略布局。“佳禾源,種好田”已深入農民心中。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患者的心理問題,給予患者針對性心理干預護理,可以減輕起搏器植入術后患者的心理問題,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知識的了解,最終提高患者遠期的生活質量。
[1]戴月,王玲.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患者心理彈性水平調查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21):62-65.
[2]趙淑靜.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對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6,23(15):2293-2296.
[3]Cecchin F,Halpern DG.Cardiac Arrhythmias in Adul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Pacemakers,Implantable Cardiac Defibrillators,and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vices[J].Card Electrophysiol Clin,2017,9(2):319-328.
[4]李英,冒云霞,黃荔荔.連續性護理干預對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22):111-113.
[5]林運,楊鐸,李響,等.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急性期老年患者抑郁傾向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13,27(3):229-231.
[6]葉嬌娣.早期康復護理對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患者的影響[J].健康之友,2020,31(1):228.
[7]徐岳飛.心臟起搏器攜帶者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現況及其相關性研究[J].醫學美學美容,2020,29(6):11-14.
[8]段泉泉,勝利.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9):676-679.
[9]歐陽彥,潘曉霞,王朝暉,等.SF-36 量表評估Fabry 病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4,30(3):201-205.
[10]陳少琳,黃煒霞,鄧惠敏.自我管理教育對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患者的影響[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20,29(6):707-710.
[11]張惠.個體化運動康復護理對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 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刊,2019,54(9):955-958.
[12]彭杰,向雪莉.人工心臟起搏器雙螺旋電極植入后心律失常發生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21,11(13):226-229.
[13]黃淑珍,徐娟.永久起搏器植入專項護理在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17):204-207.
[14]沈志瑩,鄭鳳,鐘竹青,等.永久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患者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2):19-24.
[15]晏菁,苗晶晶,張園園.老年患者永久性起搏器植入術后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J].河南醫學研究,2021,30(20):3692-3694.
[16]張亞娥,郭青.結構性心理干預對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患者遠期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貴州醫藥,2020,44(10):1668-1669.
[17]周建軍,郭成軍,馬克娟,等.6 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6):78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