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偉
(日照市人民醫院 山東 日照 276800)
重癥監護室是隨著醫療、護理、康復等專業的共同發展、新型醫療設備的誕生和醫院管理體制的改進而出現的一種集現代化醫療、護理、康復技術為一體的醫療組織管理形式[1-2]。重癥監護室收治患者均為危重病人,但由于患者無法自主攝入營養物質,因此,腸內營養成為此類患者治療手段,為患者提供必要營養物質,以提升患者機體抵抗力,促進患者康復具有積極作用。但在腸內營養治療過程中如不能規范化給予腸內營養補充,不僅不利于患者機體營養攝入,而且還容易發生不良事件。有研究顯示,同質化規范護理干預可提升重癥監護室腸內營養患者營養吸收效果,同時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為此,我院特對100例重癥監護室腸內營養患者進行對比分析,具體內容現陳述如下。
1.1一般資料
我院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之間重癥監護室腸內營養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為護理組和參照組,每組各50例患者。護理組患者中男女比例25:25,年齡35歲~78歲,平均年齡區間(56.5±2.1)歲,其中腦血疾病21例,惡性腫瘤疾病10例,重癥顱腦損傷8例,其他11例;參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27:23,年齡37歲~79歲,平均年齡區間(58.0±2.8)歲,其中腦血疾病20例,惡性腫瘤疾病11例,重癥顱腦損傷9例,其他10例;納入標準:患者本人以及家屬同意本次研究者且簽訂相關協議書,患者本人有自我意識,能夠進行基本語言交流且病情相對穩定。排除標準: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有免疫性疾病者,精神異常者,不同意本次研究者。基本資料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對患者各項生命指標進行密切監測,給拱舒適治療環境,確保室內溫度與濕度適宜,向患者家屬告知疾病相關知識以及患者疾病變化情況等。護理組實施同質化規范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組建護理干預小組,由專業護理人員組成,其中護理中級職稱2名,執業護士3名,由中級職稱護士長擔任組長,對組員進行護理內容培訓,并針對內容進行考核,達標者可進行臨床護理干預。②同質化規范護理方案制定,根據相關文獻查詢,網絡數據資料以及臨床案例進行總結分析并制定同質化腸內營養護理方案,內容包括:患者機體營養水平評估,腸內營養干預前護理,腸內營養干預中護理,腸內營養干預后護理。對制定護理干預方案進行討論,最終制定護理干預方案,并在護理實踐過程中進行及時反饋,修正,以達到優質護理效果目的[3-4]。③患者機體營養水平評估:指導患者進行飲食,以流食或半流食為主,如患者不能自主攝入,無法正常進食,食道梗阻,則患者需要實施腸內營養護理。④患者腸內營養干預前護理,在對患者實施腸內營養前用生理鹽水沖洗營養管內壁,以確保營養管的通暢度,避免營養管發生脫落。⑤患者腸內營養干預中護理,實施過程中注意營養泵輸入速率調整,一定要先從低劑量開始,一小時一般是有著20到40毫升,慢慢根據病人耐受的情況逐漸加量到每小時120毫升到150毫升。注意腸內營養過程中讓患者取相對舒適的半坐臥位,坐個30到45度這么個角度進行腸內營養,營養完了以后囑患者繼續保持這個體位30到60分鐘。腸內營養液的溫度一般是常溫比較好,溫度維持在 37 ℃左右,溫度比較低容易刺激腸道,引起腹瀉。每間隔五個小時對患者胃殘留量( GRV)進行一次評估,暫緩輸注營養液三十分鐘,當患者胃殘留小于100 ml可將輸注速率提升 20 ml /h;當患者胃殘留大于200毫升時,可暫緩腸內營養輸注速率,兩小時后抽取胃液,當患者胃殘留在100毫升至200毫升之間,可維持當前輸注速率與營養液輸入量。每間隔五小時對營養管壁進行一次脈沖式沖管(生理鹽水20毫升)。⑥腸內營養干預后護理,對鼻腸管與胃管進行固定,用夾子將營養管固定于患者衣服肩部,并用透明敷貼將管壁貼于患者臉頰處[5-6]。
1.3觀察指標
①分別記錄護理組和參照組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腹痛、腹瀉、反流以及嘔吐等情況。②分別記錄兩組患者堵管與非計劃性拔管例數,計算發生率。③分別記錄護理組和參照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營養指標TP與PA。
1.4統計學處理

2.1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比
護理組腹痛4例占比8.0%,腹瀉2例占比4.0%,嘔吐2例占比4.0%,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6.0%,參照組腹痛3例占比6.0%,腹瀉3例占比6.0%,反流2例占比4.0%,嘔吐10例占比20.0%,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6.0%,護理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檢驗結果在P<0.05范圍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比(n%)
2.2兩組患者堵管與非計劃性拔管對比
護理組50例中堵管1例占比2.0%,非計劃性拔管1例占比2.0%,發生率為4.0%;參照組50例中堵管5例占比10.0%,非計劃性拔管4例占比8.0%,發生率為18.0%,檢驗結果在P<0.05范圍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堵管與非計劃性拔管對比n(%)
2.3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營養指標對比
護理組兩組患者營養指標TP與PA數值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護理組患者營養指標TP與PA數值均高于參照組,護理組TP值為(63.6±2.7),PA值為(210.7±3.2),參照組TP值為(58.7±2.9),PA值為(180.5±2.1),護理組患者營養狀態更優,臨床數據資料比較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符合統計學判斷標準。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營養指標對比
近年來,隨著營養支持的發展,腸內營養的應用與研究日漸增多,大量研究表明,腸內營養具有符合生理狀態,維護胃腸道功能,維持內臟血流穩定及胃腸黏膜的完整性的優點,同時其應用安全方便,費用低廉,危重病人多處于高分解代謝狀態,腸內營養可以保證能量供給,糾正負氮平衡,保持胃腸黏膜細胞結構及功能的完整性,防止細菌移位而引起腸源性感染[7-8]。
重癥監護室患者由于大多數生理機能紊亂無法正常進食,因此需要腸內營養補充以維持新陳代謝。腸內營養攝入是否規范有效,直接影響患者營養物質攝入質量,甚至影響患者疾病轉歸,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常規護理干預多數重視患者疾病管理,而容易忽視各項具體細節落實,容易導致患者腸營養中不良事件發生。與常規護理相比同質化規范護理干預更注重理論與護理實踐相結合,更注意護理細節的落實與更正,使循證醫學與護理實踐能夠得以實現,保證同質化臨床護理效果。隨著循證護理知識的融入與推廣,同質規范化護理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與流程,同質化規范護理干預是護理人員通過對大量數據資料查詢,參考文獻以及臨床案例總結分析后形成的護理干預方案,在此過程中能夠提升護理人員對護理措施的認知,能夠提高護理人員護理過程中工作配合度,以降低不良事件發生。同時同質化規范護理干預實施過程注意量化細節與規范護理步驟,以促使護理措施落到實處,護理方案能夠有效進行,以提升護理效果[9-10]。本次研究更進一步驗證同質化規范護理干預在重癥監護室腸內營養患者中的護理效果,結果顯示,護理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患者營養水平更好。
總之,同質化規范護理干預在重癥監護室腸內營養患者中護理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改善患者營養狀態,臨床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