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大屯鎮中心小學 申 麗
素質教育倡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成為重中之重。因此,在小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成為首要任務。教師應以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激發學生的潛能,從而引導學生用創新思維解決課堂中所遇到的數學難題。
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學好數學不僅可以運用在數學上,而且還可以運用在生活中,甚至可以將其附加于其他學科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由此可見,優化課堂教學,樹立創新意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學習到真正的知識。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型數學理念也在不斷發展與應用。其主旋律一直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小學教師應該遵循原則,不斷鉆研進修,打破原始的傳統教學方法,用數學思維思考,使學生愛上思考、愛上解決問題、愛上數學課。小學數學教師也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置適合小學年齡段學生的學習方案,從而促進學生建立長久的創新意識。基于此,本文言簡意賅地說明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現狀,還有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策略。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校學科教育課程也受到不小的沖擊。其中,新課改強調要求每位學生要有創新能力,創新能力不像其他知識能力,不是死板的理論知識,而是一種綜合能力的匯成。對數學學科,無論是在學科應用中,還是在生活應用中,它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學階段,教師一定要保證每個學生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從而漸漸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新的教學方法逐漸出現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在數學方面,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許多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問題。小學是一個奠定基礎的階段,學生只有學好小學數學,才有利其以后的數學學習。因此,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都難以學好數學,那么以后的學習會更加困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優化課堂教學,努力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學生的功底參差不齊的情況,教師可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有的學生功底深厚,且邏輯思維清晰,更有利于這類學生培養出全新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有的學生本身基礎薄弱且思維邏輯性差,要教師不斷引導與督促,為他們建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所以教師必須關注且重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本質,就是要求學生擁有一個創新的精神,要有思考和質疑的過程,對問題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有助于小學生對日后學習奠定基礎,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參與學習解決問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學生長期在系統的學習中,會不自覺產生學習慣性。教師在進行講解課程中,為迎合應試教育,其教育方法以講解理論知識為主,缺少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實施,大大降低了學生對創新思維的培養。以教師、教材、講臺三者為核心,忽略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位置,本末倒置。此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嚴重阻礙小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更有甚者,就是為了讓學生出成績,規定學生必須用一種方法解題,認為只要答案正確,即達到教學成果。這種方法嚴重違背了教學的自然規律,影響課堂的真實效率。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部分教師教授的數學課程僅以圍繞數學考試大綱展開,其內容可想而知,理論知識死板無趣,無法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喜愛,反而在提到數學學科時,學生如同談虎色變。分析來看,第一點便是課堂氛圍無趣,沒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第二點,便是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教師采用刷題模式,每天要刷很多張卷子,刷題的內容基本是相同題型,并且統一用教師規定的解題模板進行解題。在此種狀態下,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將被漸漸磨滅,使學生變得越來越不愛思考,思維固化,將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扼殺在搖籃中。嚴重阻礙小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的提升。
在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漫長路程中,要抓住學生發展的關鍵期,而小學時期便是學習數學且培養創新能力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記憶力極強,探索發現的欲望也非常強,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特點對學生加以引導,便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而根據數據顯示,目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仍會以自己的傳統教育方式進行教學,忽視學生發展關鍵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特點,教育方式出現偏差,影響學生在關鍵時刻的學習效果。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創新思維能力越來越備受關注,同時也成為教師教育學生的首要任務。而實際上,課堂教學是一個體系,是個整體過程,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創設與課堂、生活相關的教學情境,引導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散。學習的理論知識來源于生活,所以知識要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切勿將其分散。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多多互動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為下一階段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教師以實際生活為基準創設創新情境,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進行平均數、眾數、中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設置情境??梢栽O置課題,計算各種形態的超級飛俠的攻擊值或者防御值的平均值。將樂迪、多多、小愛的攻擊值加在一起除以他們人數的總數,從而求出平均值,達到教學目標。再例如,在講解路程、時間、速度三者關系時,可以聯系運動會的賽跑。從而能容易理解,在同樣的路程中,用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教師在學生喜歡的范圍內,進行數學課題的研究與深入探索,體會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這大大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思維發散,創新意識提高。
教師也可借助游戲創設教學情境,通過趣味性吸引學生加入到課程學習中。從創新思維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通過多種角度,多種視角認識和深化數學知識中的潛在價值,在理解表面的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不斷深化數學認知,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教師的教學效果。
游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媒介。通過游戲教學體系的構建,可以加強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達到小學數學教育的需要。數字逐漸開始向生活滲透和進化,使數學涵養成為一種社會共識。造成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缺乏自主學習意識等。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規定學生用自己設好的教育模板進行解題,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使每個人的思路保持一致。這種只為出成績的教育模式嚴重阻礙學生的求異思維。而想要提高學生的求異思維,便是整個教學體系中最為重點的研究內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對小學生來說,積極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學生只有對數學感興趣,才會有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行為,才能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創新教學方式是十分必要的。設計開放式問題這種教學方式便會大大解決以上難題,因為開放性的問題的答案不唯一,在解題時,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對問題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去展開探索與交流,最終得出的結論也是不唯一的,這便是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所在。例如,在講解通分計算中可利用多種方式進行解題:

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方程式的解法、統計、速度、路程,時間等課題進行聯系,均可以利用這種開放式研究問題,培養學生求異思維。讓學生感知用不同方式解決問題,從中獲得數學價值,讓學生有活學活用的思維,不再單一利用教師給的答題模板回答問題,從而保證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著新鮮、靈活、豐富、多元的動力。更利于學生的發散思維的開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元化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專注力,促進了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教學“認識圖形”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開展“你畫我來答”的游戲活動,要求一個學生在地上畫圖形,另個學生回答這是什么圖形。游戲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強化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圖形,對相關知識進行鞏固,并熟練地應用相關知識。學生也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加強數學涵養在游戲中的整合,將極大地豐富學生的認知,促進學生數學涵養和科學思維的形成。小學數學的培育更容易受到學生年齡和認知的影響,所涉及的內容也相對簡單,但這顯然不是游戲教學的實質,而是希望從學生身上看到對積極態度的成長和變化。因此,引入開放式問題以及游戲模式對數學教學的訓練極其重要。
小學年齡段的學生思想跳躍,容易天馬行空,但是不能全盤否定,應該給學生留有創新的空間,進行啟發式教學,制定優質的教學方案。對待那些有獨特想法的學生,教師不可以輕易打壓,而要順著學生的思想,積極引導學生有著正向的發展路線。由此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確保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時由量轉為質的變化,在腦袋里進行深刻的邏輯加工,創新能力是整個教學系統中最重要的環節,所以要注重轉化方式,不可生拉硬套。要用實踐操作結合理論知識的原則進行教學,為學生編織一張強有力而又無形的知識網絡,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層次對理解。從教育教學觀的角度出發,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促進者,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關心學生。有著優質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下進行學習,不會出現抵觸心理。而是以熱愛的心態參與其中,可想而知,得到的教學成果將會是事半功倍的。
求知欲是終極的好奇心。只有感興趣,學生才有進一步探索的可能。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邊講課邊提問,然后讓學生個人或以小組形式去解決這些問題。學習數學是最重要的應用,所以教師也可以問一點知識,幾道相關的問題。在很多時候,學生更愿意與同齡人傾訴問題或者討論問題,因為學生和教師之間始終會有年齡上的距離感。而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吸取到除了教師以外,學生思維方式中的閃光點,同時,自己身上的優點也會被放大,受到其他學生的青睞,這種分組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在學習數學建立的自信心,也能積極地運用自己的思維解決問題,這種獨立思考能力對學生而言是學習環節的重中之重,有助于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根據以人為本的教學觀,教師應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位置,將課堂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感覺到是自己在操縱課堂,而不是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這樣會讓學生有強大的歸屬感,并會將思維投放到研究課題中,促使學生能長期有效地發展。
數學學科體現對是一種極具思維邏輯的能力,教師在講解過程當中,不能一味地進行知識理論輸出,應該結合多媒體教學方式、多種教材、多種教具進行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在講解到圖形的平移、旋轉的課題中,教師可以利用強大的互聯網技術搜尋大量的學習資料,加以整理。通過多媒體的應用,可以給學生帶來更直觀、更生動的教學課堂。能成功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數學圖形價值深入人心,為以后學習難度系數更大的幾何體運算夯實基礎,教師應多掌握這種多媒體應用方式,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知感知能力。
以上觀點表明,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跟進中,培養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適應實際生活的教學情境,豐富教育教學手段,拒絕單一的教學方式,多采用多媒體教學,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積極通過開放式教學而達到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形成,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做到理解學生、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