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劍峰
(貴州民族大學 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近年來在國際化浪潮席卷下,作為企業國際化首要環節的國際機會識別問題吸引了眾多學者的積極關注。國際機會識別主要研究的是傳統國內企業如何有效識別國際機會以跨入國際新市場的過程[1]。目前已有學者基于關系網絡[2]、國際知識[3]、國際經驗[4]、國際視野[5]、全球化思維[6]、互聯網能力[7]等視角探討了國際機會識別問題,卻較為忽視了學習導向對企業國際機會識別的作用研究。已有研究認為國際知識在國際機會識別中起核心作用,而傳統國內企業由于國際知識的不足,從而在國際機會識別方面面臨知識欠缺的制約[8]。依據組織學習理論,作為企業創造和使用知識的傾向,學習導向有助于傳統企業通過加強組織學習以獲取國際相關知識,進而有效識別國際機會;由此可見,學習導向也是影響企業國際機會識別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學習導向的視角來探討企業國際機會識別的內在機制問題,主要包括:(1)學習導向對國際機會識別的作用路徑問題。在跨國情境下具有較強學習導向的企業如何有效識別國際機會?中間的作用路徑是什么?本文通過文獻梳理發現國際注意力在學習導向與國際機會識別間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本文引入了國際注意力的中介機制以圖對學習導向作用于企業國際機會識別的路徑機制作出理論解釋。(2)國際注意力作用于企業國際機會識別的邊界條件問題。企業國際機會識別是一種基于跨國情境的機會識別行為。相對于單一且基本同質的國內市場而言,國際市場環境尤其復雜[9]。在國際市場環境下,識別國際機會通常更困難,企業必須承受的不確定性也會更大[10]。由此,風險評估作為國際機會識別過程的一部分,由于任何跨境活動所面臨的巨大環境復雜性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11]。不同的企業由于其風險傾向不同,其國際機會識別行為也存在較大差異性。相比于低風險傾向的企業而言,具有較高風險傾向的企業對國際市場環境的動態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具有更強的容忍性,這有助于強化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活動的意愿以及取得成功的信念,進而有助于企業積極主動地識別國際市場機會。由此,本文引入了風險傾向的調節機制以圖對國際注意力作用于企業國際機會識別的邊界條件作出理論解釋。
作為企業國際化進程的起點及核心,國際機會識別對企業國際化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際機會識別是指識別及開發利用“機會知識”以加速企業國際化進程的過程。國際機會識別是一種基于跨國情境的機會識別行為,它需要企業具備一定的國際相關知識;由此,在企業國際化過程中,國際知識的欠缺往往成了束縛企業國際機會識別行為的一個重要瓶頸?,F實中不少企業往往會通過持續學習來不斷獲取和積累國際相關知識,以有效突破國際知識欠缺的制約而成功識別國際機會。由此可見,作為企業組織學習的重要前因因素,學習導向對企業國際機會識別會產生重要影響。學習導向是企業創造和使用知識的傾向[12],作為企業的一種價值觀念,它反映了企業對待學習的態度以及企業內部的學習環境。學習導向主要分為學習承諾、共同愿景和開放心智3個子維度,其中,學習承諾是企業對于學習所持有的一種基本價值觀,學習承諾有助于企業在內部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13],顯著促進企業對外部新知識的獲取[14]。在跨越國境的企業國際化過程中,具有較高學習承諾的企業往往具有較強的新知識獲取動力,能通過持續學習以獲取國際相關知識,進而有效識別國際機會。共同愿景是企業及其員工所共同持有的目標和使命,能使企業及其員工并力追求共同的身份。共同愿景有助于堅定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的信念和使命,進而有助于促進企業積極主動地識別國際機會。開放心智指企業愿意主動地對其長期持有的設想、慣例、信仰及以往經驗教訓進行質疑,以積極主動地適應環境的變化;在經濟全球化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國際化成了企業經營發展的新趨勢,開放心智有助于企業突破思維定勢的束縛,進而有助于企業將經營視野由國內市場拓展到國際市場,以積極主動地識別國際機會。由此可見,學習導向的3個子維度均對企業國際機會識別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1a:學習承諾與企業國際機會識別正相關。
假設H1b:共同愿景與企業國際機會識別正相關。
假設H1c:開放心智與企業國際機會識別正相關。
國際注意力是指企業及其管理層在提升其對國際市場理解能力及水平,以及在相關活動與交流中所付出的努力[15],主要包括國際掃描、海外溝通和國際化探討3個子維度[16]。國際注意力在學習導向與企業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起重要橋梁作用。在企業國際化過程中,學習導向有助于強化企業的國際注意力,主要表現為:首先,學習承諾作為企業對于學習所持有的一種基本價值觀,它有助于強化企業對國際相關知識學習的強度,以及企業及其管理層提升其對國際市場理解能力及水平的努力程度,進而強化企業的國際注意力;其次,共同愿景作為企業及其員工所共同持有的目標和使命,它有助于企業及其員工強化其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的使命感和信念,并為之付出積極努力,進而有助于強化企業的國際注意力;最后,開放心智有助于企業打破常規,主動質疑其以往在國內情境下所長期持有的設想、慣例、信仰及經驗教訓,轉而在國際情境下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努力地學習國際新知識,以提升其對國際市場的理解能力與水平,進而強化企業的國際注意力。而具有較強國際注意力的企業往往會通過各種努力以掃描國際市場和獲取國際市場知識,并通過加強溝通和國際化探討等各種相關交流與活動,以提升其對國際市場的理解能力與水平,進而有效識別到國際機會。由此可見,國際注意力在學習承諾、共同愿景、開放心智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2a:國際注意力在學習承諾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假設H2b:國際注意力在共同愿景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假設H2c:國際注意力在開放心智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風險傾向是企業管理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指企業在面對不確定事件時的態度或行為[17]。作為風險行為的決定性因素[18],風險傾向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決策和經營行為;在面對經營風險時,風險傾向低的企業會予以回避,而風險傾向高的企業則會采取冒險行為[19]。由于對國際市場的相對不熟悉,企業國際化經營本身是一種具有一定風險的行為。在國際市場背景下,企業往往具有較低的可預測性和容忍性;全球經濟危機、新法規、地區沖突或政府的變動等國際環境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降低了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預測、行動和運作的能力[20]。為此,在高度動蕩的國際市場環境下,風險和不確定性會削弱企業識別國際機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對企業的國際機會識別行為產生負面影響。但不同企業在面對風險時所呈現出的態度或傾向是不同的,高風險背后往往潛藏著高回報,由此,具有高風險傾向的企業往往會積極主動地在其國際注意力的作用下通過加強國際掃描、海外溝通和國際化探討等以有效地識別國際機會,即企業風險傾向有助于強化國際注意力對國際機會識別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風險傾向在國際注意力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起正向調節作用?;谝陨戏治?,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3:企業風險傾向在國際注意力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起正向調節作用。
根據以上分析,本文構建了如圖1所示的研究框架:
利用改進的最優-最差蟻群算法求解。設初始螞蟻種群數為50,信息素因子為1,期望啟發因子為5,信息素揮發系數為0.2,τij(0)=0.5,q0=0.2,以及最大循環代數為80。該算法每次循環執行80代,從多次執行情況可知,其平均在30代至40代之間收斂。算法收斂情況如圖5所示。

圖1 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采用國內外重要期刊文獻中的成熟量表,并采用Likert-5點評分法進行相關變量測量。其中:(1)學習導向,本文在Sinkula等(1997)[12]的量表基礎上,再參考宋春華等(2017)[21]在中國情景下的測量量表進行適當修改,采用3個維度共15個題項對學習導向進行測量。(2)國際注意力,Bouquet等(2009)[15]基于以往學者相關研究成果將國際注意力分為國際掃描、海外溝通和國際化探討3個子維度,并開發出了成熟量表。許暉和郭凈(2013)[16]通過降維的方式采用7個題項對國際注意力進行測量。為此,本文參考許暉和郭凈(2013)的量表并結合本文的研究內容進行適當修改,采用7個題項對國際注意力進行測量。(3)國際機會識別,本文參照Lorenz等(2018)[22]的成熟量表,并結合具體研究內容進行適當語境修改,以對國際機會識別變量進行測量(共3個題項)。(4)風險傾向,本文在Sitkin和Pablo(1992)[23]的成熟量表基礎上,再參考崔瑜等(2017)[24]在中國情境下的測量量表進行適當修改,采用4個題項對企業風險傾向進行測量。本文采用的變量測量量表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測量量表
鑒于企業國際化屬于企業戰略性問題,且國際機會識別屬于企業高層管理者(包括公司總監、副總、總經理、總裁等)共同決策行為,為此本文在研究國際機會識別問題時,選擇從企業高層管理者(指企業高管團隊)的組織層面展開研究,即將國際化企業高層管理者們作為一個高管團隊組織加以研究。在針對國際化企業高層管理者進行問卷調研方面,本文根據一家企業調研一份問卷的原則進行問卷調研,主要采用的方式有:(1)面對面紙質問卷調查法。本人利用在廣州讀博和在貴陽工作的便利,采用上門調查的方法前往廣州、深圳、佛山、貴陽等城市的工業區及商務大廈中進行走訪式調研,重點調研國際化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共獲得181份不同企業的調查問卷。(2)線上問卷調查法。本文在“問卷星”上制作PC版、手機版調查問卷,利用在企業工作的高中、本科、碩士階段同學等人脈資源(本人同學中有不少在華為、中興通訊、海爾、聯想、創維、TCL等大型國際化企業工作),以及以前在深圳企業工作時的同事人脈資源(本人曾分別在深圳華盛集團、深圳杰夫集團、深圳正威國際集團等大型國際化企業從事人資經理、總監等工作,積累了較為豐富的企業界人脈資源),重點對國際化企業高層管理者進行問卷調查,共收到124份不同企業的調查問卷。通過以上方式,本文共收到企業調查問卷305份。
本文對305份企業調查問卷進行了認真檢查及清理。為了確保被調查企業屬于國際化企業,本文在調查問卷中設計了一個題項:貴公司是否有國際市場業務?本文將答案選“否”的企業調查問卷,以及將填寫人為普通員工、基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或者填寫數據不完整或不規范的企業問卷剔除后,共獲得263份有效問卷。在此基礎上,將數據導入SPSS20.0軟件并選取兩個指標(即企業成立年限和銷售額)進行無反應偏差檢驗,在核對相應指標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后,再對被調查企業的主要樣本特征(成立年限、員工人數、銷售額、企業類型)進行描述性統計,其中:(1)企業成立年限小于5年的企業占11.9%,5~10年的企業占18.1%,10~15年的企業占41.5%,15年以上的企業占28.5%;(2)員工人數少于100人的企業占4.8%,100~1000人的企業占30.7%,1000~5000人的企業占37.8%,5000人以上的企業占26.7%;(3)銷售額小于1000萬元的企業占11.5%,1000~5000萬元的企業占13.70%,5000萬~1億元的企業占31.5%,1億元以上的企業占43.3%;(4)勞動密集型企業占47.0%,技術密集型企業占42.6%,資本密集型企業占10.4%。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樣本統計(n=263)
本文利用MPLUS7.0軟件對學習導向、國際注意力、風險傾向、國際機會識別等變量進行EFA分析,結果顯示:各變量測量題項的因子載荷均在0.742~0.901之間,均位于0.5~0.95的合理區間,說明量表聚合效度較好;各變量量表的Cronbach’s α值均在0.828~0.947之間,均大于最低值(0.7)要求,與此同時CR值均在0.810~0.947之間,說明各變量內部一致性良好,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且調研數據可靠。各變量的AVE值均在0.588~0.737之間,均高于0.5的最低臨界值,說明問卷具有較高的收斂效度。
本文采用了 Harman的單因子檢驗方法,因子分析結果顯示,特征值大于1 的6個因子共同解釋了76.402% 的方差 ,因而認為在本研究中同源偏差問題不會產生顯著影響。
本文利用SPSS20.0軟件對各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和相關系數分析,發現:(1)學習承諾、共同愿景、開放心智、國際注意力與國際機會識別之間顯著正相關;(2)共同愿景、開放心智、國際注意力與學習承諾之間顯著正相關;(3)開放心智、國際注意力與開放心智之間顯著正相關;(4)國際注意力與開放心智之間顯著正相關。此外,員工人數與企業成立年限顯著正相關。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變量相關系數(n=263)
本文采用MPLUS7.0結構方程軟件分析學習導向、國際注意力與國際機會識別之間的作用關系。模型運算擬合結果為:CMIN/DF=1.227<3,CFI=0.981>0.9,TLI=0.979>0.9,RMSEA=0.029<0.08,SRMR=0.041<0.08;借鑒溫忠麟等(2004)[25]的研究,可知以上指標全部符合結構模型擬合標準,故認為測量模型與調研數據契合度高,模型適配度較好。
本文運用MPLUS7.0結構方程軟件進行運算分析,針對學習導向各子維度與國際機會識別的關系問題,實證結果發現:(1)學習承諾與國際機會識別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190(p<0.01),顯示學習承諾顯著促進國際機會識別;假設H1a得到支持;(2)共同愿景與國際機會識別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139(p<0.05),顯示共同愿景顯著促進國際機會識別;假設H1b得到支持;(3)開放心智與國際機會識別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226(p<0.01),顯示開放心智顯著促進國際機會識別;假設H1c得到支持。由此可見,學習導向與國際機會識別顯著正相關。

表4 研究假設檢驗
為進一步實證檢驗國際注意力在學習導向各子維度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的中介效應,在以上實證檢驗的基礎上,本文運用MPLUS7.0軟件并采用Bootstrap方法進行2000次重復抽樣,以便進行誤差修正置信區間的構建,倘若置信區間內不包含0,則說明具有中介效應。針對國際注意力在學習導向各子維度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的中介效應檢驗問題,實證結果顯示:(1)國際注意力對學習承諾與國際機會識別的中介效應為0.083(CI=[0.036,0.156]),由于置信區間不含0,說明國際注意力在學習承諾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起中介作用,即假設H2a得到支持;(2)國際注意力對共同愿景與國際機會識別的中介效應為0.072(CI=[0.033,0.138]),由于置信區間不含0,說明國際注意力在共同愿景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起中介作用,即假設H2b得到支持;(3)國際注意力對開放心智與國際機會識別的中介效應為0.060(CI=[0.020,0.123]),由于置信區間不含0,說明國際注意力在開放心智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起中介作用,即假設H2c得到支持。具體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國際注意力在學習導向與國際機會識別之間的中介效應檢驗
本文采用SPSS20.0軟件先將自變量(國際注意力)、調節變量(風險傾向)和因變量(國際機會識別)進行標準化處理,再通過構建交互項并檢驗交互項顯著性來判斷調節效應是否顯著。模型1表示只包含控制變量(成立年限、員工人數、銷售額、企業類型)、因變量(國際機會識別)的回歸模型;模型2是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國際注意力、風險傾向作為自變量的回歸模型;模型3是在模型2的基礎上加入調節效應交互項(國際注意力×風險傾向)的回歸模型,用來檢驗風險傾向在國際注意力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的調節效應,具體如表6所示。

表6 風險傾向在國際注意力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的調節效應檢驗
由表6可知,模型3中的數據結果顯示風險傾向和國際注意力的交互作用對國際機會識別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可見假設H3成立。為了直觀呈現風險傾向在國際注意力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的調節效應,本文采用Aiken等有關調節效應繪圖法繪制了相應的調節效應圖(如圖2所示),可見企業風險傾向顯著正向調節國際注意力與國際機會識別的關系。

圖2 風險傾向的調節效應
為了直觀呈現變量間的相互關系,本文根據實證檢驗結果,將模型整體擬合結果繪制如圖3所示。

圖3 模型整體擬合結果
通過文獻分析,本文在初步構建出學習導向作用于國際機會識別內在過程研究框架的基礎上,再采用基于樣本問卷調查的實證研究方法對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檢驗,并構建了基于學習導向的國際機會識別理論模型。根據實證檢驗結果,本文得出了以下研究結論:
(1)學習導向對企業國際機會識別具有顯著促進作用。目前已有一些學者基于知識基礎觀的視角研究了企業國際機會識別問題,但學者們較為忽視了知識基礎前置影響因素——學習導向與企業國際機會識別間的關系研究,而本文通過實證檢驗發現學習導向及其子維度(學習承諾、共同愿景、開放心智)對企業國際機會識別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即開放心智有助于企業打破常規,將經營視野由國內市場拓展到國際市場,共同愿景有助于企業強化其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的信念與使命感,并為之付出積極努力,學習承諾有助于企業通過持續學習來獲取國際相關知識,進而有效識別國際機會。
(2)國際注意力在學習導向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起中介作用。本文研究發現學習導向及其子維度(學習承諾、共同愿景、開放心智)有助于強化企業國際注意力,以便于企業通過加強國際掃描、海外溝通和國際化探討等積極主動地開展國際機會識別活動,進而有效識別到國際機會。
(3)企業風險傾向在國際注意力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起正向調節作用。企業國際化經營是一種冒險行為,由此,國際市場風險會對企業國際機會識別產生一定影響,但具有較高風險傾向的企業往往愿意承擔國際市場風險而積極推進其國際化進程。由此,具有較高風險傾向的企業往往會通過其國際注意力積極主動地識別國際機會,即風險傾向有助于進一步強化國際注意力對國際機會識別的促進作用。
(1)本文通過構建國際注意力在學習導向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的中介機制以有效揭示學習導向對國際機會識別的作用機制問題。學習導向對國際機會識別的作用路徑是什么?目前有少數學者基于國內情境探討了自我效能感在學習導向與機會識別關系中的中介作用問題。但在跨國情境下,自我效能感在學習導向與企業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的中介作用存在解釋力不足的問題。為此,本文基于國際注意力的視角構建了國際注意力在學習導向與企業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的中介機制,并實證檢驗發現國際注意力在學習導向及其子維度(學習承諾、共同愿景、開放心智)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起重要中介作用,從而對學習導向作用于國際機會識別的內在機制作出了新的理論解釋。
(2)本文通過構建風險傾向在國際注意力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的調節機制,以有效揭示國際注意力對國際機會識別的作用機制問題。國際注意力對國際機會識別的促進作用能否得到進一步加強?目前尚未發現有學者針對這一問題展開研究。為此,本文構建了風險傾向在國際注意力與國際機會識別關系中的調節機制,并實證檢驗發現風險傾向切實強化了國際注意力對國際機會識別的促進作用,從而對國際注意力作用于國際機會識別的內在機制作出了新的理論解釋。
(1)企業要強化其學習導向。在企業國際機會識別過程中,組織學習是企業獲取國際相關知識的重要途徑,企業組織學習氛圍越濃,學習強度越大,則越有助于企業獲取國際相關知識,進而有效識別到國際機會。由此,企業要強化其學習導向,并在學習導向的指引下積極主動地學習國際相關知識,為企業開展國際機會識別活動篤實知識基礎。
(2)企業要通過強化其國際注意力來有效識別國際機會。國際機會識別是一種基于跨國情景的機會識別行為,企業及其高管團隊在提升其對國際市場理解能力及水平,以及相關活動與交流中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會對企業國際機會識別活動產生重要影響。為此,企業要善于在學習導向的作用下通過強化企業國際注意力,以加強在國際掃描、海外溝通和國際化探討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進而積極、有效地識別國際機會。
(3)企業要增強其風險傾向。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和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鼓勵下,國際化經營已成為我國企業未來發展的新趨勢。企業國際化經營可能會伴隨一定的風險,但企業國際化經營也潛藏重大機遇,有助于拓展企業的市場空間。由此,企業應強化其風險傾向,將經營的目光由國內市場拓展到國際市場以高效識別國際機會,進而有效推進企業的國際化進程。
本文基于學習導向的視角,通過引入國際注意力的中介機制和風險傾向的調節機制初步揭示了學習導向對企業國際機會識別的作用機制問題,并構建了相應的理論模型。但學習導向只是企業獲取國際相關知識以識別國際機會的有效途徑之一,其實企業還可以通過網絡導向來獲取國際相關知識以有效識別國際機會;由此,未來學者可以基于網絡導向的視角來研究網絡導向對企業國際機會識別的作用機制問題,以進一步豐富機會識別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