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偉 羅秀珍 劉 楊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中醫醫院 山東 濟南 251400)
手術室在醫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是醫院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重要基礎。針對手術治療而言,其是現代醫學治療多種疾病的首要選擇,能夠為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保障。雖然該種治療方式的應用率及實施效果正在不斷提高,但在現代醫學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已對手術室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1]。而醫院的供應室是醫院中向醫院里各科室提供各類無菌物品的供應單位,主要負責各類醫療物資的清洗、包裝、消毒和供應。現代醫院內物品類型多樣,涉及科室廣泛,所有的環節都關系到醫院中醫療、教育和科研的質量。如果供應室中管理體系不完善,消毒措施不徹底,將直接到影響工作中診斷、治療及護理的質量,甚至可引起感染等各種醫療事故,嚴重危害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醫院中供應室的各項管理是醫院業務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這種情形,相關人員提出,醫院有必要對手術室管理進行優化,為患者提供手術室優質服務,充分體現臨床工作的核心價值,全面提高治療效果。同時保證供應室結構合理,符合供應流程,責任明確,制度完善,是保證供應質量的前提。追溯系統管理可以細化操作流程,更好地規范操作行為,確保醫療器械的質量和安全,有助于消毒供應室工作的順利開展,降低醫院感染風險,提高消毒供應室醫療器械合格率,提高工作質量。基于此,本文作者通過選取兩個時期的手術器械、醫護人員以及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以此分析追溯系統在手供一體化管理下的運用效果,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提供理論支持。
1.1一般資料
回顧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6000件手術器械、70名醫護人員以及60例手術患者,所使用的管理方法是傳統的人工管理方法,并將其命名為對照組。于此同時選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的6000件手術器械以、70名醫護人員及60例手術患者,其所使用的管理方法是電子追溯系統管理,并將其命名為研究組。其中對照組有6000件手術器械,而70名醫護人員中男性工作人員27名,女性工作人員43名;年齡25~50歲,平均年齡(35.24±5.69)歲。學歷分布包括本科及以上學歷20人,大專學歷36人,中專及以下學歷34人。而在60名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平均年齡為(39.64±15.39)歲,平均病程為(4.11±6.29)年,根據患者手術類型可知,心腦血管疾病20例,骨科疾病22例,婦科疾病13例,兒科疾病5例。而研究組同樣有6000件手術器械,而70名工作人員中男性工作人員11名,女性工作人員59名;年齡30~55歲,平均年齡(37.89±7.44)歲。學歷分布包括本科及以上學歷15人,大專學歷44人,中專及以下學歷11人。而在60名患者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齡為(40.00±15.00)歲,平均病程為(5.78±5.90)年,根據患者手術類型可知,心腦血管疾病20例,骨科疾病22例,婦科疾病10例,兒科疾病8例。本文選取的所有對象各項基礎資料不存在差別,且已對認知方面具有障礙、精神狀態存在異常以及無法進行有效溝通的患者進行排除。正式開展本次研究前,已事先將各項研究細節及目的詳細告知所有人員,并已獲得上級領導以及其他對象同意。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進行傳統的質量管理,供應室按崗位職責劃分,每一環節工作人員都嚴格把控質量,明確工作人員相應的崗位職責,需在職責范圍內完成效果的工作。供應室護士和質量管理團隊應關注消毒滅菌質量、清洗和配裝質量及回收、發放質量并定期對無菌藥品進行質量檢查,監督供應室人員的工作質量[2]。
研究組管理過程中使用信息化追溯系統,包括(1)每個手術室和供應室的去污區分別配備一臺計算機和掃描槍,檢查包裝滅菌區配備3臺計算機和掃描槍以及三臺標簽打印機,無菌物品儲存區配備一臺計算機。標簽打印機自動打印配包的標簽,打印標簽的六項內容可追溯,主要包括滅菌日期、失效日期、器械包名稱、配包者及核對者、滅菌鍋號、滅菌批次等,并生成條形碼。標簽上的條形碼由掃描槍識別,可在追溯系統中查看診療包處置流程中的所有相關信息,同時標簽具有耐高溫、防潮和自粘的特點。數據采集終端安裝在手術室和供應室的所有操作崗位,即可追溯點。手術前,洗手護士掃描所有待用手術包包外標簽的條形碼并完成病人信息采集以完善追溯系統。手術完成后,按照手術器械包回收流程,二次掃描條形碼并保存提交供應室,完成待回收污染器械包的信息。供應室回收人員按照回收處置流程完成污染手術包的接受,并將回收物品的信息保存入追溯系統并傳遞至分類和清潔程序。然后去污區工作人員根據物品信息選擇對應的清洗機和清洗程序對物品進行分類、清洗、消毒和干燥:用設備專用掃描槍掃描設備條形碼和個人條形碼完成信息錄入,再按照清洗流程完善電腦清洗管理模塊中相關登記,并將清洗后的診療器械信息傳送至檢驗包裝區。清洗程序結束后,檢查包裝區的工作人員掃描個人信息及待卸載清洗機信息,并檢查清洗質量,按照包裝區崗位職責完成配包,包外黏貼六項標識標簽。[3]。(2)滅菌程序運行:用設備專用掃描槍掃描滅菌員信息、滅菌器信息,并嚴格按照待滅菌物品裝載要求把物品放置到滅菌架,再選擇相應滅菌程序。(3) 在庫存管理方面,信息化追溯系統用于對無菌物品發放、存儲及盤點,同時對近效期的滅菌包提前做出預警,嚴格保證滅菌包的有效性。
1.3觀察指標
通過觀察工作中相關工作的合格率、醫護人員對器械質量滿意度、患者的術后感染率、醫護人員的臨床工作質量以及患者對醫院工作的滿意度,從而分析闡述追溯系統在手供一體化管理下的運用效果。
1.4統計學分析
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觀察相關工作的合格率
在實際工作中發現,研究組的手術器械在接受相關管理后,其器械清洗、器械丟失、標簽錯誤等相關工作的合格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觀察相關工作的合格率(%)
2.2觀察醫護人員對器械質量滿意度
醫護人員對研究組的器械質量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觀察醫護人員對器械質量滿意度(%)
2.3觀察患者的術后感染率
研究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觀察患者的術后感染率(%)
2.4觀察醫護人員的臨床工作質量
研究組醫護人員的臨床工作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觀察醫護人員的臨床工作質量
2.5觀察患者對醫院工作的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對醫院工作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觀察患者對醫院工作的滿意度(%)
魏紅雷[4]表示,供應室在醫院感染控制中屬于中心科室,護理人員的護理品質與工作的態度是否端正直接影響著醫院中醫療器械與醫療物品的品質,與病患的生命健康有著緊密聯系,關乎著醫院抗感染環節能否順利開展。同時研究指出,醫院供應室科學的管理,可以保證供應室的業務系統化,保證了醫療質量。在實際的工作中為提高手術治療效果,促使患者盡快恢復健康,醫院有必要對供應室和手術室開展相應的管理工作。考慮到傳統管理方式難以對治療效果產生積極影響,故而醫護人員應對手-供優質管理服務形成正確認知,充分掌握其核心內容,并嚴格依照相關標準將其應用于工作中。在此過程中,龐雪利,吳卓,凌彩云[5]稱,在手術室和供應室實施綜合供應管理,應用電子追溯系統,可以明確員工在物品回收全過程中的責任。如果出現任何問題,可以追溯到特定的人員并及時采取管理措施。當一批物品的消毒滅菌質量出現問題時,可通過追溯系統查找同一批物品,查找是否存在其他問題并發布信息,進而對消毒滅菌不合格的物品可完全得到處理。此外,信息化追溯系統的管理為消毒供應中心員工設計個人條形碼,并在整個過程中使用掃描儀記錄人員信息,實現設備回收、清洗、消毒全過程的時間、人員、地點追溯,并避免了記錄和檢查的隨意性,員工在進行各種操作前掃描個人條碼,減少了手工操作的事務性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信息化追溯系統管理對消毒供應中心的消毒設備實施強制性工作流程,確保消毒供應中心操作流程的標準化,消除人為非標準操作造成的質量問題,從而提高物資管理質量和其他科室醫務人員的滿意度。
從本次研究結果中可得知,研究組相關工作的合格率、醫護人員對器械質量滿意度、患者的術后感染率、醫護人員的臨床工作質量以及患者對醫院工作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這些研究結果與其他研究結論均較為相近,能夠充分說明信息化追溯系統的應用取得的效果較為理想。需注意,實際引入該系統中,還需注意做好人員培訓工作,確保人員綜合素質強化,能夠在利用電子追溯系統方面做到游刃有余,真正提高器械設備以及材料的管理質量。同時輔以相關的制度,將考核結果與人員工作情況掛鉤,調動人員工作積極性,更有助于工作效率提升。
綜上所述,在利用信息化追溯系統進行手供一體化管理后,對醫院本身的臨床工作以及對患者疾病恢復都有著實際作用和積極意義。在確保醫院工作整體質量同時,亦可提升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對促進和改善醫患關系有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