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久于 陳小波
神經性皮炎是以陣發性劇癢和皮膚苔蘚樣變為特征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是一種皮膚功能障礙性疾病,其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神經性皮炎頑固難治,容易復發,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不良作用大[1],且患者常合并頭暈、失眠、煩躁易怒、焦慮等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3],因此,尋找一種治療神經性皮炎效果良好、又能降低復發率的方法顯得極其迫切。目前國內應用中醫藥治療神經性皮炎取得一定的療效[4-7],其中大黃蟲丸具有活血破瘀、祛瘀生新的療效,且有顯著的鎮靜、鎮痛作用,本研究應用大黃蟲丸聯合鹽酸奧洛他定片、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療神經性皮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1月—2021年2月就診的神經性皮炎患者,按其就診順序編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患者分為2組。研究組85例,其中女40例,男45例;年齡18~80歲,平均(51.79±15.13)歲;病程2~102個月,平均(31.86±23.86)個月。對照組85例,其中女42例,男43例;年齡20~84歲,平均(53.79±14.39)歲;病程1~96個月,平均(26.65±23.83)個月。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本研究治療方案經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
1.2 診斷標準依據《中醫皮膚科常見病診療指南》[8]中關于神經性皮炎(牛皮癬)的診斷標準診斷神經性皮炎。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神經性皮炎診斷標準的患者;②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對大黃蟲丸成分有過敏者; ②合并嚴重內臟疾病者;③有嚴重糖尿病、精神系統疾病、血液病、肝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④有凝血功能障礙、出血性疾病者;⑤入選前2周內皮損受累區內使用外用藥物,包括潤膚劑及系統應用抗組胺藥物者;⑥入選前4周內系統應用阿斯咪唑、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及紫外線治療者;⑦孕婦、擬妊娠及哺乳期婦女。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①研究組(聯合治療組):給予大黃蟲丸,3 g,口服,3次/d;鹽酸奧洛他定片,5 mg,口服,2次/d;糠酸莫米松乳膏,0.2 g,外用,2次/d,連續用藥2周。大黃蟲丸,規格:3 g/丸,10丸/袋(湖南省回春堂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11020002),糠酸莫米松乳膏,規格:20 g/支(湖北恒安芙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9991418)。②對照組:給予鹽酸奧洛他定片,5 mg,口服,2次/d;糠酸莫米松乳膏,0.2 g,外用,2次/d,連續用藥2周。鹽酸奧洛他定片,規格:5 mg/片,10片/盒(北京四環科寶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43415),糠酸莫米松乳膏,規格:20 g/支(湖北恒安芙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9991418)。
1.4.2 觀察指標分別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的癥狀體征,進行神經性皮炎皮損評分量表評分。隨訪和觀察6個月后的2組患者復發情況。統計和觀察不良反應。
1.4.3 療效判定標準①依據神經性皮炎皮損評分量表[8]進行評分,該量表評價患者皮損的面積、瘙癢程度、苔蘚化及鱗屑程度共分為5級,對應0~4,累計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②臨床療效指標。痊愈:瘙癢完全消退,皮損完全消退;顯效:瘙癢明顯減輕,皮損大部分消退;好轉:皮損、瘙癢癥狀部分減輕;無效: 皮損和癥狀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痊愈+顯效)例數 /總例數×100%。③復發率:所有患者治療結束后每月復查1次,隨訪6個月統計復發率。④統計和觀察不良反應。
2.1 神經性皮炎皮損評分量表評分治療前,2組神經性皮炎皮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神經性皮炎皮損評分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神經性皮炎皮損評分對比 (分,
2.2 臨床療效研究組治療2周的總有效率為95.29%,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75.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28,P<0.01)。見表3。
表3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3 復發率隨訪6個月后研究組復發率(7.06%)低于對照組(15.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8,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復發率對比 (例,%)
2.4 不良反應研究組1例患者出現月經量增多,經期停藥后改善。對照組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神經性皮炎是以陣發性劇癢和皮膚苔蘚樣變為特征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常具有明顯的皮膚損害。多發生在頸后部或其兩側、肘窩、腘窩、前臂、大腿、小腿及腰骶部等,成片出現,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頂丘疹,皮膚增厚,皮脊突起,皮溝加深,形似苔蘚[9]。神經性皮炎皮損常呈淡紅或淡褐色,劇烈瘙癢是其主要的癥狀。神經性皮炎頑固難治,容易復發,且患者常伴有頭暈、失眠、煩躁易怒、焦慮不安等神經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0]。雖然西醫外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能獲得療效,但存在療效不能持久、易復發等不足[11,12]。神經性皮炎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精神因素,如情緒波動、精神緊張、焦慮、生活環境突然變化等有關;局部刺激,如衣物摩擦,化學物質刺激、昆蟲叮咬、日曬、搔抓等,胃腸道功能障礙、內分泌系統功能異常、體內慢性感染而致敏,也是可能的致病因素[13,14]。此病屬中醫學“牛皮癬”“攝領瘡”范疇。中醫理論認為其內因多為風熱邪蘊阻肌膚,日久損耗陰液,營血虧虛,血虛生風化燥,肌膚失養所致;或肝火郁滯,情志不遂,或心火上炎致氣血運行受阻,凝滯肌膚導致[15]。神經性皮炎亦有血熱生風證、脾經濕熱證、血虛風燥證、血虛血瘀證[17]。從中醫病機對神經性皮炎的闡釋,神經性皮炎早期存在風熱之邪蘊于肌膚,經脈受阻,長時間因營血缺乏、血虛生風化燥,使得皮膚經絡失于濡養[18],故臨床上針對神經性皮炎以熄風止癢、養血活血為治療原則。已有臨床研究顯示,清熱活血祛風方、消風化瘀湯治療神經性皮炎獲得良好療效[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