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肆虐4 天的重慶山火全部撲滅。其中,“以火滅火”方式在撲救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什么是“以火滅火”?為何不能靠人工增雨滅火?實際上,人工增雨催化劑的作用就像“鹵水點豆腐”,并非想增就能增……
近日,經過多地救火力量的合力撲救,肆虐4 天的重慶市北碚區縉云山山火明火全部撲滅。其中,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采取的“以火滅火”方式在撲救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什么是“以火滅火”?為何不能靠人工增雨來滅火?
近期,由于持續高溫干旱,重慶多地先后突發山林火災。
有人可能會問,熱了這么久,為何不能人工多增點兒雨降溫?此次撲滅山火為何沒有利用人工增雨呢?
在了解人工增雨前,我們首先需要知道雨從何處來。據悉,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變成小水滴組成了云。小水滴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當其大到空氣托不住時,就從云中落下來形成雨。
人工增雨是指在適當的天氣條件下,通過人工干預的方式影響云的微物理過程,從而達到增加地面降水的目的。人工增雨的方式是通過向云中撒播催化劑(鹽粉、干冰或碘化銀等),也可利用聲波、飛秒激光、帶電粒子等手段,促進水氣凝結、云滴碰并增長等云雨轉化過程,形成降水落到地面。
在增雨作業方式上,常規方式是通過飛機、高炮、火箭、地面燃燒爐等向云中播撒催化劑。一般而言,地面燃燒爐主要用于交通不便的山區或是較難申請作業空域的地區,作業人員通過燃燒含催化劑的焰條,將人工冰核送入云中。
飛機作業可以根據不同的云層條件和需要,攜帶催化劑及其播撒裝置或掛載飛機焰彈發射系統等,在合適的云層位置進行增雨作業。高炮和火箭相對于飛機機動性較差,適合在固定目標區(如為水庫增水)作業,特別是對飛機飛行安全有威脅的對流云進行催化作業。
然而,人工增雨不等于人工降雨,催化劑的作用就像“鹵水點豆腐”。只有在云符合增雨作業條件時,人工增雨才能發揮作用。
據悉,高空的云有冷云(云內溫度在0℃以下)和暖云(云內溫度在0℃以上)。對冷云進行人工增雨,傳統方式通常是播撒碘化銀、干冰等成冰劑或制冷劑,增加云中冰晶濃度,以彌補云中冰核的不足,達到降雨或增加雨量的目的。對暖云進行人工增雨,通常是向云中播撒鹽粉等吸濕劑,使云中迅速形成一批大云滴,它們能通過碰并過程迅速長大成雨滴,從而使大云滴不足的暖云增加降雨。
但人工增雨不是想增就增。首先,不是所有的云都有降水潛力。人工增雨的云需要滿足3 個條件:云層厚度要大于2公里、云中要水汽充沛、有上升氣流區。一般來說,晴天的積云和層積云不易產生降水,而積雨云(冰水共存的混合云)則比較有利于云滴增長為雨滴。因此,前段時間持續高溫,重慶等多地連日“晴空萬里,沒有一絲云彩”,自然是不滿足人工增雨條件的。尤其是8 月21 日發生山火后,由于云層稀薄,當地遲遲沒有出現人工增雨作業的有利條件,因此錯過了以水滅火的最佳時機。
既然以水滅火的思路行不通,還有什么自然之力是可以借助的?8 月25 日18 時,轉機出現了。重慶北碚區氣象局傳來縉云山山頂氣象站的最新數據,指出當晚有偏東風。
北碚區委書記王俊說:“如果條件允許,我們考慮采用‘以火滅火’的戰術。”
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滅火救援指揮部副部長兼作戰訓練處處長王磊表示,“以火滅火”又稱點燒戰術,是處置林火時常用的一種手段。這種戰術的特點是省時省力,處置火情比較徹底、高效、快速,緊急時刻能夠保住人員安全。其原理是由人工點燃火頭,與相向燒來的林火對接,使結合部驟然缺氧失去燃燒條件。當火勢蔓延過來沒有可燃燒物,兩火相碰或者相遇后,自然就自動熄滅了。
但王磊強調,“以火滅火”的應用要求比較高。首先,對地域環境有特殊要求。所謂地域環境就是要有依托,比如公路、河流、湖泊或者人工開鑿的防火道等,此次就是利用人工開鑿的隔離帶進行點燒。其次,對組織和指揮的要求以及隊伍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點火、助燃、火勢大小的控制都要講究技巧,必須使整個點燒的火勢在控制范圍之內。馳援重慶的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隊隊員張瑞坤表示,火場作業隊伍采取的是聯合戰術,云南森林消防救援總隊50 人在前點燒,消防武警、重慶當地民眾和志愿者在后,配合沿線布開。一旦火勢太小就用風力滅火器助燃,火勢變大就用水泵進行壓制,保證點燒的火向預定方向蔓延。
除了上述條件外,想要順利實施“以火滅火”,還需要具備合適的氣候條件。王磊指出,氣候條件重點是風力和風向。準確的預測和利用風向堪稱是順利實施“以火滅火”的重大難點,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
8 月25 日19 時30 分,北碚區氣象局再次堅定地給出預測結論:未來2 小時都將是偏東風。之后,云南森林消防救援總隊的隊員們抓住風向的有利時機,巧借東風最終實施了點燒。整個滅火作業完成下來效果很好,3 個小時就把將近1 公里長的山火火頭滅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