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雙鴨山市委書記 邵國強
推動新時代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省上下肩負的重要政治任務。雙鴨山市作為黑龍江省重要的煤炭、電力、鋼鐵和糧食生產基地,緊緊圍繞建設“六個龍江”目標任務,緊扣轉型高質量發展主題主線,錨定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三個翻番”,全民收入、全域環境“兩個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向千億元邁進的奮斗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攻堅克難,奮力建設充滿活力、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現代化美麗多彩雙鴨山,為推動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雙鴨山力量。
圍繞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堅定不移打好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戰翻身仗,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雙鴨山市大力實施產業振興計劃。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讓高質量成為轉型發展的顯著特征。一是以產業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依托雙鴨山市良好的資源、產業、生態、區位、人文“五大優勢”,持續發展壯大煤炭、電力、鋼鐵、糧食加工、文化旅游、新材料“六大主導產業”,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煤炭經濟向非煤經濟、原料向材料“三個轉變”,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動能轉換,構建質量引領、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二是以招商引資助推高質量發展。把招商引資作為轉型高質量發展生命線,堅持市級領導領銜招商、縣處級干部帶頭招商,強化招商激勵,拓寬招商渠道,用好“三四五”招商法,打通產業鏈關鍵環節,大力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形成“招來一個、引進一批、提升一片、發展一方”的集聚效應。三是以項目建設賦能高質量發展。堅持一切圍著項目干、服務圍著項目轉,以項目建設工作專班和首席服務員為重點,為企業當好“店小二”、做好“服務員”,做到包聯幫扶常態化、服務保障精細化、督促指導經常化,加快推進中船清潔能源制造基地和風光發電、玄武巖纖維及其制品生產基地、10 萬噸天然石墨高端負極材料等一批大項目早竣工、早投產、早達效。

雙鴨山全景 婁世春/攝
圍繞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堅持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奮力跑出創新引領振興發展的加速度”,雙鴨山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為轉型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一是培育新動能。大力實施科教振興計劃,加大科技投入,深化產學研用融合,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著力培育高純石墨、鋰電池負極材料、新型建材等產業鏈。積極推廣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技術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推進龍煤雙礦公司、建龍鋼鐵集團等一批規上工業企業加快智能車間建設。二是打造新引擎。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緊盯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產業,強化數字賦能、設計賦能、創新賦能。按照省委“推動雙鴨山市生物能源加快發展,打造全省最大的生物能源基地”的要求,整合現有優勢產業資源,強化萬里潤達、四川鴻展等生物能源產業的帶動作用,著力打造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三是激發新活力。以雙鴨山“智慧城市”建設為牽動,發揮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集成效應,加快移動互聯網、5G 網絡、大數據等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構建全市統一的大數據中心,率先打造龍江東部地區大數據中心城市。大力實施人才振興計劃,用好人才第一資源,積極培養引進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建設人才培養基地,為轉型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圍繞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堅持向改革要發展、向改革要出路、向改革要未來,著力補齊體制機制、開放合作短板,在改革上殺出一條血路,在開放上闖出一條新路”,雙鴨山市進一步解放思想,挖潛力、添動力,讓改革之路越走越寬,開放之門越敞越大。一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極簡審批”服務模式,健全項目代辦、限時辦結、容缺審批等機制,跑出更快“雙鴨山速度”。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狠抓要素市場化改革,推動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集聚。二是擴大對外開放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實施區域振興計劃,抓好對外貿易基地建設,拓展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合作交流,形成產業對接融通、重點園區共建、重大項目合作的開放格局。三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落實落細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完善民營經濟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充分發揮390 名首席服務員作用,為全市8.5萬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更加優質服務。
圍繞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龍江振興發展的必然選擇”,雙鴨山市大力實施生態振興計劃,堅決扛起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產力、抓環境就是抓發展的使命擔當,以實際行動推進“綠色龍江”在雙鴨山落地見效。一是守好綠色家園。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田長制、林長制,積極探索“多長合一”生態綜合治理新機制。堅持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并重,持續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治理安邦河流域污染問題,確保6 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2∕3以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340 天以上,讓雙鴨山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藍天常見。二是用好綠色資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施現代農業振興計劃,加快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鞏固提升保障糧食安全能力,糧食產量穩定在130億斤以上。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叫響雙鴨山農產品“寒地黑土、綠色有機、天然富硒”金字招牌,綠色有機食品基地有效認證面積穩定在430萬畝以上。三是抓好綠色發展。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緊盯“雙碳”目標,推進雙礦、建龍等重點企業實施節能、低碳、綠色化改造,綜合利用和處置好工業固體廢物,啟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修復,持續探索企業降本節能減耗有效途徑,建設一批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礦山。

多彩饒力河 徐亞軍/攝
圍繞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雙鴨山市堅持人民至上,大力實施民生振興計劃,持續加大民生投入,用心用功用情辦好民生實事。一是穩就業促增收。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落實積極就業政策,精準幫扶困難群體就業,促進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加強職教集團“創業園區”孵化基地建設,創新“訂單、定崗、定向”職業技能培訓模式,不斷提高就業質量。二是強功能提品質。科學布局城鄉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推進多規合一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抓好綜合交通網絡建設,發揮雙鴨山高鐵客運綜合樞紐作用,讓人民生活質量大為改觀。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推進體育事業發展,實施文化振興計劃,加快推進科技規劃館、綜合體育館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打造一批省級、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示范點。三是抓安全保穩定。積極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推進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下移,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和多元調處化解機制,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持續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抓好重點行業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雙鴨山。
圍繞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勤政清廉是龍江振興發展的重要保證”,雙鴨山市堅決扛起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持續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一是強化政治自覺。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守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強化思想自覺。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弘揚好龍江“四大精神”,傳承好域內抗聯、礦工等紅色血脈,為轉型發展注入強大精神動力。三是強化作風自覺。堅持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持續深入開展機關“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抓實領航、啟航、護航“三航行動”,強化領導率先、干部爭先、約束在先,讓人人思進、人人思變、人人思強蔚然成風,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四是強化行動自覺。持續推進鑄魂、鑄基、鑄旗“三鑄”工程,抓好基層、打好基礎,讓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五是強化紀律自覺。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持續糾“四風”樹新風,嚴肅查處腐敗問題,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