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媛 王敏
(1.西安外國語大學商學院 陜西西安 710128;2.西安外國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陜西西安 710128)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政治上逐步實現由站起來、強起來到富起來的積極轉變。在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貿易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對內融通東中西部發展、對外連接歐亞大陸,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構建全球經濟發展共同體,助力共同發展新局面。企業競爭力是衡量和反映我國企業國際貿易競爭優勢的重要標志,因此探究 “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對外開放與中國企業競爭力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我國新時期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內涵,在對外開放戰略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宏觀層面,在全國區域分布下,適當發展“一帶一路”可以對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帶頭作用,對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西部地區,“一帶一路”倡議有利于積極拓展對外開放新空間,從而構建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作為我國開拓北部經濟重要窗口的東北地區,“一帶一路”為東北地區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增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微觀層面,“一帶一路”倡議在推動我國各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從整體上帶動了各個領域的優化升級。本文據此提出假設1:
假設1:“一帶一路”倡議促進我國對外開放進程。
企業競爭力是指在競爭性市場中,一個企業具有能夠持續地比非國有企業更有效地向市場提供產品或服務,并獲得營利和自身發展的綜合素質。從企業維度來看,新時期新一輪對外開放背景下,我國企業必須努力實現技術提高,通過技術改造重塑產業結構,實現企業技術能力升級,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質量提高。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與企業創新是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開放對企業的內部管理固然重要,同時外部融資會在對外開放的資本市場下得到更多的信息和監管,從而打破企業融資困境,促進企業更高質量地發展。從政府維度來看,政府支出會從外部促進企業投融資,但是金融發展和對外開放程度對企業投資則存在“擠出”效應,較高的金融發展與對外開放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率,從而促進企業發展。外部環境如金融市場、政府等均會影響企業發展,企業固有的財政和金融兩個方面帶來的軟約束會直接導致企業產能過剩,政府應更加重視金融市場規模,強化對外開放戰略,平衡不同地區企業市場化程度與對外開放程度,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本文據此提出假設2:
假設2:對外開放會提高我國企業競爭力。
在我國企業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的經濟結構、管理模式及籌融資結構都不盡相同。從國有企業維度來看,王永進、高燦雷(2016)將國有企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應主要分為“直接抑制效應”和“間接拖累效應”兩個方面,從技術進步、資源配置效率和企業動態性方面詳細分析了國有企業對上游行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行業、區域及產業的發展維度看國有企業是國家發展大戰略的客觀需要,隨著當代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多極化進程的逐漸加快,國有企業在我國對外貿易進程中的作用愈發顯著,強化國有企業戰略管理,從而促進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從非國有企業維度來看,非國有企業在我國企業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但是非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企業規模小、流動速度快等問題限制了企業發展。非國有企業由于生產效率低下及資源配置不合理性,導致全要素生產率并沒有國有企業高,企業經濟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國有企業。不論從勞動成本、科技發展還是研發投入的使用上,政府都應在配置研發資源時適當加大對非國有企業的資助,降低非國有企業自身壓力,提高融資效率,促進企業發展。本文據此提出假設3:
假設3:對外開放戰略影響企業競爭力具有異質性。
本文主要選取CSMAR數據庫2010—2020年滬深A股上市企業數據,最終得到符合條件的1491家企業進行分析。
2.2.1 被解釋變量
企業競爭力指數(SCORE):企業競爭力集中表現在企業經營績效、利益相關者及外部社會影響三個方面。本文從企業經營利潤視角入手,選取企業總資產(TOT)、凈資產收益率(ROE)、凈利潤(NP)、營業收入(OI)、實收資本或股本(CAP)作為衡量企業競爭力的指標。
2.2.2 核心解釋變量
對外開放指數(OPEN):“一帶一路”倡議在我國對外開放戰略中占據重要地位,本文選取進口總額(TI)、出口總額(OI)與當年GDP作為衡量對外開放的指標。
2.2.3 控制變量
(1)企業規模(SIZE):年總資產的自然對數。
(2)企業性質(SOE):定義國有企業為1,其他類型企業為0,能夠更加準確地研究“一帶一路”倡議下對外開放對國家不同類型企業的影響程度。
2.3.1 企業競爭力指數
本文借鑒徐天舒(2020)的方法構建中國企業競爭力指數,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由表1結果可知,企業總資產、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營業收入、實收資本或股本能夠很好地表示企業競爭力。隨后,本文對各指標進行因子分析,最終得到2010—2020年滬深A股上市企業每年企業競爭力指數。
2.3.2 對外開放指數
本文參考高翔(2017)的做法,采用外貿依存度作為對外開放指數的代理變量,構建對外開放指數,公式如下:

式中,T I和TO分別表示地區年的出口貿易量和進口貿易量;GDP表示地區年份的國內生產總值,最終計算得到2010—2020年我國對外開放指數。
本文主要基于多元回歸模型研究對外開放與中國企業競 爭力,模型構建如下:

式中,SCORE為第個企業第年企業競爭力指數;為第個企業第年對外開放指數;為第個企業第年企業規模;SOE為第個企業第年企業性質;為誤差擾動項。
本文首先對2010—2020年滬深A股上市企業全樣本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全樣本基準回歸
列(1)報告了 “一帶一路”倡議下,對外開放對中國企業競爭力的影響表現為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表明對外開放指數每正向增加一個單位,中國企業競爭力指數同樣正向增加0.299個單位;企業規模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也表現為正向催化作用,說明企業規模的大小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競爭力,企業規模越大,在市場中具有的市場份額越多,更容易吸引外來投融資,從而促進內部利潤增長,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企業性質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為負向阻礙作用,可能由于不同企業性質的企業對國家號召的響應及公司主營業務的范圍不同導致,后文將進行詳細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列(1)表示2010—2012年對外開放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列(2)表示2013—2020年對外開放對中國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對2013—2020年企業競爭力的影響為1.681,表明在實行 “一帶一路”倡議后,我國企業對外開放程度明顯提高,企業競爭力在 “一帶一路”的建設下逐漸提高,企業規模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均為顯著且逐漸加深。可能是由于各個企業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企業規模在市場上籌融資的考察比重較高,對企業后續競爭力的提高及發展有明顯的影響作用。列(3)和列(4)表示企業異質性的影響,對外開放程度對非國有企業的影響程度弱于國有企業,在企業規模上,對外開放程度對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的影響差異較小,幾乎保持一致,由于國有企業競爭力對國家對外開放戰略的敏感度更高,故變化較大。

表2 異質性回歸結果
(1)“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對外開放進程持續加快。在全球經濟多極化的時代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我國與各國共同參與到全球經濟的發展中。應持續推行“一帶一路”倡議,促進我國對外開放發展進程,不斷聯系內外經濟,拓展經濟發展途徑,構建全球經濟體系,持續推進企業成長,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2)對外開放水平會促進我國企業競爭力的提高。應不斷建立健全對外開放戰略發展體系,促進國家經濟、政治的發展在各個地區、企業進行積極的響應,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規劃,不斷完善對外開放發展體系,實現更多具有戰略要義的有效傳輸與監控。
(3)企業性質會對我國對外開放與企業競爭力提高產生重要影響。非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由于融資困難、貸款成本高等問題發展緩慢,對國家戰略的響應程度較弱,有關部門應該持續關注我國國有企業外的其他性質企業,不斷維持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