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芳
(茌平區人民醫院 山東 聊城 252100)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的不斷加劇,老年患者發生骨科疾病的發生率不斷提升,尤其是髖關節功能,在出現髖關節異常時患者常伴有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為此要進行髖關節置管術進行治療,臨床治療效果較為顯著,但由于術后產生的應激反應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患者常在治療后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1]。因此術后康復護理對患者而言是極為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討患者在進行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后采用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對術后并發癥造成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50例老年髖關節置管術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并依據隨機數表法將其分成參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其中參照組患者中男性占16例,女性占9例,年齡為45~86歲,平均年齡為(58.56±5.17)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占17例,女性占8例,年齡為46~87歲,平均年齡為(57.23±4.95)歲;所有患者經臨床影像學檢測均為髖部骨折,治療方式均為髖關節置換術。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參照組
給予該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措施,指導患者恢復正確的飲食,適當進行運動,告知患者如何正確用藥等相關護理。
1.2.2觀察組
對該組患者采用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模式,具體護理內容包括以下幾點:(1)成立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小組:小組成員選擇本院骨科診室護理經驗較高且具有較強責任心的,需熟練掌握護理操作技術,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合理分配成員工作內容,另外,為了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護理能力,需定期進行康復護理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以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為主,每次培訓結束后需進行考核,對考核不及格成員予以懲處,并在此進行培訓。另外,需對觀察組患者制定加速康復外科護理計劃,通過患者的個人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模式,手術開始前,需建立針對性康復護理規劃,展開健康宣教活動,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能力,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對疾病的幫助性。若患者生理和心理狀態處于異常狀態,需先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狀態進行評估后再制定護理計劃。
(2)術后加速康復外科護理:術后需指導患者平躺6個小時,且不可枕枕頭,可將枕頭放置雙腿間進行緩解,根據患者術后情況將肢體做舒適擺放,術后評估患者的疼痛情況及疼痛類型,若患者無法忍受疼痛時可給予鎮痛泵做緩解處理,另外緩解疼痛的方式還可采用轉移注意力方式或聽覺轉移等多種方式。術后,患者因疼痛其心理上感到煩悶、焦慮等不安心理,為了避免這種現象,護理人員可對患者做心理干預,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術后可給患者使用彈力襪、抗栓壓力泵等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術后12h,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續用藥2周,術后指導患者如何正確下床活動,進而才能有效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和壓瘡。
(3)早期肢體功能鍛煉康復護理:術后1d,護理人員可在正確指導下讓患者做主動或被動運動,并指導患者如何正確上下床,并告知患者在活動期間需注意的一些事項,指導患者如何自主下床站立和行走,并讓患者通過上下樓梯進行肢體鍛煉,在初次運動可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另外患者的康復訓練內容還可開屈曲、內旋、外展等動作,為了增強下肢功能的恢復。術后6周可讓患者做掛拐運動,告知患者術后半年內不可進行大幅度和強烈運動。
1.3療效判定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1個月、6個月的髖關節功能評分情況,可采用髖關節功能評分量表進行評分,百分制,其患者的分值越高則表示髖關節的恢復性能越好;兩組患者的康復標準可依據患者在出院后有無并發癥和意外事件進行評定,并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
1.4統計學分析

2.1術后兩組患者的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術后1個月、術后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評分顯著優于參照組,其康復時間明顯較短于參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參照組,對比兩組結果差異顯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6個月髖關節功能評分、康復時間、
2.2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康復有效性
參照組患者采用髖關節置換術后行常規護理干預其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6.0%顯著高于觀察組8.0%,而參照組患者的康復有效性占85.0%,觀察組占9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隨著醫療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其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同時也是較為高效的護理方式之一,通常情況下,加速康復外科護理主要針對的疾病類型較廣,多用于術后等階段,能同時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本著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對患者的肢體、生理、心理等各個方面進行康復護理干預,對手術效果具有重要幫助,術后可明顯降低并發癥和不良事件[2]。
通過成立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小組,由護理成員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狀態,通過全面護理的實施滿足肢體功能康復護理的需求,不僅能有效縮短術后的康復時間,還能有效加速術后的康復效果[3]。在加速康復護理下,患者手術不會發生延遲愈合、感染、脫位等并發癥,同時對手術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預后良好,最重要的可將髖關節骨折患者完全達到復位狀態,恢復肢體功能,改善生活質量[4-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個月、術后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評分顯著優于參照組,其康復時間明顯較短于參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參照組,參照組患者采用髖關節置換術后行常規護理干預其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6.0%顯著高于觀察組8.0%,而參照組患者的康復有效性占85.0%,觀察組占96.0%。由此表明,髖關節置換術后對患者實施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具有重要意義,術后康復效果較為顯著,利于預后,降低術后并發癥。
綜上所述,臨床采用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后,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幫助,術后恢復較快,并發癥較低,臨床可持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