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占武

習主席強調,要全面貫徹網絡強國戰略,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軍隊紀檢監察機關應堅決貫徹主席號令,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對接信息技術創新,聚力促成“三不”一體推進與智能化深度耦合,推動監督、執紀、問責和監督、調查、處置工作更加科學、嚴密、高效。近期,通過座談問卷、蹲點調研、查閱資料等方式,我們對部隊建設智慧紀檢監察平臺情況作了調查研究。
目前,部隊智慧紀檢監察平臺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以“用網絡運維”“讓數據說話”“靠信息支撐”的方式,幫助紀檢監察機關從源頭上做到預防和治理腐敗還有一定差距。
一是數據運用難。總體上存在不通、不全、不新、不活、不真等問題。有的不兼容,現有的黨團組織數據、人力資源數據、固定資產數據、財務管理數據、裝備器材數據,由于文件格式各為word、excel、txt等,填報標準不統一或是歷史文檔未保存,導致數據不全不連續。座談了解到,大部分系統僅可查詢2017年以來的數據信息,有的新投入使用系統僅可查詢2021年以后數據。有的更新慢,信息入庫停留在定期層層上報收集、匯總后再人工錄入的層面,數據準確性、實效性均沒有保障。有的缺機制,單位與單位之間、部隊與地方之間,由于缺少制度保障和協調機制,基礎數據和應用程序不能互通共享,形成了一個個“數據孤島”。部分機關干部反映,各業務線之間查用數據,基本只能人工查詢、手工錄入,費時費力。
二是保密監管難。在硬件設施上,大數據存儲、計算軟件以及CPU等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國產化率不足,存在“后門”隱患。調查顯示,某單位辦公電腦90%以上實現國產品牌化,但電腦CPU、操作系統則很大比例為國外品牌。在安全運維上,數據在傳輸、運用過程中易被破解,增加了泄密風險;對攻擊行為的深度檢測技術不夠成熟,不能及時找準攻擊來源、遏止安全損失。在法規配套上,數據自由流動才能達成信息使用效率最大化,但目前缺乏監管法規制度,容易造成個人隱私、敏感信息外泄暴露,危害個人權益和國家安全。
三是人才引進難。從外部看,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擁有人工智能功底、具備信息運維管理能力的人才成為地方政府企業爭相獵取的目標,工作前景和薪酬待遇極具誘惑力。從內部看,當前軍隊紀檢監察骨干隊伍中具備大數據思維、掌握信息化技術的人才還比較匱乏,精通電子取證、數據采集、統計分析、數學模型構建、數據安全防護的專業人才短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平臺建設與運行維護。
一是思維理念落后,不想用。面對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信息網絡技術,少數干部骨干“身子進了門,思想停外邊”,思維僵化、理念陳舊,跟不上時代步伐,存在信息差、知識差,滿足于傳統式紀律教育、拘泥于套路式執紀辦案、局限于淺表式案后治理,導致監督監察缺乏時代性實效性。調研時有的官兵談道,少數管理者對建設智慧紀檢監察平臺的重大意義認識不深刻,對大數據、新媒體等相關技術的作用缺少實踐體會。
二是隱患風險較高,不敢用。智慧紀檢監察是新興概念提法,沒有成熟經驗做法借鑒,沒有厚實基礎支撐,容易帶來風險挑戰。有的擔心無意泄密,推送內容可能涉及部隊番號、體制編制、武器裝備等敏感信息,可能造成失泄密隱患;有的擔心追責問責,如果出現安全隱患、失密泄密、廉政風險等,輕則批評教育,重責受罰處理,嚴重降低運維人員創新探索的積極性。
三是激勵措施缺乏,不愿用。對運用大數據、新媒體、物聯網等開展紀檢監察工作沒有硬性指標和要求,監督檢查的重點也主要集中在傳統形式和方法上,對官兵參與智慧紀檢監察平臺建設的投入程度如何、進展多少、效果怎樣評估較少;部隊日常工作千頭萬緒,官兵關注度不高,主動性調動不夠,成了“冷門項目”;平臺運維人員在立功受獎、評先評優、待遇調升等方面,政策制度保障不到位,缺乏正向激勵措施。
一是打造先行示范“試驗田”。思想認識上,首先弄清“建什么、怎么建、如何用”等問題,通過理論學習、干部輪訓、輔導授課等途徑,幫助各級認清建設智慧紀檢監察平臺的重要意義,不斷提高思想自覺和行為自覺。組織領導上,成立由黨委領導、紀委牽頭、業務主管的領導小組,匯集軍地院校專家教授、部隊紀檢業務骨干聯合參與、集智攻關。設施設備上,在聚力融合已有辦公系統、人力資源系統的基礎上,引入人工智能技術,適時引進成熟軟件和優質資源,逐步構建系統完備、安全順暢、運維高效的智慧紀檢監察平臺。
二是創新數據運用“硬舉措”。通過設立紀檢監察信息交互平臺,融合巡視巡察、訓練監察、作風督查等各類數據,打通人力資源、組織宣傳、軍需財務等業務線條數據聯系,開辟線索處置、審查調查、案件審理模擬訓練系統。通過引進“天眼查”“手機大師”等先進技術手段,接入地方公安、銀行、交通等數據端口,及時發現違規違紀風險點。通過人工建模,讓系統自主進行數據采集、分析比對、電子取證,發現新的廉政風險點、違紀違法新花樣,實時分析研判黨風廉政建設形勢。通過評估各單位和監督對象基礎數據,按照量化評價標準進行智能分析,計算單位政治生態狀況得分和監督對象廉政畫像得分,對存在問題較多、排名靠后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重點關注。
三是培養智慧紀檢“主力軍”。著力把好準入關口,既要能夠熟練掌握紀檢監察相關業務,也要通曉信息網絡技術,更要具備忠誠、干凈、擔當的品格特質。著力加強論證研究,精準測算軍隊智慧紀檢監察工作人才的能力要求、數量需求,科學制訂人才建設規劃,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指明方向。著力激發活動動力,制定操作性強的獎懲激勵辦法,對建設智慧紀檢監察平臺有突出貢獻的及時表彰獎勵,對發生問題的區分責任情形,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敢于為創新者“撐腰”。著力學習培訓提高,采取院校送訓、以會促訓、以工代訓等方式,定期開展信息技術與紀檢專業培訓,提高軍隊智慧紀檢監察人才隊伍能力素質,切實擔負起崗位責任。
四是筑牢安全防范“警戒線”。基礎的是加強保密教育,定期組織專題學習和紀律教育,對運維人員做好政治考核、保密審查和動態管理,對有政治性問題的人員實行一票否決。關鍵的是做好物理防護,配備引入先進技術手段,如采用指紋、密碼、虹膜識別技術,確保只有授權人員才可以進入、操作、使用。重要的是嚴格保密監管,對維護、保養、瀏覽等活動實行24小時全過程監管,實時記錄網絡運行軌跡,結合軍隊辦公設施國產化要求,引進成熟穩定的國產虛擬化軟件和系統,配套設備全部換裝國產型號系列,切實拉緊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