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蔚
(巢湖學院經濟與法學學院 安徽合肥 238000)
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維持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經濟增速整體放緩,但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仍達54.3%,創近年新高。經濟增長離不開內需動力的支持,因此研究消費問題意義重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210元,同比下降1.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27007元,同比下降3.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13713元,同比增長2.9%,城鄉差距逐漸縮小,農村消費的重要性凸顯。安徽作為中部農業大省,2020年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7.8%,位居中部省份第一。本文研究安徽省近年來農村消費水平及結構,以期優化安徽省農村消費現狀,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通過文獻梳理發現國外學者研究較早,已形成一系列理論和分析模型,其中線性支出系統模型(LES)與擴展性支出系統模型(ELES)(Stone R(1954)、Liuch(1975))應用廣泛。國內研究以實證分析為主,有的基于全國數據展開研究(周發明、楊婧(2010)),有的關注局部地域(譚清(2020),李支立、麻寶斌(2021)),有的基于個別省域數據并進行多省份對比(王慶、李洋(2021)),其中既包括僅針對城鎮或農村居民消費的研究,又包括城鄉差異研究。目前,立足于安徽省農村居民消費問題的研究不多,基本都以全省數據進行分析(王磊(2014)、王琴等(2020))。
基于此,本文利用安徽省農村居民消費數據,量化分析近幾年消費水平及結構,并基于ELES模型測算邊際消費傾向和需求價格彈性,根據結果展開討論,為深挖農村居民消費潛力、優化消費結構提供參考。
安徽省統計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現安徽省常住人口6102.7萬,其中農村人口占比41.67%。2020年安徽先后遭受新冠疫情和罕見汛情的沖擊,但仍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邁進,發展總體穩定向好,全省生產總值3.87萬億元,同比增長3.9%,增長率位居全國第4,從“總量居中、人均靠后”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跨越(見圖1)。

圖1 近五年安徽省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水平
受居民收入、基礎設施和消費習慣多方面的影響,城鄉居民消費水平一直差異顯著,但差距逐年縮小。如圖1所示,近五年來安徽省城鄉居民人均消費總體呈上升趨勢,但農村人均消費年增長率均高于城鎮,尤其是2018年,相差達11%。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出現了近年來首次下降,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依然保持正增長,增長率為3.29%,由此可見安徽省農村居民消費潛力巨大。
具體到消費結構,2020年占比最高的是食品煙酒和居住支出,分別為34%和23%,且近五年這兩項支出一直明顯上升,說明目前基礎生存型消費占據主體。其次是交通通信、醫療保健和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其中近年來上升最迅速的為醫療保健支出,從2016年的931.89元上升到2020年的1456.62元,增長了56.3%,說明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健康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強。最后是衣著、生活用品及服務和其他,其中衣著支出近幾年上升勢頭最快(見圖2)。

圖2 近五年安徽省農村居民各項消費支出變動情況
ELES模型是Liuch于1973年在LES模型的基礎上提出的。ELES模型將某類商品的消費支出分成基本需求和追加需求,公式如下:

其中:D 為對某類商品的總消費支出;
p、q為某類商品的價格和消費數量;


為對某類商品的邊際消費傾向;
為居民收入水平;



則(1)式可轉化為:

其中,為誤差項。
對式(2)兩邊分別求和得:


同時,可求出類商品的需求收入彈性:

模型分析中,數據均來源于安徽省統計年鑒,按照年鑒分類方式,將消費商品分成八類,即=8。在測算邊際消費傾向時,選取安徽省2010—2020年的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各類商品消費數據進行分析,最后選取2020年的數據測算需求收入彈性。
2.3.1 邊際消費傾向分析
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自變量,某一種類商品的消費支出為因變量進行OLS估計,使用STATA軟件,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回歸結果
根據模型結果,各類商品OLS估計函數的可決系數均較高,除了其他的可決系數為0.8032外,其余都在0.9以上,由的檢驗值可知,所有的值均顯著,總體來看模型效果顯著。
由實證結果可知,安徽省農村居民邊際消費的總傾向為0.7801,即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有0.7801元被用于消費,剩下的用來儲蓄。在各種類型的消費商品中,食品煙酒類和居住類的邊際消費傾向最大,說明安徽省農村居民現階段的主要消費需求仍集中在生存型消費,對衣著類和生活用品及服務類的邊際消費傾向相對較小。
2.3.2 需求收入彈性分析
根據β、和D的值得出每類消費商品的需求收入彈性如下:食品煙酒類為0.6805,衣著類為1.1501,居住類為0.8815,生活用品及服務類為1.1238,交通通信類為1.1353,教育文化娛樂類為1.1472,醫療保健類為1.0928,其他為0.8973。
各項需求收入彈性均為正數,說明隨著收入的增加,安徽省農村居民對商品的消費數量隨之增加。其中,衣著、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和醫療保健的需求收入彈性大于1,說明目前居民對這幾種類型的消費欲望強但受到收入的約束,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食品和居住的收入彈性較小,說明其對居民而言傾向于必需品,受收入變動影響較小。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安徽省農村居民消費增長潛力較大,以基本生存型消費為主,區域差異較大,不同類型的商品消費受收入變化影響不同,對享受型消費居民有消費欲望但受制于收入增長。
3.2.1 重視農村經濟發展、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農村居民消費和可支配收入之間明顯正相關,要提升農村消費水平,促進農民增收十分重要。因此,建議探索新型農業方式,可借助互聯網平臺加快農村電商培育,拓寬收入渠道。
3.2.2 更新消費觀念、提高消費追求
當前,安徽省居民消費依然以基礎性生存消費為主,應傳遞精神文化消費意識,通過提供專業場所和普及教育醫療等知識,提高居民在教育文化娛樂和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提高農村居民生活質量。
3.2.3 因地制宜,制定差異化策略
安徽省各地差異較大,在制定相關策略時應考慮各地特點,例如發揮馬鞍山臨近南京、宣城臨近杭州的區位優勢;挖掘蕪湖、安慶等地市沿江地帶的位置優勢;開發黃山旅游資源、銅陵礦產資源、兩淮煤炭資源及亳州藥品資源等,結合各地區特點刺激當地農村發展,同時需要考慮各地文化習俗及消費習慣。
3.2.4 加強居民保障,強化消費信心
政府要設立教育、醫療等基本社會保障,形成完善的居民保障體系,解決農村居民的后顧之憂,給予其更多消費選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