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智淵被依法逮捕

▲臺獨分子楊智淵
楊智淵,男,1990 年1 月21 日出生,臺灣省臺中人,長期受“臺獨”思想毒害。2006 年,楊智淵就讀中學期間即開始從事“臺獨”分裂活動。2008 年,楊智淵在“野草莓學運”中表現活躍,被臺灣民進黨選中重點培植,任命為民進黨臺中市黨部青年會會長,成為“臺獨”勢力重要成員。
2011 年,楊智淵參與組建“臺灣民族黨”,積極策劃實施一系列“臺獨”分裂活動,妄圖推動所謂“公投建國”。
2019 年,楊智淵出任該黨副主席代理主席黨務后,變本加厲高調推行“急獨”路線,大肆鼓噪“臺獨”立場。同年,楊智淵應陳水扁邀請,代表“一邊一國行動黨”參選新北市永和區“立法委員”,并在選舉中大肆宣揚“謀獨拒統”,極力煽動兩岸對立。香港“修例風波”期間,楊智淵又高調串聯分裂勢力為“港獨”站臺,鼓動“多獨合流”,公然挑釁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2022 年8 月3 日,浙江省溫州市國家安全局依法對長期從事“臺獨”分裂活動、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嫌疑人楊智淵實施刑事拘傳審查。8 月4日,變更刑事強制措施,由拘傳轉為指定居所監視居住。8 月5日,依法通知其家屬。
溫州市國家安全局將根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依法開展偵查。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辦理中。
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院長宋杰表示,楊智淵之所以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是因為他長期鼓吹“臺獨”理念,伙同他人成立“臺獨”非法組織,策劃實施“臺獨”分裂活動,涉嫌分裂國家犯罪和煽動分裂國家犯罪。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劉仁文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103 條第一款明確規定分裂國家罪,就是組織、策劃、實施分裂國家和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為;103 條第二款規定煽動分裂國家罪,即煽惑、挑動群眾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為。刑法還專門規定,如果是勾結境外的機構、組織或個人來實施這兩類犯罪的,要從重處罰。兩岸尚未完成統一,這絕不能成為“臺獨”分裂分子逃避法律責任的借口。
《反分裂國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相關法律均明確規定,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履行法定義務或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這些法律構成了我國現行反分裂法律體系,是高懸在“臺獨”分裂勢力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溫州市國家安全局此次果斷出手、亮劍出鞘,依法追究楊智淵法律責任,是有效適用上述反分裂法律的結果,在“臺獨”分裂勢力面前展現了反分裂法律的強大威力,是充分運用反分裂法律武器,深入推進對臺反分裂斗爭法治化的標志性案件。
劉仁文表示,按照我國刑法的規定,分裂國家罪和煽動分裂國家罪都是一種故意犯罪。分裂國家罪首要分子和罪行重大的可處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特別嚴重的最高可判處死刑。一般犯罪分子則是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我國刑法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罪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但同時我國刑法也非常人性化,設置了一系列從寬處理的制度,實施政策上的寬嚴相濟。
央視最近專門制作了一期節目,邀請法律學者解讀楊智淵將面臨的法律后果。這是大陸官方首次系統性論述如何以法律手段懲治“臺獨”分子。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霍政欣稱,刑法第6 條規定了屬地管轄,據此在中國領域內犯罪適用該法。犯罪行為或結果有一項在中國領域內,就屬于在中國領域內犯罪。該法第7 條又規定了屬人管轄,對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外犯罪的也適用該法。所以,“臺獨”分子不論在什么地方實施分裂國家的犯罪行為,都會受到刑法管轄。
霍政欣還說,雖然對于在海外的“臺獨”分子,將其繩之以法存在一些實踐上的困難,但絕不會容忍“臺獨”分子在海外逍遙法外。對于在海外的“臺獨”分子,可以通過多邊或雙邊的刑事司法互助條約將其緝拿歸案,還可以適用缺席審判程序將其繩之以法。
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91條,經過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核準,對于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等嚴重犯罪的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的,只要符合缺席審判適用的條件,大陸法院可以對其進行缺席審判。
臺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系學系榮譽教授陳一新指出,這代表大陸開始以“長臂管轄”管理在臺“臺獨”人士。未來若“臺獨”分子搭乘和中國友好國家的客機,“大陸方面隨時可協商要求客機降落,對‘臺獨’分子進行逮捕。這種方式對途經東南亞國家的客機來說,可能性比較大”。
陳一新表示,“臺獨”分子不要以為未被公開列入名單就存僥幸心理。目前被列入名單的都是民進黨官員,但楊智淵雖不在名單中,也被依法逮捕。
那么,對“臺獨”分裂勢力用實際行動展現最嚴厲手段,將起到怎樣的震懾效果?
“臺獨”分裂行徑危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嚴重危害國家安全。溫州市國家安全局依法對楊智淵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既是依法懲治極少數“臺獨”頑固分子的具體體現,也是深入踐行法治中國理念的生動展現。
劉仁文表示,對“臺獨”分裂勢力而言,楊智淵案無疑會產生巨大的現實震懾效果。該案的重要價值,在于通過動真格的方式、通過適用最嚴厲的刑事制裁的方式來打擊“臺獨”分裂勢力,彰顯相關反分裂法律的現實威懾力量。
同時,隨著中國外交實力的不斷增強,與他國之間的刑事司法協助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順暢。哪怕“臺獨”頑固分子身在國外,也難逃反分裂法律的嚴厲制裁。這會成為島內外所有“臺獨”頑固分子日夜揮之不去的夢魘。
只要“臺獨”頑固分子不收手、不收斂,就還會出現“李智淵案”“張智淵案”等案件。作為前車之鑒,“楊智淵案”自然會激起“臺獨”頑固分子內心的恐懼和畏懼,有利于打擊“臺獨”頑固分子的囂張氣焰,遏制“臺獨”分裂勢力進一步發展。
宋杰認為,該案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意義。這是我國國家安全機關以涉嫌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罪依法追究島內“臺獨”頑固分子刑事責任的首例案件,標志著我國充分運用法治手段開展反分裂斗爭邁出重要一步。
宋杰指出,充分運用反分裂法律,推進反分裂斗爭法治化,一方面,并非僅僅是國家安全機關的責任,需要各相關執法部門的共同積極參與;另一方面,在推進反分裂斗爭法治化的過程中,還需要各相關執法部門以及司法機關的密切協作配合。作為“第一案”,該案為今后其他相關部門的實踐探索提供了先行示范,必將有力推動形成反分裂斗爭法治化的強大合力。
霍政欣表示,從歷史角度看,1949 年10 月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成立,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國際法上這屬于政府更迭。中國作為主權國家這一國際法主體并沒有改變。那么中國的主權和固有的領土疆域也沒有改變。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理所當然享有對中國的主權,也包括對臺灣的主權。聯合國秘書處也明確指出,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不具有任何獨立地位。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義務或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都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反對“臺獨”、打擊分裂活動,有效維護國家安全,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義務。
我們相信,“楊智淵案”是第一起,但絕不是最后一起依法打擊“臺獨”頑固分子的案件。那些涉獨言論囂張、謀獨行徑惡劣的“臺獨”頑固分子,不論在何時何地搞分裂活動,都逃脫不了國家法律的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