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翠平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武寧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科 山東 煙臺 264100)
前言:慢性支氣管炎屬于臨床一種發病率相對較高的呼吸系統疾病,可在任何年齡階層人群中發生,且在臨床上呈現病情遷延不愈、易反復發作等特點,是一種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學習造成明顯影響的慢性疾病[1-2]。鹽酸氨溴索是當前臨床治療各類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或排痰功能不佳的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一線治療藥物之一,具有良好的痰液稀釋、溶解效果,有助于降低呼吸道內部痰液的黏稠度,縮短其滯留時間并促進痰液排出,幫助患者改善呼吸狀況[3-4]。為進一步提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及安全性,本次研究從我院2019年3月~2021年10月收治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中重點選擇116例作為研究樣本,以觀察鹽酸氨溴索在其中的實際應用價值,詳細報告已陳述如下。
1.1資料
納入116個慢性支氣管炎病例,第一個、最后一個病例擇入時間分別為2019年3月、2021年10月。以“隨機數表法”為分組依據,隨機編入對照組、觀察組,每組可容納病例總數為58例。對照組參與研究的患者中,男性占比55.17%(32/58),女性占比44.83%(26/58);年齡最高者79歲,最低者19歲,經對平均值開展求取,為(49.52±8.15)歲;病程最長者10年,最短者2年,經對平均值開展求取,為(6.12±2.31)年。觀察組參與研究的患者中,男性與女性比例為33:25;年齡最高值、最低值分別為80歲、20歲,均值為(49.95±8.28)歲;病程最長值、最短值分別為9年、2年,均值為(5.98±2.25)年。組間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組標準:①經臨床病史、X線片、血常規、痰液檢查等檢查確認符合慢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②臨床資料無缺失、無意識、精神、溝通等方面障礙;③對研究內容詳知,并自愿配合臨床相關治療。剔除標準:①患有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塵肺、肺結核等可引發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的呼吸系統疾病;②合并患者心、腎、肝、腦等重要器官嚴重功能障礙、惡性腫瘤、凝血功能障礙、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全身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③合并存在精神分裂癥、老年癡呆、雙相情感障礙、視聽說障礙的患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婦女;⑤因過敏導致的慢性咳嗽;⑥對研究所用藥物產生過敏反應的患者;⑦入組前3個月接受過激素類藥物治療的患者;⑧不遵醫治療的患者;⑨中途脫落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兩組病例入組后均依據其實際病情實施止咳、平喘、化痰、解痙、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參與研究的58個病例提供400mg鹽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40125,生產企業: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規格:20ml:0.4g)進行治療:經靜脈緩慢滴入藥液,每日滴注1次,連續給藥14d。
觀察組參與研究的58個病例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13116,生產公司:成都百裕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規格:4ml:30mg)予以治療:經靜脈緩慢靜滴,每次給藥15mg,每日滴注2次,連續治療14d。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
記錄兩組病例各項臨床癥狀(包括痰量減少、喘息緩解、咳嗽緩解、肺部濕啰音減退等)的消失時間。
1.3.2 肺功能指標對比
于治療前后展開各項肺功能指標,即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呼氣容積)、PEF(呼氣峰流速)的水平測定并予以比較。
1.3.3 炎性因子對比
于治療前后對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3種炎性因子水平進行檢測對比。
1.3.4 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記錄兩組病例治療期間發生的不良反應,包括頭暈、胃腸道反應、皮疹、轉氨酶異常等。
1.4 統計學

2.1 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
表1可見,各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觀察組均值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表1 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
2.2 肺功能指標對比
表2可見,治療前肺功能指標對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各項指標數值對比,觀察組平均值處于高位,P<0.05。

表2 肺功能指標對比
2.3 炎性因子對比
表3可見,治療前炎性因子水平對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TNF-α、IL-6、IL-8水平對比,觀察組平均值處于低位,P<0.05。

表3 炎性因子對比
2.4 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表4可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對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近年來,受到全球環境污染嚴重程度的不斷增加、人們不良行為習慣及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等因素的影響,各類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也在逐年顯著上升中,并且體現出低齡化與老齡化的趨勢。而作為呼吸系統疾病常見類型之一,慢性支氣管炎主要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鄰近組織出現的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反應,該病的致病因素十分復雜,并不是由單一因素引發,而是受到患者年齡、氣候轉變、有害氣體及有害顆粒吸入、致病菌感染、免疫系統疾病等多種因素的長期相互作用而成[5]。慢性支氣管炎由于其早期癥狀具有較高隱匿性與非典型性,患者在疾病急性發作時多以持續性、反復性咳嗽、咳痰、氣促、喘息等癥狀為臨床表現,但由于上述癥狀與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慢性鼻咽炎、肺結核、肺膿腫、心臟病、食管反流綜合征等疾病的臨床表現基本相差無幾,因此很容易被誤診,需要臨床結合患者病史(持續發病3個月以上,連續2年及以上發病)、X線、呼吸功能、血液檢查、痰液檢查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確診,以免延誤患者最佳治療時間段,導致病情進展為慢性疾病甚至是誘發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等嚴重疾病,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6-7]。
以往臨床針對慢性支氣管炎多在止咳、平喘、化痰等綜合治療基礎上應用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雖然在一定時間內可幫助患者舒緩臨床癥狀,維持呼吸道通暢,但由于此病可長期在氣道內產生黏稠分泌物,不僅影響患者的通換氣功能,還會減弱其纖毛運動能力,使之難以有效排出痰液,從而致使炎性介質的不斷浸潤并引發疾病遷延不愈、反復發生,因此,選擇適宜的祛痰藥物十分關鍵[8-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更短,治療后肺功能改善程度更高,炎性因子水平更低,且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僅為3.45%,提示鹽酸氨溴索更具臨床治療優勢,主要體現在[10-12]:①該藥可降低痰液多糖纖維,促使其粘稠度下降,從而縮短其氣道滯留時間;②該藥可對氣道起潤滑效果,并有利于提高纖毛運動能力,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分泌,因此更利于排出痰液;③該藥可起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抗炎與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助于保護支氣管不進一步受損;④該藥具有7-12h的半衰期,可長效發揮效果;⑤90%以上藥物可經由腎臟代謝清除至體外,具有較高耐受性與安全性,僅會出現輕微的皮疹、胃腸道反應,且與抗生素聯合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并且不會增加嚴重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使用鹽酸氨溴索進行治療可縮短其臨床癥狀改善時間,降低氣道炎癥反應并且不會增加用藥不良反應,具備較高的應用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