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海
90后邢小穎高職畢業,卻在清華大學當老師,八年來,她帶過的學生超1.5萬人。今年,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職業教育專場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邢小穎以直播連線的方式參加了發布會……
2021年10月,一則清華大學基礎訓練中心鑄造課的短視頻收獲2億播放量和百萬點贊。視頻中的授課老師正是邢小穎,她對這突如其來的網絡爆紅深感意外。視頻里,邢小穎手在翻砂箱上做實操示范,口中快速講著知識要點,聲音洪亮、充滿激情。
2011年,邢小穎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無緣本科的她,面對父母提出的“復讀一年,朝本科奔一奔”的建議,思考后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不復讀,就去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知識、練技能,然后進一家好企業工作。她說:“我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邢小穎聽說材料專業的畢業生很搶手,所以她選擇了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專業。
最初,邢小穎以為這個專業就是搞材料研究的,等到學校之后她才知道還得翻砂箱。翻砂箱是個體力活,日常訓練中要反復練習,砂箱都要靠自己搬,她的體力有點跟不上,覺得挺累。但邢小穎沒有退卻。她發現學校分布著很多廠房,像個工廠。走進實訓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實訓設備,不像教室,更像車間。鑄造、鉗工等實操對體力要求高,作為班里僅有的幾個女生之一,邢小穎剛開始有點吃不消,但她有一股不服輸的勁,“每次實訓課,我都是第一個到,提前做準備,向老師請教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課上一箱接一箱,拆了練,練了拆。碰到問題,拿出書本研究工藝,再接著練。”在校三年,邢小穎待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實訓基地,通過反復實操,一項項技能被她熟練掌握。
2013年11月,邢小穎獲得了在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實習的機會。“能去清華實習,我既開心又忐忑。”她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父母。母親在高興之余有點擔心,父親則對女兒說:“你自己想好,如果你想出去闖一闖未嘗不可,出去見識更大的世界也挺好的。”于是,邢小穎和同學們一起坐了十二個小時的綠皮火車來到北京。
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有好多老師傅,當時他們都快退休了,仍手把手耐心教,這讓邢小穎信心倍增。她幾乎每天傍晚下班去食堂吃完飯后,又趕回中心,一邊練習實操,一邊自言自語地講課。“在對著空氣講課的過程中,我會想,如果明天講課,我應該把哪些內容加進去,我應該怎樣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晚上睡覺之前,邢小穎都會把第二天要講的所有內容都過一遍。吃完早餐,她又會趕去實驗室,確保每一個環節的準備都充分。在訓練中心主任李雙壽眼中,邢小穎身上有很多美好品質,尤其是能吃苦,肯鉆研。
半年的實習很快結束了。2014年7月,邢小穎以專業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被推薦到訓練中心任教。
邢小穎清晰地記得第一次獨立講課時的情形,授課內容正好是網上走紅的那段視頻。她在激動和忐忑中完成了講解任務,“學生的反饋挺好的,我當時很開心。”
入職之初,沒有教學經驗,邢小穎有些擔憂,實踐課操作過程多,“面對國內頂尖的學生,既要保證演示的過程行云流水,還要保證學生不走神、聽明白,對我是極大的考驗。我抓住一切學習的機會,經過綜合培訓和練習,終于站穩了講臺。”有學生說:“邢老師的動作特別利索,我們可能要干半小時的活,她10分鐘之內就能搞定。”也有學生笑言:“小穎老師講課富有激情、風趣幽默、妙語連珠,簡直是寶藏老師。”
邢小穎在短視頻平臺上最受關注的一節課講的是手工兩箱造型,屬于砂型鑄造的技法之一。視頻里,身材苗條的邢小穎扎著低馬尾,身前是堆滿黑色粉末的操作臺,她拿起沉重的模具,嘴里大喊著操作要點,講到重點還時不時舉起被涂黑了的雙手來回晃動。她并不在乎形象是否優雅,只在意坐在自己面前的學生到底能不能聽見自己說的話,有沒有理解這項鑄造技巧的精髓。“現場環境是比較嘈雜的,我生怕學生聽不清,每次都喊著說話,有時候嗓子都喊啞了。”學生當然也能感受到邢小穎的用心,常提醒她:“老師,你小點聲吧,你嗓子啞了,我們心疼。”邢小穎一聽學生這話,全身就跟充了電一樣,講課的勁頭更足了。她美滋滋地說:“這種雙向奔赴的情感特別美好。”
鑄造課程只教授理論學生難以掌握操作技術,邢小穎在上課過程中,一邊講原理,一邊實際操作,把整個鑄造過程的操作要點展示給學生,并通過問答互動加深印象,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興趣。有時,學生也會問到她的畢業院校。邢小穎毫不避諱:“我會從容地告訴他們,我是高職畢業的。”邢小穎覺得,不斷努力提高自己,才能有站穩清華講臺的十足底氣。
轉眼間,邢小穎的職場之路已經走過八個春秋。“其實,能站在清華實踐教學講臺上,真的非常感謝清華大學不拘一格大膽用人。”終于,邢小穎站穩了講臺,連續七年榮獲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實踐教學特等獎和一等獎。

邢小穎
邢小穎作為一名高職生,卻能進入最高學府清華大學當老師,這無疑是華麗的“人生逆襲”。她身上“高職學生”與“清華老師”的雙重身份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
邢小穎說:“我是高職畢業生,那又怎么樣呢?我可以繼續學!我身邊有很多榜樣,他們激勵了我。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下功夫繼續報考和提高自己的學歷。我的起點雖不高,但我可以一直進步呀!”
2015年,邢小穎報考了中國地質大學的專升本。“對我來說,英語是個難關,以前英語用得少,幾乎都忘了。”為背英語單詞,邢小穎下苦功“啃”,平時走路,晚上睡覺前,甚至吃飯時,她都在默記背誦背英語單詞。功夫不負有心人,邢小穎終于通過學位英語考試,2017年順利畢業拿到學士學位。“那兩年,我上班時間身份是老師,周末又變成了學生,會疲憊,也會修改畢業設計改到崩潰,但是最后收獲頗豐、內心充盈,感覺一切都值得。”
工作之余,邢小穎在專業領域做研究、發論文、申請國家專利2項,實用專利5項。她不僅考取了教師資格證,2021年又獲評工程師職稱,讓自己成長為“雙師型”教師。
邢小穎感慨,她身上這種蓬勃向上的力量來自父親對她的影響。她覺得,雖然父親一輩子都生活在陜西渭南的農村里,但格局并不小,而且身上有種越挫越勇的勁兒。
2022年5月24日,在教育部介紹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新聞發布會上,邢小穎作為職業教育的優秀代表,進行了遠程連線,分享自己近十年職業教育的成長之路。邢小穎表示,“職業院校畢業的我們,也可以看到更高、更遠、更廣闊的世界,也會有多元的發展路徑和出彩的人生。只要擁有夢想,堅信‘一技之長’是人生最大的底氣,職校生同樣可以擁有出彩的人生。”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編輯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