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 倩
(泰安市中醫醫院 山東 泰安 271000)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人類感染性疾病的一種,其與結腸腺瘤性息肉、胃癌、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且與血液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之間關系密切[1-2]。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損傷患者的機體健康水平,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為患者治療十分必要。目前,臨床主要是采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根除術為患者治療,多數是在門診處進行治療,患者疾病知識缺乏,較易出現依從性較差的情況,影響治療的效果,因此在患者治療中,應同時配合有效護理干預,以此保證患者治療的有效性[3-4]。為探究協同護理對門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的依從性及生活質量影響,本研究以2020年1月-2021年10月門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分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與協同護理干預,對干預的結果分析,以此總結協同護理的應用價值,如下:
1.1 資料
以2020年1月-2021年10月門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120例為此次研究對象,簡單隨機化法分組,60例/組。
納入標準:a:確診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且門診接受根除術治療者;b:首次治療者;c:肝腎心等功能基本正常者;d:依從性較好者。
排除標準:a:妊娠期/ 哺乳期者;b:血液/免疫系統疾病者;c:藥物過敏史者;d:精神系統疾病者;e:拒絕配合本研究者。
試驗組年齡41歲-70歲,均值(68.59±6.32)歲,病程(3.44±1.23)年,男33例,女27例。對照組年齡40歲-71歲,均值(69.02±5.89)歲,病程(3.50±1.16)年,男34例,女26例。2組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即代表2組間有著較好的可比性,且本研究已被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即加強患者癥狀的觀察,及時發現異常并處理,對于患者存在的疑問,耐心的解答等,同時為患者營造舒適的治療環境。
試驗組協同護理干預,即護理人員以患者為服務的中心,充分照顧患者的思想感情,通過日常互動與患者之間溝通交流,增加患者和其家屬的信任感,更好實施協同護理,具體為:
1.2.1 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和其家屬交流溝通,為其講解協同護理實施的細則、對疾病預后的影響等,以此獲得患者與其家屬的信任感。給予患者健康教育,告知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相關的知識、治療措施、正確用藥方法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囑咐其嚴格按照醫囑用藥。鼓勵患者養成規律、優質的生活習慣,讓患者家屬參與患者的日常護理,監督好患者,更好控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5]。
1.2.2 飲食護理
囑咐患者合理飲食,以清淡食物為主,控制脂肪、糖、鹽等的攝入量,補充充足的維生素,且不可食用生冷、辛辣的食物,規律飲食。與患者的具體飲食愛好、病情相結合,為其制定科學化、個體化的飲食方案。
1.2.3 心理護理
強化患者心理狀態的觀察,針對性的實施心理疏導干預,以此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緊張等心理。告知患者負性心理對疾病的影響,應盡量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和疾病的治療。同時引導患者家屬多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以此增強患者的自信心[6]。
1.2.4 隨訪護理
患者治療結束后,可通過微信、電話、QQ等方式隨訪患者,及時對患者的具體情況了解,對于患者的不良生活、飲食習慣,應囑咐其及時糾正。
1.3 觀察指標
對2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率、不良反應發生率作觀察,并分析2組治療依從性、干預后生活質量的差異性。
不良反應:主要為惡心、心悸、皮疹、腹瀉、消化道出血。
依從性:包括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總依從率。
生活質量:通過QOL生活質量簡表進行評價,主要為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精神狀態,0分-100分,分數越高,即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1.4 數據分析

2.1 2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不良反應分析
試驗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2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不良反應分析[n(%)]
2.2 2組依從性分析
試驗組總依從性率93.33%,高于對照組總依從率73.33%,P<0.05。如表2:

表2 2組依從性分析[n(%)]
2.3 2組生活質量分析
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3:

表3 2組生活質量分析分)
幽門螺旋桿菌是革蘭氏陰性菌的一種,可在胃黏膜定植,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發生率呈逐漸升高的趨勢[7],疾病的發生損傷患者的機體健康水平,臨床主要是采用藥物三聯或四聯的方法進行治療,雖然可獲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療中較易受到用藥方法嚴格、復雜及疾病知識缺乏等的影響,而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影響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效果[8],因此,做好患者的有效護理干預十分必要。
本研究中,試驗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總依從性率93.33%,高于對照組總依從率73.33%,P<0.05;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即代表協同護理的實施,可提高患者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率,增加患者的依從性,提高生活質量,且可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控制。協同護理是優質護理的一種,在護理的過程中,不僅醫務人員參與其中,且患者和其家屬也參與其中,以此促進患者自護意識的提高,更好發揮協同的效果[9-10]。同時,協同護理的實施,可讓患者養成優質的生活、飲食習慣,增加患者和其家屬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度,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增加患者的依從性,以此保證患者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1]。
綜上所述,協同護理應用于門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中的價值較高,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生活質量以及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率,且可控制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對改善門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的預后有著積極的意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