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傳超
據統計,美國失眠癥的發病率為32%~35%,中國失眠癥發病率為30%,且依然逐年升高[1]。長期失眠不僅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功能,還會引發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據相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有50%以上絕經期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障礙[2]。失眠癥雖然病理機制尚無明確定論,但應用常規西藥能夠對患者臨床癥狀產生緩解效果,但長期使用容易出現成癮性和依賴性,且不良反應較多[2]。中醫認為,肝腎不足是圍絕經期失眠的主要病機,肝腎虧虛使血虛生熱,虛熱內生,擾動心神而致病。因此臨床治療應以補肝益腎、養血安神、清熱除煩為治療原則[3]。多項研究發現[4,5],中醫內外療法對治療失眠癥具有明顯優勢。其中有研究發現[6],二仙湯合甘麥大棗湯能夠提升更年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另外,現代醫學認為[7],耳朵上具有豐富神經分布,對耳穴相關部位刺激,能夠調節人體抑制或興奮狀態,調節睡眠質量。耳穴壓豆主要是通過耳部穴位刺激,運行氣血、疏通經絡、調節臟腑,使之恢復平衡狀態,進而達到治療臟腑疾病目的的一種理療方法。因此,為了提升失眠癥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對菏澤市中醫醫院80例失眠癥患者應用二仙湯聯合耳穴壓豆治療,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菏澤市中醫醫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診治的80例圍絕經期失眠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40例,年齡40~55歲,平均(49.28±5.26)歲;病程3~12個月,平均(8.36±2.57)個月。其中觀察組患者40例,年齡40~56歲,平均(49.15±5.36)歲;病程3~16個月,平均(8.32±2.15)個月。本研究經菏澤市中醫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①符合失眠癥西醫診斷標準(患者多表現為:醒后不易再睡、醒后疲乏、白天困倦、睡眠不深、不適、易醒、早醒、多夢或難以入睡等,此種狀況每周發生>3次,持續時間1個月以上)[8];②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9]中的診斷標準,辨證分型為肝腎不足、陰虛內熱型,癥見:月經量少或閉經、潮熱汗出、腰膝酸痛、失眠多夢、面唇甲不榮、神疲乏力、煩躁、頭暈、手足心熱、盜汗、皮膚蟻行樣感、情志不寧、舌紅苔少,脈細數弦;③年齡≥40歲;④既往無睡眠障礙史,均在圍絕經期期間伴有失眠癥狀;⑤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②局部皮膚破損不適宜應用耳穴壓豆治療者;③先天性腺發育異常,或者后天器質性疾病及損傷而導致的原發性或繼發性閉經者;④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⑤合并其他亞種慢性病者;⑥不能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1.4 方法對照組睡前口服阿普唑侖片(生產企業:山東信誼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444),每日1次,0.4 mg/次,共治療1個月。
觀察組應用二仙湯聯合耳穴壓豆治療,具體方法為:①二仙湯藥方為:炙甘草6 g,首烏藤15 g,酸棗仁15 g,牡蠣(先煎)30 g,龍骨30 g,黃芪10 g,柴胡 10 g,當歸10 g,黃柏10 g,知母10 g,巴戟天15 g,淫羊藿15 g,仙茅15 g。若患者舌暗瘀斑需增加紅花5 g,川芎10 g,丹參15 g;若患者有心悸氣短,需增加黨參30 g,黃芪30 g;若患者有心煩急躁需增加玫瑰花 10 g,郁金10 g,黃連5 g;若患者有眩暈情況需增加鉤藤15 g,天麻15 g;若患者有潮熱出汗現象需增加浮小麥30 g,五味子6 g。用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共治療1個月。②耳穴壓豆,選取患者耳部的腎、膽、肝、交感、枕、皮質下、神門、心等反射區,應用王不留行耳穴貼行耳穴壓豆治療,貼后輕輕揉按2 min,每日進行按壓3~5次,兩耳交替貼用,每周進行更換1次,共治療1個月。
1.5 觀察指標①對所有患者治療前與治療1個月后應用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PSQI)評分觀察患者睡眠質量情況,滿分為21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睡眠質量越差[10]。②對所有患者治療前和治療1個月后應用中醫證候評分表評價患者中醫證候評分,其中包括脈細數弦、舌紅苔少、五心煩熱、口干津少、健忘、頭暈耳鳴、腰酸足軟、心悸不安、煩躁、心煩不寐10個主要癥狀,應用4級評分法,總分為40分,分數越低代表患者臨床癥狀越輕。③觀察并記錄2組患者記憶力減退、困倦、眩暈、頭痛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6 療效判定標準治療1個月后依照《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二版)》[11]和中醫證候積分判定治療效果。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與PSQI評分降低75%以上,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睡眠正常為顯效;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與PSQI評分降低為25%~75%,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睡眠時間增加為有效;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與PSQI評分降低小于25%,臨床癥狀和睡眠時間無明顯改善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2.1 治療效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例,%)
2.2 睡眠質量與中醫證候評分治療后,2組患者中醫證候評分、PSQI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睡眠質量與中醫證候評分對比 (分,
2.3 不良反應觀察組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 (例,%)
中醫學認為,失眠多由情志不暢、思慮過度、精神緊張而生抑郁,或飲食不節,痰濕內生,引發陰陽失調,陽氣不能入陰經,晝夜不寐,引發失眠。中醫治療失眠多以臟腑陰陽調節為主,主要有中醫藥療法、認知療法、針灸、耳穴壓豆等外用療法。有研究發現[12],對失眠癥患者應用中醫治療相比于西藥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另有研究發現[13],中醫耳穴、針灸等外治法能夠彌補現代醫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升對失眠的治療效果。二仙湯出自《婦產科學》[14],具有溫腎陽,補腎精,瀉腎火,調理沖任之功效。主治腎陰、腎陽不足而虛火上炎之更年期綜合征。王英研究發現[15],應用二仙湯聯合甘麥大棗湯能夠治療女性更年期失眠,提升患者睡眠治療。何琪等研究發現[16],應用耳穴壓豆對于原發性失眠治療效果顯著。
本研究結果表明,應用二仙湯聯合耳穴壓豆能夠提升圍絕經期失眠癥的治療效果。以二仙湯作為主藥,淫羊藿、仙茅可溫腎陽;當歸可調沖任,養肝血;知母、黃柏可養腎陰,清泄相火;巴戟天可補腎陽,益精血。同時考慮到圍絕經期失眠癥患者可能由于工作壓力等原因導致肝氣郁結,上擾心神,因此增加黃芩、柴胡達到疏散肝膽郁火之效。而由于圍絕經期失眠癥患者多腎精不足,則增加生牡蠣、生龍骨,可重鎮安神、攝納浮陽以治其標;首烏藤、酸棗仁為治虛不眠常用藥,增加后可養肝、安心神;炙甘草用于調和諸藥。諸藥共用達到寧心安神、養血平肝、疏肝解郁、益精血、補腎陽之效,進而促使陰陽平衡,夜寐得安。另外,耳作為局部器官,當人體出現疾病后,經常在耳廓出現一定的陽性反應,對于耳全息穴區進行刺激,能夠治療相應的臟腑經絡疾病。耳穴壓豆取肝穴能夠達到解郁除煩、疏肝理氣之效,并通過對內分泌穴的刺激能夠調節內分泌,取心穴能夠寧心安神,進而改善患者失眠癥狀,提升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發現,應用二仙湯聯合耳穴壓豆能夠提升患者睡眠質量,減輕臨床癥狀?,F代藥理學研究發現[17],二仙湯具有促性腺軸和減慢性腺衰老速度雙重功能,能夠對下丘腦神經細胞產生刺激作用,釋放促性腺激素,能夠治療失眠的同時,延緩卵巢衰老速度。另外,二仙湯能夠調節紊亂的植物神經,對于失眠和神經衰弱等癥狀具有明顯改善作用。而現代醫學認為,耳朵上具有較為豐富的神經分布,對于耳穴的相關部委進行刺激,能夠調節人體的興奮狀態,抑制大腦興奮,恢復覺醒和睡眠規律[17]。因此,應用二仙湯和耳穴壓豆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睡眠質量;本研究還發現,應用二仙湯聯合耳穴壓豆能夠在提升治療效果,減輕臨床癥狀的同時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這是因為,艾司唑侖半衰期為10~24 h,經人體排泄速度較慢,因此會出現日間宿醉效應,增加藥物不良反應。而二仙湯聯合耳穴壓豆屬于中醫治療方案,不良反應輕微,而且耳穴壓豆屬于外用治療,疊加兩者治療效果的同時,并不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對圍絕經期失眠癥患者應用二仙湯聯合耳穴壓豆治療能夠提升患者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睡眠質量,減輕臨床癥狀,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