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剛 江 煜 王和鳴 陳樂春 陳進城 張幻真 陳水金△
急性腰扭傷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指腰段脊柱的軟組織突然受到牽拉而引起的損傷,表現為腰部疼痛、伴有活動功能障礙[1,2]。臨床上患者常因過勞、姿勢不當等發生急性腰扭傷,但認為沒有器質性病變,而疏忽對急性腰扭傷的治療,導致病情反復發作,進一步發展加重,成為慢性腰痛,或繼發成為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源性腰痛等問題[3]。因此,重視、及時地治療、找尋合適的干預方法對急性腰扭傷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在“通督扶陽”理論的指導下,采用腰部推拿聯合委中拍打治療急性腰扭傷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為了評價其治療效果,筆者采用臨床隨機對照研究方法,觀察腰部推拿聯合委中拍打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療效及對疼痛和腰椎活動度的改善情況,并進行安全性評價,以確立其有效性、安全性,以期為急性腰扭傷的臨床治療增加新方法,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60例急性腰扭傷患者以簡單隨機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治療組中男∶女=3∶2;年齡18~65歲,平均(43.00±13.861)歲;對照組中男∶女=1∶1;年齡 18~65歲,平均(43.73±15.126)歲。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信息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1.2.1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2016年《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急性腰扭傷”的診斷標準;②年齡18~65歲,性別不限;③在參與本研究期間停用一切治療此病的藥物及其他療法;④對本試驗知情,并且同意受試。排除標準:①檢查結果顯示伴有腰椎滑脫、腰椎骨折、腰椎間盤突出、骶髂關節或髖關節外周血管病變的患者;②強直性脊柱炎、脊髓炎等脊柱及脊髓病變的患者;③需要手術的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⑤具有嚴重影響其生存的各系統惡性疾病及傳染病患者。以上標準符合其中任意一項或一項以上者,需排除。
1.2.2 剔除標準①未按研究要求完成的患者;②在研究期間自行服用治療此病的藥物或自行使用了其他治療方法進行干預影響療效者;③研究期間因其他原因影響治療過程,或受試者配合度差未能完成者;④所有數據收集不全者。
1.2.3 脫落標準①參與研究的患者未能完整地完成整個治療方案,且未痊愈者;自行終止臨床治療,并提出自動退出治療者;其中由于病情痊愈而提前終止治療的患者除外。②在治療觀察過程中出現其他疾病需要及時醫治,不得已終止治療者。③臨床治療期間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并發癥、合并癥者,不宜繼續進行治療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予腰部推拿[5]。患者取俯臥位,醫生沿脊柱,施以法5 min;橫擦腰骶部1 min,透熱為度;彈撥腰腿部肌肉,每穴1 min;患者取側臥位,左右各被施以腰部斜扳法1下;以上手法每日施治1次。
1.3.2 治療組在腰部推拿治療基礎上配合拍打委中法?;颊呷「┡P位,醫生一手指并攏,手指微彎,依靠腕部發力,帶動手掌,并根據患者年齡、體質等情況選用適當的力度平穩有節奏地拍打委中,頻率120次/min,每次3 min;以局部皮膚發紅為度,日1次。
1.3.3 療程2組均治療5 d,治療結束后評價其臨床療效性與安全性。
1.4 觀察指標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既往史。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變化以及患者腰痛對日?;顒拥挠绊?,分別記錄治療開始前、治療結束后患者的疼痛評分、腰椎活動功能評定數據以及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IL-6、IL-8、TNF-α采用SIEMENS IMMUL ITE 1000化學發光法檢測。其中疼痛評分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簡稱VAS)評定,而運用日本下腰痛JOA評分量表進行腰椎活動功能評定。
1.5 質量控制及保證
1.5.1 質量控制①參加臨床試驗的研究者必須熟練掌握推拿治療中的彈撥法、法、斜扳法、擦法、拍打法等技能,人員要求固定。②在試驗研究前,需進行技能培訓,確保所有參與試驗的操作人員熟悉本試驗方案,并熟悉、掌握本試驗的每1項操作方法,嚴格遵循本試驗中的操作標準進行操作,要求試驗過程中操作保持一致,追蹤觀察,并詳細記錄。③需耐心對受試者做好解釋工作,使其能夠充分理解,消除心理負擔以及顧慮,配合試驗,提高患者依從性,能順利地在放松的狀態下完成試驗。
1.5.2 質量保證研究負責人要統籌安排整個試驗過程,設置質量監督員負責整個試驗的質量監督工作,確保試驗能順利完成,還要確保數據的完整記錄及完成,參與試驗的人員必須聽從負責人安排,認真完成各項工作,遇到問題及時向負責人反饋,由負責人合理解決,最后確保試驗能如期完成。
1.6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秩和檢驗。設定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而P>0.05則表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1 VAS評分治療組治療后VAS評分較治療前有明顯下降,且較對照組治療有所下降。治療前,經t檢驗,P=0.121>0.05,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治療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
2.2 JOA評分治療組治療后JOA評分較治療前有明顯升高,比對照組治療效優。治療前,經t檢驗,P=0.688>0.05,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患者JOA評分比較 (分,
2.3 治療組血清炎性指標經腰部推拿聯合委中拍打法治療后治療組血清中炎性指標(IL-6、IL-8、TNF-α)較治療前均有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治療組患者血清IL-6 IL-8 TNF-α比較
2.4 不良反應在治療過程中,2組患者均未出現暈厥及推拿部位瘀斑等推拿治療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參考《推拿學》[5])。
據其起病原因、疼痛性質等,大多醫家認為“急性腰扭傷”屬于“腰痛”中“瘀血腰痛”的范疇,治療上亦以活血化瘀為主。但筆者通過對中醫古籍、文獻等進行整理、分析和總結,從《黃帝內經·素問》[6]“督脈為病,脊強反折,腰痛不可以轉搖”“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到巢元方《諸病源候論》[7]“腰背痛……此為督脈強痛”,認識到督脈、陽氣、腰背脊骨三者關系密切,督脈總督諸陽,陽氣充足則骨正筋柔;陽虛則寒,寒則筋骨拘攣。由此總結出:督脈陽氣之盛衰是“腰痛”辨證的關鍵之處,“督脈氣衰、陽氣不振”是腰痛的主要病機特征,針對該病機,提出“通督扶陽”為其治療之本。
本研究不僅從中醫理論上闡析腰部推拿配合委中拍打治療急性腰扭傷的理論依據;并且運用現代檢測手段驗證其有效性。研究發現治療組的患者疼痛、關節屈伸不利的癥狀較對照組均有改善;由此可見,推拿配合委中拍打法能減輕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結合患者治療前后IL-6、IL-8、TNF-α結果,發現腰部推拿配合委中拍打法能降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通過促進炎性物質的吸收,進而改變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病理狀態,減輕疼痛,提高臨床療效。
研究發現,急性腰扭傷是因受外力刺激引起腰椎受力不平衡,導致腰椎周圍軟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局部組織受到損傷后可促進如IL-6、IL-8及TNF-α等相關炎性遞質的釋放,從而引發一系列臨床癥狀[8,9]。本研究觀察的炎性指標IL-6、IL-8及TNF-α,是反映炎癥的指標;其中,IL-6是參與機體炎癥反應的重要炎癥因子;在正常條件下呈低水平表達,炎癥情況下表達顯著上調[10,11]。而IL-8 可促進炎性因子的釋放,加重患者的炎性損傷;TNF-α則能誘導炎癥的級聯反應,從而促進IL-6、IL-8等的釋放,誘發組織損傷[12]。 筆者通過本試驗發現腰部推拿配合委中拍打法能降低急性腰扭傷患者血清中IL-6、IL-8、TNF-α含量,且患者的疼痛反應、腰部活動度均得到改善;側面驗證了上述觀點。但本試驗未涉及肌肉組織變化,未探究腰部推拿配合委中拍打法對肌肉組織的影響;以及腰部推拿配合委中拍打法是如何通過影響炎癥因子對肌肉組織產生影響;在將來,筆者將朝上述方向進一步探究。
綜上所述,腰部推拿配合委中拍打法能抑制機體炎癥反應,有效地降低急性腰扭傷患者疼痛水平,促進其功能水平恢復,提高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