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雪 青木 董銘 陳欣

當地時間19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靈柩在軍隊的護衛下,最后一次穿過倫敦市中心,經過白金漢宮,被送往溫莎城堡。成千上萬的民眾守候在道路兩側,送別這位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20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出席了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的國葬儀式。英國媒體面向全球的直播覆蓋超過40億人,可能創下觀看直播人數最多的歷史紀錄。英國通過一場精心安排的盛大國葬,向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致以最后敬意,被認為也在為一個時代畫上句號。英國《金融時報》稱,世界范圍內君主政體的衰落和帝國時代的結束將使女王給英國帶來的這種榮光難以再現。有媒體開始猜測,女王的葬禮結束之后,國王查爾斯三世的統治下將發生什么。英國《衛報》認為,一個重要領域將圍繞與英聯邦國家關系的現代化展開。而對于上任不久的英國首相特拉斯來說,在哀悼期的“緩沖”過后,她不得不為可能到來的政治風暴做準備。
查爾斯眼中噫淚
“英國和世界向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說再見。”法新社19日形容這是一場在擁擠的倫敦街道上進行的歷史性儀式。美聯社報道說,多達100萬人聚集在倫敦街頭,向女王告別,英國舉國上下都沉浸在悲痛和敬意之中。來自世界多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王室成員及政府代表等2000多位賓客出席了安王的葬禮。據報道,葬禮對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播,并在英國各地的公園、120多家電影院等公共場所播出°
自女王伊麗莎白二世9月8日在蘇格蘭去世以來,倫敦見證了前所未有數量的民眾為瞻仰女王日夜排隊,瞻仰儀式一直持續到當地時間19日早晨6時30分。10時43分,女王的靈柩被安放在有百年歷史的皇家海軍炮車上。在葬禮開始之前,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大本鐘每分鐘敲響一次,一共敲了96次,代表女王96年的人生。CNN稱,這一代號為“倫敦橋行動”的安排,女王本人在去世前敲定了每個細節。
載有女王靈柩的炮車由皇家海軍的142名水手拉行,從威斯敏斯特大廳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包括國王查爾斯三世在內的女王的4名子女,以及威廉王儲等高級王室成員陪同女王靈柩前行。英國天空新聞頻道稱,女王靈柩上的鮮花中有一張卡片,那是查爾斯三世給他母親的最后“一封信”。
在白金漢宮前的林蔭道上,有民眾為了送女王最后一程提前幾天就安營扎寨。19日,女王靈柩所經'之處,一些區域的民眾站了10層之多。英國《衛報》報道說,隨著哀樂響起,閑聊的人群頓時變得肅穆,有些人開始哭泣。法國《費加羅報》評論稱,英國民眾希望最后一次向女王致敬,這不僅是女王激發國民情感的巨大證明,更是一個歷史時刻,是對一個時代終結的也證。在女王靈柩之后蔓延數公里的悼念人群長龍,用一種非常英國的方式把對女王的緬懷推向高潮。
女王的葬禮儀式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英國廣播公司(BBC)稱,1953年,這座教堂曾舉行女王的加冕儀式,1947年,當時的伊麗莎白公主和菲利普親王也是在這里結婚的,但這是18世紀以來,威斯敏斯特教堂首次舉行君主葬禮。女王的葬禮儀式為純宗教儀式,英國首相特拉斯在其中誦讀了《圣經》篇章。來自世界各國的賓客與全英國民一起默哀兩分鐘,儀式以英國國歌結束。當現場唱起國歌時,查爾斯三世被拍到眼中噫淚。
儀式結束后,女王靈柩在查爾斯三世的陪伴下,由來自英聯邦的軍人護送,隊伍經過白金漢宮、,抵達惠靈頓拱門。在此期間,大本鐘每分鐘敲響一次,海德公園每分鐘鳴炮一次。之后,女王的靈柩轉移至靈車上送往溫莎。19日下午,女王的靈柩在王室成員的陪同下前往溫莎城堡,在圣喬治教堂舉行最后的送葬儀式。女王將與菲利普親王及她的父母一起安葬于此。
英國人悲痛的背后
BBC形容這是充滿情感、盛況和儀式感的一天。CNN評論說:是一場充滿傳統氣息的盛大葬禮,有人將這場國葬的規模與倫敦奧運會相提并論,但事實上,這場自前首相丘吉爾1965年去世之后,英國舉行的首次國葬很可能令2012年的體育盛會相形見細。這反映出伊麗莎白二世在70年杰出的統治期間所具有的廣泛人氣。
法國《世界報》稱,英國女王的國葬帶來一場巨大的外交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500多位政要齊聚倫敦,雖然名名義上不是一個談論地緣政治的場合。德國電視二臺評論說,世界失去了一位世紀人物,歐洲失去了一位“橋梁建設者”——盡管英國“脫歐”,但女王仍在倫敦和歐洲大陸之間架起橋梁。
對于英國來說,如何妥善安排各國政要是個巨大挑戰。英國《泰晤士報》稱,白金漢宮和英國外交部努力接待的可能是自喬治六世的葬禮以來,世界領導人在英國的最大規模聚會。曾任英國駐美大使的倫威克說,你可以假裝是在按字母順序安排各國領導人的順序,但事實并非如此。“(美國總統)拜登不是很以自我為中心,但他會走在前面;如果不給(法國總統)馬克龍一個榮譽位置,他會歇斯底里。所以你必須問自己,誰會發脾氣?”
環球時報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