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王娜,林文娟,劉劍英,劉海青
營養風險篩查(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2002 被歐洲臨床營養和代謝學會(ESPEN)推薦為住院患者營養風險篩查的首選工具[1]。腦卒中是中老年人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2]。腦卒中后機體常伴吞咽困難、消化功能紊亂,導致進食不能或不足,營養不良是腦卒中幸存者中相對普遍且通常無法識別的疾?。?]。營養不良會造成多種不良預后結果,包括感染并發癥增多、住院時間延長等[4]。而中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居高不下且血壓控制不佳,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全身多臟器功能衰退,可能進一步惡化腦卒中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本研究擬通過NRS 2002 對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的營養風險進行分析,并研究營養風險和高血壓分級間的關聯性,為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的營養管理提供指導,改善患者的預后。
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海軍青島特勤療養中心進行康復的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共143 例,診斷符合全國第4 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 或MRI 證實,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其中男78 例,女65 例,年齡42~70 歲[(65.10 ± 1.19)歲],患者能夠經口進食,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糖尿病、并發嚴重感染、嚴重消化道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惡性腫瘤、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
1.2.1 基本資料統計 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等;疾病狀況包括腦卒中類型、是否首發、確診高血壓時間(年)、治療方式及是否合并心功能衰竭等。
1.2.2 身體測量 身高、體重測量均于清晨、空腹、著病員統一服裝進行測量,計算體重指數(BMI)。
1.2.3 血壓測定 血壓測量時間均于清晨6~8 點空腹進行,每天測量1 次,連續測量3 d,根據血壓值判定高血壓分級。高血壓分級:1 級高血壓(輕度)為收縮壓140~159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張壓90~99 mmHg;2 級高血壓(中度)為收縮壓160~179 mmHg 或舒張壓100~109 mmHg;3 級高血壓(重度)為收縮壓≥180 mmHg 或舒張壓≥110 mmHg。
患者入院48 h 內,由營養醫師應用NRS 2002量表進行營養狀況評價。NRS 2002 篩查表分3 個部分,一是營養狀況評分,包括BMI、體重下降速度、一周進食量,分別記0~3 分;二是疾病狀態評分,按疾病類型分別記0~3 分;三是年齡評分,當年齡超過70 歲則總分加1 分。3 個部分評分數值相加為評分結果,評分<3 分表示無營養風險;評分≥3 分表示患者存在營養風險。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數據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43 例腦卒中患者中,NRS 2002 評分≥3 分有85 例,營養風險發生率為59.4%?!?0 歲患者營養風險發生率顯著高于<60 歲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2)。不同性別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營養風險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性別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NRS 2002 評分營養風險發生情況比較(例)
為了進一步探究高血壓與營養風險發生率的相關性,將143 例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按高血壓分級進行分組,包括1 級高血壓50 例,2 級高血壓42 例,3 級高血壓51 例。結果顯示,高血壓分級等級越高,營養風險發生率越高,且3 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高血壓分級的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NRS 2002 評分營養風險發生情況比較(例)
NRS 2002 由ESPEN 開發并推薦臨床用于評估住院患者營養風險[1],該工具快速、簡便、可操作性強,其有效性已經被大量臨床研究所證實,被認為是預測住院患者臨床結局最有效的評估方法,也是迄今為止國際上唯一通過循證醫學認證的NRS 工具,保證了本次研究結果的可靠性[5-6]。
在腦卒中患者中,康復期間的營養不良可能比急性疾病期間更嚴重[7]。然而,營養不良對康復結果的影響仍然鮮見報道。由于嚴重的腦卒中患者是營養不良的高危人群,因此,全面準確地評估這群患者的營養風險可能更加有益于對患者的營養支持和發展個人營養保健計劃。研究證實,腦卒中康復期患者嚴重營養不良與較差的功能預后相關[8]。前期一項研究報道,腦卒中患者營養風險發生率較高,尤其是≥60 歲的老年患者[11],且腦卒中患者通常伴有高血壓疾病,而患有高血壓疾病的患者預后往往更差。
近年來,高血壓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多數高血壓患者伴有腦卒中、冠心病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2017 年Lancet 雜志發表的一篇基于170 余萬人的篩查研究結果顯示,在35~75 歲的中國成年人中,近一半患有高血壓,接受治療的不到1/3,控制血壓的不足1/12。在中國人口的所有子群體中,血壓被有效控制的人數很少[9]。高血壓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就是腦卒中,而腦卒中患者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全身多臟器功能衰退,可能進一步提高腦卒中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本研究調查了143 例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的營養風險發生率,結果顯示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營養風險發生率與性別沒有顯著相關性,但是≥60 歲患者營養風險發生率顯著高于<60 歲患者,年齡對營養風險的影響值得臨床重視,需及時對≥60 歲的患者進行營養干預。
本研究發現,143 例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中,高血壓分級等級越高,即高血壓越嚴重,營養風險發生率越高,提示高血壓嚴重程度與營養風險呈正相關性。一方面,高血壓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消化系統和代謝功能也同樣會受到影響,因此高血壓也會導致腦卒中患者更差的營養狀態。而前期研究也發現,營養狀態差也會導致包括高血壓在內的多種慢性疾病的病情進展,提示可能高血壓嚴重程度與營養狀態互為因果關系[10]。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證實,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與腸道菌群失調密切相關,而腸道菌群紊亂也極大程度地影響了食物的消化和營養吸收[11]。通過本研究結果分析,提前為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提供全面的營養狀態評估和營養干預可能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預后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