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柏華
安全風險管理指對經營活動中的危險因素進行識別,通過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確定風險的影響力,并根據風險類型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進而實現優化建筑施工環境、文明作業、杜絕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的管理目標[1]。如何高效開展安全風險管理,杜絕出現風險,是目前建筑行業重點關注的話題。
人員是工程建設的執行者和參與者,同時也是安全風險的最大受害者,一旦出現安全風險,無論對施工人員還是建筑物都會有不利影響,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通過加強安全風險管理,對各細小環節嚴加管控,可以找出操作不當或管理缺陷等現象,及時告知負責人進行改進,實現規范作業,杜絕形成安全隱患,有效提高工程建設的整體安全水平,在保證作業人員人身安全的同時,為建筑企業節省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從管理角度來看,安全風險管理屬于一種現代化管理模式,對促進建筑企業穩健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強安全風險管理能夠從“安全、規范”角度出發,對建筑工程的施工環境進行規范管理,有利于嚴格規范施工現場工作流程,對施工人員的個人行為加以約束,使工程項目建設走向規范化,進一步提升建筑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安全風險管理對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施工人員而言,通過加強安全風險管理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出現概率,使自身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對于建筑企業而言,加強安全風險管理是保障其經濟效益的一種重要手段,可以有效避免額外損失,有助于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2]。
眾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涉及領域比較廣泛,且跨專業、跨領域情況比較常見,多數在露天環境下作業,當地質條件、地理位置以及氣象條件出現變化時,會給工程建設埋下巨大的風險隱患。例如,暴風、暴雨等惡劣天氣會使整個工程建設陷入混亂,一旦管理不當,就會出現安全風險,不僅威脅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還會使建筑企業遭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必需品,也是誘發施工安全風險的主要因素。施工材料質量不過關是建筑工程出現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如果將不合格材料投入項目建設中,會降低工程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威脅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
高空墜落風險主要體現在“施工人員墜落”與“物體墜落”兩個方面?!笆┕と藛T墜落”一般是由安全措施缺位、操作不當等造成的,例如腳手架安裝不到位,不夠牢固;安全繩索更換不及時,繩索中間出現破損殘缺[3]?!拔矬w墜落”主要因為施工人員操作不當,導致施工用具、材料以及設備中的零件出現脫落現象,例如:鋼筋、破損老化的零部件、磚塊等物品墜落,可能砸到來往車輛、行走路人及施工人員。
對于建筑工程來說,施工現場風險管理至關重要,直接決定工程建設的進度與質量。目前,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管理人員一般只關注現場管理與質量監管,對安全風險管理缺少足夠的重視。同時,現有的風險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無法對各細小環節嚴加管控,特別是在施工流程與人員行為方面,未能起到很好的約束,個別風險管理人員容易出現玩忽職守現象,無法對施工現場進行嚴格管控,不能及時找出現場存在的風險隱患。當出現安全風險時,會嚴重影響施工進度與效率,實際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施工材料與設備是開展工程建設的前提條件,如果材料設備(混凝土、鋼筋、攪拌機等)出現質量問題,將會影響施工質量。特別是當運輸路線較遠時,施工材料與設備在運輸過程中會出現設備撞擊與材料墜落等現象,一旦施工材料與設備的質量不達標,將會出現安全事故[4]。
施工現場檢查不夠嚴格是產生安全風險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裝卸腳手架時沒有明確的規范要求,缺失設計圖紙。第二,施工現場作業標準不夠明確,未對安全生產作出明確規定。第三,施工企業采取的安全管理方法不夠完善,實際效果不理想。
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夠規范工作流程,約束工作人員的行為,對于工程建設來說也是如此。為進一步保證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人員應從風險管理角度入手,加強制度建設,為安全風險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增強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5]。管理人員應積極學習先進的風險管理方法,科學借鑒同行業成熟的管理經驗,切實將安全風險管理工作落實到位,防止出現安全事故。
第二,加大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力度,重點加強對作業人員的行為管理,施工前進行安全培訓,增強其安全防范意識。
第三,制定風險應急處理方案。結合實際施工情況,充分考慮建筑規模、結構類型要求、施工技術等諸多因素,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隱患進行評估,并制定相應的風險應急處理方案,確保施工安全風險能夠得到及時處理。
第四,落實崗位責任制,明確各職能部門的施工職責,確保將施工安全風險管理職責準確落實到個人,使各部門清晰了解自己應做些什么,避免出現玩忽職守現象。
此外,根據每個施工環節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安全責任人,由其擔任該環節的風險第一管理人員,要求恪盡職守,認真對待工作,帶領施工人員規范作業。
第一,在購置施工材料與設備的過程中,建筑企業應向供應商索要相應的質量證明文件,確保各項施工設施的安全與可靠性。在設施進入場地前,應抽取樣品送往當地專業的檢驗機構進行質量審核,保證其能夠滿足工程建設要求,并妥善選擇儲存場地,遠離水源、火源,避免受到雨水侵蝕影響。
第二,管理人員應始終堅持“安全第一,質量至上”的管理觀念,找出施工設備與材料中存在的危險源,并加大管理力度,積極做好預防工作,根據工程整體建筑規模、四周環境以及施工規范要求等方面,廣泛搜集資料信息,對危險源作出綜合評定,制定針對性的整改計劃,并認真落實風險管理制度[6]。
第三,明確規定施工材料與設備的操作規范。針對施工材料,應根據施工規模與建設標準合理選擇材料的規格與類別,保證其能夠符合建筑標準。針對施工設備(混凝土攪拌機、起重吊裝機械、鋼筋切斷機等),要求操作人員詳細了解機械設備的操作要領,規范作業,并定期進行維護與保養,做好零配件的維修與更換,確保機械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狀態。
為提高安全風險管理水平,建筑工程單位需要做好現場安全檢查工作。
第一,加強現場調查。安全風險管理部門需要做好現場調查工作,安排專人負責施工現場的安全作業檢查工作,認真梳理安全風險管理流程(見圖1),明確指出重點要點,為風險管理指明方向。管理人員應牢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詳細了解施工風險管理要點,定期進入施工現場,對施工進度與作業情況進行檢查。尤其在特種作業等重點環節,需要加大監管力度,準確找出作業流程中的缺陷,督促作業人員及時改進,確保各項施工流程的規范性。

圖1 施工現場安全風險管理流程示意圖
第二,要求施工人員規范作業。在進入施工現場前,施工人員必須穿戴整齊,佩戴安全帽,不得飲酒,不得穿拖鞋入內。對于高危作業環節,要求必須具備從業資質。同時,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能考核,著重檢查他們的專業能力,確認考核合格后才能繼續工作。
第三,做好檢查工作。在進行高空作業時,施工人員應在前期做好檢查工作,重點查看腳手架放置是否安全、穩定,并保證腳手架材料具備一定的抗腐蝕性。操作平臺等常用設施必須安裝防護欄,且安全繩索的質量要滿足安全施工標準,避免出現安全事故。升降機、鋼筋拉伸機、輸送泵、泥漿泵等機械設備的成本較高,且體型過大,在應用過程中應避免與其他設備或建筑物發生碰撞,且在投入使用前應按照相關標準進行安全性能檢測[7]。
第四,做好安全記錄工作。在現場安全檢查結束后,安全管理人員需要詳細記錄施工情況,包括違規操作、風險隱患、處理方案等[8]。同時,對施工現場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展開深入分析,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改進。
在實踐中,建筑企業需要積極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完善現有的安全風險組織結構,實現“可視化”的施工安全風險管理。BIM 技術在項目預算、成本管控以及現場管理方面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見圖2),可以使施工過程向規范化發展,保證建筑物的質量與安全,便于管理人員實時管控與整改[9]。通過安全數據、工程質量監管、BIM 模型的有機結合,能夠促進構件質量情況的實時查詢,自動生成電子版的施工質量安全分析數據表,減少信息搜集與處理時間,同時也便于人員管理。此外,基于BIM 模型對施工潛在風險做出分析,能夠精準判斷危險源,引導管理人員進行風險識別與分析,保證施工安全風險得到有效處理,進一步提升安全風險管理水平。

圖2 BIM 技術的價值優勢示意圖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風險管理環節是當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有效的風險管理能夠提高工程的質量,節約工程成本,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建筑企業在施工過程中應加強施工安全風險管理,正確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將其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實現智能化的安全風險管理,準確找出現存風險隱患,及時采取有效手段妥善處理,確保將安全風險扼殺在萌芽階段,進而促進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