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碭山第二中學
王云鳳
數學作為一種培養學生理性思維與智慧的重要課程,作為高考的重要科目,在高考壓力下,教師淡化了人文精神的滲透,忽視了學生追求人文精神的需求,導致學生人文能力與創造能力缺乏.人文素養是教育精神力量的最終體現,實際教學過程中忽視人文素養培養,會導致學生人文素養、創造能力降低.新課程標準下需要將人文精神滲透于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及人文素養.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以傳授數學理論知識為主,而且需要重視學生的人文精神培育,為高中生數學科學精神奠定良好基礎.因此,本文就高中數學教學在新課程標準下的人文精神滲透方案進行探究,以更好地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效率.
人文包含深刻的理性思考、深厚的情感魅力.人文也是主體對客體的一種生命感悟,是通過頭腦思考,根據自身知識水平、生活經歷、生活環境提煉出的精神食糧,而不同的人由于教育不同,感受也存在差異.從哲學角度而言,人文是多元的、實證的、邏輯緊密的,可分為人文知識、人文精神、人文思維、人文方法等四個部分.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性的人類自我關懷,是人類尊嚴、價值、命運追求的主要表現,也是全面發展的理性人格的塑造.基于此,人文精神是一種尊重人本身價值的體現,也是民族、地區的文明程度的最重要的衡量尺度.
人文精神的特征可總結為以下三點.第一,具有實踐性.人文精神的核心內涵是通過對自身生存狀態的改變,謀求更好的發展前景而表現出的文明程度綜合體現.人文精神是在社會中人與自然之間的活動體現,也是實踐者的價值體現,可根植于生活中所有領域.人類所有的實踐成果中也都有人文精神的存在.人文精神更側重于人主觀需要與價值,是一種情感性的關懷體現,但是也需具備科學理性的支持.第二,具有時代性.文化創造的重心是對人的整體性關懷,而非孤立性的技術、經濟發展滿足人生活中的片面性需求,更強調時代、民族的人文精神,深層含義是實現人的目的性.馬克思在對西方資本主義批判過程中,重新提出并建立人與自然協調、人與社會和諧、人類的自由且全面發展的思想理念,這也是新的人文精神.近年來,我國逐漸重視并強調人文精神教育,有效建立一條具有平衡、和諧為特點的道路,更好促進現代化進程發展.第三,具有內在性.人文精神是對人的生命與尊嚴、價值、意義的把控,也是對道德、人格、平等的渴望,也是對人類的終極關懷.人文精神是重視人文素質的培養,不僅是學習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合理運用所學知識,對自身行為價值進行判斷.
數學教學不僅需要體現數學的科學價值,也需展現數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弘揚數學學科中蘊含的科學本質,也需凸顯其中的人文精神.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有機結合人文知識、數學知識,并將人文精神滲透于高中數學教學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數學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將歷史故事中的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學中,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本源,使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與文化性有機結合,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中的注意力,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
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向學生介紹歷史上著名的數學家,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選擇數學家有趣的故事或著名理論,介紹數學家在悠久的數學發展史中的卓越貢獻.例如,魏晉時期著名的數學家劉徽首創了“割圓術”,主要思想是把圓分割得越細,圓周率數據誤差就越小,若無限細分,就可趨近于圓周率的實際值.劉徽在圓內繪制正六邊形開始計算,割圓方法如圖1,逐漸增加算出正六邊形、十二邊形的邊長,直至算到接近96邊型時,計算出的圓周率為3.14,這個結果已經精于古率,而在計算圓內接正3 072邊形時,計算獲取的圓周率結果近似于3.141 6.在圓周率教學過程中,老師可通過介紹劉徽的背景,并通過《九章算術注》中劉徽自序中的理念,即“探索數學的根源,作為資深從事教學研究的最高任務”,將劉徽一生中追求數學,最終通過數學分析的探索,首次將極限與無窮小分割引入到數學證明之中,取得中國傳統數學理論體系的偉大成就,在數學歷史的發展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領悟探索、鉆研的精神,對一件事物進行深入理解,探索其中更為隱秘的內涵.在數列極限教學中也可應用劉徽的割圓術,幫助學生認識到事物均具有無限可分的性質,并幫助學生將一定條件下的無限轉為有限性質進行了解.

圖1 劉徽的割圓術
數學是一個具備辯證唯物觀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也需將辯證唯物的理念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幫助學生從客觀角度對事物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樹立“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觀點.在教學過程中想要幫助學生樹立統一的辯證思想,可從“乘方與開方”“正與負”等多方面進行論證.以正與負為例,正數與負數二者之間的關系,從簡單直觀層面來說,整數前面加入負號即可變為負數,例如,2為正數,而-2則為負數,是2的相反數.正數與負數是表示兩個意義相反的量,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0在現實意義中指代的是無,所以數字“0”既非正數也非負數.在教學過程中也需將數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例如在正負數練習過程中,可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同一物品上存在的正負數.例如,在地圖上珠穆朗瑪峰的標注為8 844m,而吐魯番盆地則標注為-155m,此時高度則是以海平面為標準來論述,而非吐魯番盆地自身高度為負數.我們日常記賬過程中就很喜歡用正數代表所得,而用負數代表支出,這就是人們充分利用相反數的原理的體現,可方便人類的生產生活.

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將數學歷史、現實實際與數學知識相結合,從簡單問題出發引入數學文化,方可有效滲透人文精神,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也可使學生利用數學的辯證思維與方法論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與趣味性,深入研究數學,從而更好地體會數學中所滲透的人文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