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錦繡

中國正處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征程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辦好思政課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都明確了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要辦好思政課,思想政治教育要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新時期的思政教育強調兩方面內容:一是思政課是關鍵課程,重在塑造學生的價值觀;二是辦好思政課要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浙江省永康市教育局立足中央兩辦文件精神及“三全育人”理念,結合地方學校實際,以課題研究為載體,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建設、隊伍建設、課程建設、場館建設和文化建設,構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學校特點的“五建對標”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從區域角度推進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教育系統黨組織充分發揮引領作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體向好,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同向同行的良好格局逐步達成。
在中央、省級層面出臺的系列指導性文件基礎上,永康市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形成系統化的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長效機制。學校成立以黨委(黨支部)、團隊組織、思想政治教育黨員、骨干教師團隊為實施主體的組織機構,專門負責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劃、管理、宣傳、實踐等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一校一方案”要結合學校自身特色,體現學校黨組織的政治引領、思想引領、價值引領、組織引領、實踐引領和陣地引領作用。學校依據實際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把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科研、后勤服務等工作有機結合,明確職責任務和考核方式。教師要提高師德和業務水平,愛崗敬業,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和道德風范影響、教育學生;學校管理工作要體現育人導向,把日常管理與引導學生愛黨愛國、遵紀守法、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相結合;后勤服務人員要努力做好后勤保障,為學生辦實事、辦好事,使學生在優質的服務中受到感染和教育。通過完善各種制度,逐步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三全育人”體系,全方位協同的育人效應,全面推動學校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
首先,學校要優先發展符合條件的中小學思政課骨干教師入黨,在同等條件下,中、高級專業職稱評聘和各類評優評先要向思政教師傾斜。其次,學校要仔細核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經費投入,以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此外,學校要不斷改善條件,優化手段,提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要的場館和設施設備。最后,教育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對學校辦學質量和水平評估考核的重要指標,納入學校黨建和教育教學評估體系。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線上培訓資源豐富,但教育工作者內心的渴求還未被充分激發,加上忙碌的教育工作現狀,使得線上培訓收效甚微。教育行政部門要把教師全員培訓的工作落實得更細致,通過分類培訓,努力建設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一是組織專題研修培訓,分批次完成全體校長、書記、分管副校長、團、隊組織等骨干教師的專題研修培訓。二是立足繼續教育平臺,使所有思政課教師參加專項定制的90學時培訓。三是在新教師培訓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訓。四是在暑期師德培訓中,加強對班主任和其他學科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訓。
教研室要深入研究促進思政課教師成長內驅力的辦法,建立以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為載體的長效機制。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研學中心,定期開展黨員思政課教師、骨干思政課教師專題研討,規范開展研究課、工作坊、沙龍等活動。教研室的研究成果要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研究、決策咨詢、工作指導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推進“大思政”理念深入人心,挖掘校內外課程資源,開發和實施與學校特色相結合的具有“永康辨識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校本課程。一是用好課堂教學、主題班會、晨夕會、團隊會、家訪等形式,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法治意識、道德修養、人際交往等重點,系統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實施策略。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注重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克服困難、承受挫折的能力,上好有信仰的思政課,播撒理想信念的種子。二是發揮身邊的好人好事代表、抗疫工作者、科技創新人才、勞動模范等的示范作用,以人物訪談、故事講述、事跡報告等形式,傳遞時代精神和優秀事跡,上好有理想、有溫度的思政課,培植家國情懷,助力人生規劃。三是創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結合學校周邊社區、公園、村史館、人文景點等,組織學生利用周末、寒暑假,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上好有感悟、有足跡的思政課,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職業道德。
一是推行校長、書記講授思政課制度,引導其他學科教師全員深入跟進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二是賦能新時代思政課專職教師,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全面加強思政課的學科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引導思政課教師切實改進教學方法,增強思政課教育效果。三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開展精品思政課分類評選活動,糾正部分學科教師認為課程思政游離于傳統教學之外的錯誤觀念,結合學科教學規律探索可行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方式,結合本地教育資源和學校特色探索具有“永康辨識度”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形式,以形成規范,樹立典型。
思想政治教育研學中心與教育系統的黨群服務中心進行統籌建設,既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匯集,也方便于進行活動宣傳及成果留存。如永康市思想政治教育研學中心在著手建設教育系統黨群服務中心時進行詳細的統籌規劃,目前已建成集服務、管理、展示、教育于一體的開放式、多功能的黨建工作綜合平臺,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研學中心、黨員學習活動中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家校合作指導中心、教師檔案管理服務中心、教師藝術研學中心和教育系統圖書閱覽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學中心充分利用服務中心的書籍、數字媒體資源、活動室等,組織教師充分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并實地感受,有效提高了教研活動效果。
鼓勵有條件的學區、學校結合實際設立思想政治教育研學分中心,如學校數字化轉型走在前列的永康二中建有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分中心,橋下小學以南宋思想家、文學家陳亮文化紀念館為基礎建設了陳亮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分中心。
一是挖掘利用好傳統校外資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場館空間,積極聯系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學生進行參觀,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對精神洗禮的作用。二是緊跟時代步伐,利用永康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指導中心、農村文化禮堂等場館,使學生感受服務與奉獻的精神,聆聽開創奮斗的事跡,從而踐行接地氣的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與教育相伴而生,相隨而長。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學校應充分重視發揮校園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育人作用,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教育主管部門要求學校與時俱進,準確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的文化引領方向,銳意進取,不斷充實具有浙江特色和學校特點的校園文化,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
首先,學校在原有校園文化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主題墻、黑板報、廣播、多媒體、網絡等各類設施,營造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良好環境;其次,結合原有制度與準則、傳統校園活動等,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達成文化育人的目的;此外,學校注重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所在城市或鄉村的優秀本土文化。永康文化底蘊深厚,有被習近平喻為“天下糧倉”的書院文化,有被毛澤東贊評“為官一任 造福一方”的胡公文化,有倡導經世濟民“事功之學”的陳亮文化,有著眼于打造“世界五金之都”的五金文化。重視挖掘觸手可及的優秀本土思政教育元素,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滋養一方學子,照亮人們的心靈,激勵一代又一代永康人不斷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人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同時也應認識到“價值決定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能為知識、能力賦予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將實現個人價值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人類福祉緊密相連。當前,國家對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視,率先開展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學校積極挖掘傳統思政課堂和德育教學的變革空間,逐步形成思政課堂、課程思政、大思政相互融合的育人模式,除傳統線下教學外,在線教育、社會實踐、宣講會等多樣化的形式層出不窮,一個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系統正在蓬勃生長。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要求做好可塑性最強的、處在“拔節孕穗期”的青年學生的培養工作。教育者要把辦好思想政治教育事業放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的關鍵時間節點中,要深入推進機制建設、隊伍建設、課程建設、場館建設、文化建設,最終實現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得以提升、心靈得以溫潤的目的,從而構筑起新時代教師、學生乃至全民強大的精神譜系,為國家復興提供充足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