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551 780件,同比增長5.71%,其中商品類投訴為284 428件,占總投訴量的51.55%。
在具體商品投訴中,食品類投訴量高居榜首,其他居前五位的分別為服裝、汽車及零部件、通訊類產品、鞋。與2021年上半年的27 284件相比,2022年上半年食品類投訴量增加了38.23%,達到了37716件。
根據消協分析,食品類的具體投訴原因主要可囊括為六大類:
1.網購生鮮食品不新鮮,如用死魚、死蝦冒充活魚活蝦,用冷凍肉冒充新鮮肉,以及因快遞超時、延誤、未通知或未經同意放置快遞柜等原因導致生鮮食品腐爛變質等。
2.網購進口食品標簽存在問題,如網購進口商品無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無國內衛生許可證號等。
3.食品配料含禁止添加物,如在牛奶中添加丙二醇等。
4.銷售臨期食品無顯著提醒,如經營者在未明確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將臨期食品與非臨期食品混合銷售。
5.部分社區團購生鮮食品進貨渠道不明,存在安全隱患。
6.預制菜菜品標識不詳細,外賣、堂食中使用預制菜未告知,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受到損害。
對此,消協指出,食品與消費者生活密切相關,交易頻繁,糾紛數量較大。線上線下食品經營者應當嚴格落實有關法律規定,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管理,特別是在生鮮、進口食品方面,要杜絕違法添加、以次充好、缺斤短兩等違法行為。去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明確規定,經營者應當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食品相關經營者應當依法嚴格落實,建立臨期食品的檢查、盤點、整理制度,在做到顯著提示的前提下,將臨期食品集中展示銷售。
▲新聞來源:中國經濟網
▲下載地址:http://www.ce.cn/cysc/sp/bwzg/202208/03/t20220803_37931434.shtml
▲下載時間:202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