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鵬
肩周炎是一種常見疾病,俗稱為50 肩[1,2]。患者在患病初期,會產生疼痛感,白日疼痛感較弱,到了夜晚會加劇,逐漸發展后,患者肩關節功能會存在障礙,無法正常應用。一定程度之后,患者疼痛感與肩功能會逐步改善,最后逐漸復原。此類疾病不僅屬于慢性疾病,主要是患者肩關節四周等部位出現炎癥[3,4]。肩周炎疾病在中老年患者中容易出現,尤其容易出現在女性群體中,如果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勞動就會容易產生這種疾病。如果治療不科學,患者病情會逐漸加重,甚至肩部功能活動也會受到不良影響。初期患者肩部會感到壓痛,逐漸延伸到頸部和肘部,一些患者還會出現三角肌萎縮狀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本院收治的98 例肩周炎患者,采用數字雙盲法分為火針組與體針組,各49 例。火針組男25 例,女24 例;年齡40~61 歲,本科以上學歷12 例,高職高專學歷18 例,初中學歷19 例。體針組男25 例,女24 例;年齡39~60 歲,本科以上學歷11 例,高職高專學歷19 例,初中學歷19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倫理委員會批準。
診斷標準:采用國家頒布的《中醫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評估與診斷,患者外傷筋骨,由于長期慢性勞動所致;會由于天氣變化及勞動復發,肩關節活動受到限制。納入標準:患者符合肩周炎診斷標準;患者同意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在治療階段能夠遵醫囑;患者未出現其他疾病。排除標準:患者不配合醫護人員;患者無法堅持治療;患者智力受到限制;患者肩部發生骨折。
1.2方法 腧穴定位:定位需要按照國家制定標準實施。火針組采用體針聯合火針方法治療,體針處方采用針灸治療學中關于肩周炎治療的方法:主要針刺穴位包含阿是穴、肩貞、陽陵泉、肩前等穴位;如果患者肩關節外側疼痛,需要添加外關穴;如果患者血瘀,需要添加血海、膈腧;如果患者肩關節后側疼痛,需要添加乘風;如果患者濕氣過重,需要添加陵泉;如果患者患肢抬肩受到限制,可以配條口透承山;如果患者上肢疼痛,需要添加尺澤。火針處方:阿是穴,讓患者做梳頭和叉腰等動作,在患者肩部找到疼痛點。治療方法:首先采用體針針刺方式,醫護人員指導患者保持側臥位置,為患者患側穴位進行常規消毒處理,在消毒之后,使用1.5 寸30 號毫針施針,施針時間為每10 分鐘間隔施針1 次。在消毒過程中,使用碘酒進行消毒,碘酒濃度為2.5%,采用火針治療方式,針刺患者阿是穴,酒精棉球濃度為75%,將其脫碘處理,使用火針號為中號,選擇的火針使用酒精燈處理,快速扎入到患者體內,進針深度為2 分,出針速度一定要快速,同時也要保證進針精準度,在最短時間內進行進針處理,針孔需要使用消毒棉球進行按壓處理,將萬花油涂抹在患者針孔部位。體針組單獨采用體針醫治方式,操作方法與火針組相同。兩組患者均治療1 次即可。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觀察兩組疼痛評分,采用南登昆教授橫線式日測疼痛方法,給予每一位患者一張評估單,在單上劃一條長橫線,標出0 和10 的數字,10 說明患者疼痛感強烈,0 說明患者無疼痛感。讓患者在上述橫線上標出自己疼痛程度,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疼痛感越強,分數越小,說明患者疼痛感越低。②觀察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③對比火針組與體針組肩部功能活動情況。測量患者關節活動范圍,采用上海醫科大學華山醫院設計的方盤量角器,主要測量患者肩關節活動情況,其中包含治療前后肩關節活動狀態,其中前屈0~180°為一型,后伸0~50°為二型,外展0~180°為三型,外旋0~90°為四型,內旋0~90°為五型。測量措施,讓患者保持坐位和立位,測量患者肩部后伸和前屈位置,患者臂部放置在身體兩側,將肘部伸直,將量角器放置在肩峰部軸心,固定腋中線與臂部之間保持平衡狀態,同時需要促使肱骨縱軸與移動臂之間保持平行。讓患者保持坐位或者端位,臂部放置在體側部位,伸直肘部,量角器放置時,放置軸心為肩峰,身體與固定臂之間要保持平衡狀態,測量肩關節外旋與內旋活動狀態,需要讓患者保持仰臥位置,肩部外展角度為90°,患者固定臂與地面之間要保持平衡,尺骨與移動臂之間也要保持平行。④比較兩組治療效果。顯效:患者癥狀大幅度緩解;有效:患者肩周炎癥狀得到改善;無效:患者癥狀未減輕,逐漸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⑤對比火針組與體針組治療滿意度。非常滿意:>85 分,比較滿意:70~85 分,不滿意:<70 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比較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火針組疼痛評分低于體針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比較(,分)
注:與體針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2.3兩組治療前后的肩部功能活動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肩關節前屈度數、肩關節后伸度數、肩關節外展度數、肩關節外旋度數、肩關節內旋度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火針組肩關節前屈度數、肩關節后伸度數、肩關節外展度數、肩關節外旋度數、肩關節內旋度數均高于體針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肩部功能活動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肩部功能活動情況比較(,°)
注:與體針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4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火針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高于體針組的8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5兩組治療滿意度比較 火針組總滿意度為97.96%,高于體針組的8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滿意度比較[n(%)]
肩周炎一般情況下容易發生在女性群體中,年齡40 歲以上為高發期,如果患者肩部軟組織出現變化,加上外力作用于肩部,患者無法承受壓力力度就會出現肩周炎;患者在長期勞動中姿勢存在錯誤,也是導致患者肩部受到損傷的原因;如果患者上肢受到外力損傷,肩部長時間固定,容易導致患者出現肩部粘連性萎縮狀態;如果患者肩部被急性牽拉和挫傷未實施及時治療,也會導致肩周炎[5,6]。肩外因素,如果患者存在心肺和脊椎病等疾病,且疾病長期沒有痊愈,患者肌肉發生持續性痙攣,會出現缺血現象,也是導致炎性疾病發生的原因,最后成為真正的肩周炎[7,8]。肩周炎患者初期肩部會存在陣發性疼痛,多數情況下屬于慢性發作疾病,之后疼痛感會逐漸增加,部分患者甚至出現刀割般疼痛,而且呈現持續性狀態,患者在勞動后或者氣候發生變化時疼痛感會升高,疼痛感逐漸會擴散到上肢和頸頂部位,如果患者肩部受到牽拉和碰撞后,經常會出現撕裂般疼痛。此病主要特征為肩部疼痛白日輕,夜間嚴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視保暖,肩部易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寒冷會增加患者肩部疼痛感[9,10]。患者肩部活動如果無法保持常規狀態,那么患者肩部不同方向都會出現抑制,尤其在做一些上舉和內旋等動作時會更加明顯,肩周炎病情發展速度較快,患者肩關節也會存在粘連現象,嚴重情況下還會出現肌力降低,導致患者肩關節活動受到影響。患者難以完成洗臉和梳頭活動,如果肩周炎較為嚴重,甚至對患者肘關節產生不良影響,患者在屈肘時無法摸到同側肩部,患者將手部后伸之后的再屈肘動作也無法完成[11,12]。患者一旦出現肩周炎疾病會非常怕冷,部分患者需要長期使用棉墊包肩,即使在夏日,溫度較高情況下也無法吹風。大部分患者肩關節周圍也會存在壓痛點,患者肌肉會出現痙攣和萎縮。目前在臨床上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和藥物治療方式,但是上述方法存在一些不良現象,由于麻醉時間較短,患者肩周疼痛緩解時間也相對較短暫。由于肩周炎屬于一種長期疾病,因此患者長期服藥會造成嚴重不良反應出現。部分患者采用手術方式治療,但是治療過程中,會對患者造成一定創傷,雖然有一定治療效果,但是仍然不被患者接受。肩周炎屬于痛肩,患者多數存在肝腎虧虛以及氣血不足等情況,是造成患者肩周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患者出現腎氣衰,則說明患者會骨髓不頂,沒有力氣運動。肝與筋相關,肝血虛弱,說明筋會失去所養,筋弛麻木沒有力量,會導致肩臂伸展不順利[13,14]。外因是外部因素導致的外邪入侵與勞損。部分學者認為,采用針灸治療,可以有效調節患者血管功能作用,有利于淋巴管與血管合理擴張,患者局部血液循環得以改善,血管通透性也會逐漸降低,不會發生炎癥和水腫等不良反應,患者疼痛性刺激性也會得到改善。火針具有祛風除濕功效,同時也具有溫通經脈效果,在治療過程中,單獨采用體針治療無法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感。在本次研究中:治療后,火針組疼痛評分(4.03±1.23)分低于體針組的(7.03±1.2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采用火針治療能夠緩解患者疼痛感。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醫護人員在治療階段,實施有效消毒處理,因此兩組患者均未出現不良反應。本次治療過程中,采用火針與體針結合治療方式,主要原理為病在筋、病在骨,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合理調節患者筋和骨,火針治療能夠使針體得到加熱,能夠將熱量直接導入到人體,通過腦穴與經脈,在人體內可以直接激發患者經脈,促使血氣有效運行,在運行過程中,能夠溫壯臟腑陽氣。火針主要借助于火熱力量,具有艾灸功效及溫通經絡作用,促使患者病情得到緩解[15,16]。火針主要是灼烙人體腦穴胰理,患者經絡外門可以開啟,讓濕邪出路,可以將淤血、水濕、淤濁等濕邪排出體外,患者肩周炎得到改善[17-20]。在本次研究中:治療后,火針組肩關節前屈度數(151.23±10.21)°、肩關節后伸度數(43.23±8.21)°、肩關節外展度數(146.23±12.21)°、肩關節外旋度數(50.23±4.21)°、肩關節內旋度數(45.23±4.21)°均高于體針組的(143.23±10.21)、(38.23±8.21)、(134.23±12.21)、(45.23±4.21)、(33.23±4.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患者各項功能逐漸恢復。
火針具有兩種功能,一種為行氣功能,還有一種為發散功能,通過火力將患者外門打開,患者體內會出現邪熱,達到治療疾病效果,火針不僅對治療風寒濕邪具有一定優勢,同時也能治療熱痹之癥。在本次研究中:火針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高于體針組的8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發現,采用火針聯合體針治療效果顯著,因此在臨床上可以進行應用。
采用火針與體針聯合治療方式,患者肩周炎疾病癥狀逐步得到緩解,同時患者未出現不良反應,因此患者對于此種治療方式滿意度較高,在本次研究中:火針組總滿意度為97.96%,高于體針組的8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上述結果可知,采用火針與體針聯合治療患者滿意度高,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理想治療方式,可以得到推廣。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①由于所選擇例數較少,同時研究時間較短,所以在研究結果上,與實際會有少許偏差。除此之外,由于不同患者之間心理狀態有所不同,所以會對結果產生一些影響,所以在未來研究過程中,將會避免上述存在的不足,增加研究例數,同時會增加研究時間,在選擇患者時進行心理測試,盡量減少與實際結果的差距。②家庭環境等方面的因素,患者對針灸治療和疾病的認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不同的患者理解能力有所偏差,對治療結果和滿意度會產生影響。在未來研究中將會不斷改進,通過采用探討會等活動發放關于體針及火針治療肩周炎相關知識,采用健康圖冊宣傳等方式,提高患者保護意識。在選擇患者過程中,盡量選擇一些家庭和生活環境等方面相似度較高患者,促使研究結果更加精準,為醫學發展創造一些價值。
綜上所述,采用體針與火針結合治療肩周炎,不僅能夠促使患者相關功能得到改善,同時也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效果顯著,是一種理想化治療方式,建議在臨床上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