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玉門市第五幼兒園 顧曉梅
玉門,作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鐵人”——王進喜的故鄉、“鐵人精神”的發源地,半個多世紀以來,“鐵人精神”始終是激勵一代又一代玉門人拼搏向上的不竭精神動力。挖掘“鐵人精神”,是我們每一個玉門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追尋、傳承、發揚“鐵人精神”是我們應盡的職責。在當下,隨著物質生活的優越,家長溺愛過多的教養方式使許多孩子在幼兒園生活中表現出適應性差、自理能力弱、以自我為中心、活動中怕苦怕累、抗挫能力弱等現象,而紅色資源中所蘊含的勇敢善良、友好互助、艱苦奮斗、頑強拼博等品德和精神正好啟蒙、激勵、感染、引導著幼兒,有利于幼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我園從環境創設、主題教學和實踐體驗三方面對“鐵人”精神中的愛國拼博、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熱愛勞動進行了實踐探索。

我園座落在“鐵人”故鄉——玉門,在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鐵人”精神是我們為之驕傲的精神財富,也蘊藏著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在園所文化創建規劃中,我們將“傳承發揚鐵人精神與創設本土化的特色文化”相結合,彰顯辦園特色。發動教師們集思廣益從環境布置中處處體現“鐵人”精神。首先,在走廊以圖畫形式直觀地把“鐵人”形象呈現出來——教師們用油畫、沙畫形式繪制了“鐵人王進喜”“采油機”“玉門油田”“老一井”等形象場景,用照片的陳列生動地描繪了“鐵人”當時的生活場景和工作情景;其次,在班級中處處體現鐵人元素——不同的班級創設不同的主題區域,有鐵人故居展覽區、鐵人往事、鐵人故鄉的特產、鐵人吃過的美食等,每個區域設置從孩子的視角出發,體現或生成五個問題“你認識嗎?你看過嗎?你去過嗎?你玩過嗎?你嘗過嗎?”通過這五個問題引導幼兒認識和感受“鐵人”故鄉的名勝古跡、特產美食、風土人情。并且在走廊地面上用汽車跑道的形式設置了“鐵人號專列、我是家鄉小導游”情境,沿路線每進入一個活動室就可以觀鐵人故居、聽鐵人故事、鐵人照像、嘗鐵人故鄉美食,每一個區域都是鐵人故事和鐵人風土人情的縮影。同時,發動家長利用環保材料、廢舊物品親子制作鐵人照像架、采油機模型、風力發電機模型等教玩具,每一面墻、每一個角落都滲透著鐵人的氣息,變成了鐵人精神的學習樂園。孩子們一進園就置身在鐵人文化的懷抱里,潛移默化地受到了鐵人精神的熏陶。當孩子們和環境互動時,就會用稚嫩的童聲童語講述這些設置背后的鐵人故事,愛家鄉的種子就在此時播種、發芽。


要傳承鐵人精神,只靠環境上營造育人氛圍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熟知、傳頌鐵人的故事。孩子們年齡小,對鐵人的英雄事跡理解和接受起來有難度,為了幫助孩子們形象生動地理解鐵人精神,我們將鐵人精神教育納入園本課程開發與建設中。各年級組老師們查閱資料,選取王進喜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壯舉作為故事素材,自編教案,各班積極開展了“鐵人精神放光芒”的主題教學。年級組老師集體備課,精心設計了《鐵人爺爺王進喜》《十斤娃的苦難童年》《奮不顧身制井噴》《第一口油井》《榜樣》《為祖國獻石油》等教育活動,通過圖片、視頻、動畫電影,向幼兒講解鐵人的英雄事跡,引導幼兒感受理解鐵人助人為樂、關愛他人、愛國敬業、不怕困難等精神內涵。為了讓孩子們喜歡聽,喜歡講鐵人故事,老師們活學活用,把鐵人的英雄事跡自繪自編自創成了鐵人故事繪本書投放到閱讀區,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一日生活各環節中開始三三兩兩翻閱圖畫書,每一頁圖畫都在講述著鐵人的點滴事跡;語言區域的故事時光環節,孩子們可以流利地完整講述出鐵人爺爺的故事,得到了老師們的稱贊;班級老師還倡導家長和孩子進行鐵人故事的親子閱讀,家園合力發揮著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各年級組開展了“頌鐵人、愛家鄉”講故事比賽,孩子們用稚嫩的話語講述著鐵人爺爺們艱苦奮斗、頑強拼博的感人故事——孩子們不管是在聽故事還是講故事的過程中,都在傳承和發揚鐵人精神;喜迎七一紅歌比賽中,幼兒們朗誦“鐵人”精神的詩歌、表演鐵人故事,以表達對鐵人爺爺的崇敬之情。通過師生、生生、親子間互講故事、繪本閱讀、紅歌演唱、故事表演等重現鐵人的光輝形象,銘記鐵人的事跡,領略鐵人精神的精髓,讓孩子們憶鐵人、知鐵人、頌鐵人、學鐵人,也使弘揚鐵人精神教育實實在在落地,逐漸積淀形成幼兒園獨特的校園文化底蘊。

熟知鐵人故事后,我園通過外出實踐活動真正將鐵人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組織全體師生走進“鐵人”故鄉——參觀鐵人故居、鐵人紀念館,讓幼兒親眼目睹鐵人爺爺曾經住過的地方,穿過的衣服,用過的物品,睡過的土炕,引導幼兒和自己現在的生活做比較,體會當時的艱苦生活。看看、聽聽、說說鐵人爺爺的光輝事跡,數數鐵人爺爺的獎狀,引導孩子們向爺爺學習,從小練好本領,長大為國爭光。結合研學旅行教育活動,帶幼兒們走出校園,參觀玉門科技博物館、魔山地質公園親子徒步游等活動,讓幼兒在領略玉門獨特的風景的同時,鍛煉孩子們的堅強毅力和耐挫力。活動開始的時候,幼兒們興高采烈,但隨著徒步的路途越來越遠,不少幼兒就唉聲嘆氣,堅持不住了。有的說:“老師我累了,走不動了”,有的說:“老師,還有多遠啊?”,針對這樣的情景,老師因勢利導,講起鐵人爺爺在打第一口噴油井時,當時沒有公路,也沒有小車之類的交通工具,他帶領全體隊員用肩膀扛起機器,靠人力奮斗了五天五夜,終于勝利完成任務的故事,以此對孩子進行不怕困難、堅持到底、頑強拼博的精神教育。對孩子們在遠行中堅持到最后的行為給予表揚肯定,讓孩子認識到要完成一件事就要有意志力,體會到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為了鍛煉孩子們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幼兒園還專門開辟了勞動基地——紅旗林場紅田園種植區,定期帶領大班的孩子們到基地勞動一天。春天種菜、移苗、澆水;夏天去拔草、施肥;秋天摘果子、掰玉米。勞動起初,孩子們還有說有笑,歡呼雀躍著,可到午時大太陽一曬,孩子們就叫苦叫累,下午的勞動干勁就不足了,這時老師就用鐵人爺爺的故事激勵孩子們不怕困難,堅持到底,慢慢地孩子們也有進步了。通過親身勞動,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勞動的辛苦,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成為勇敢堅強、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小鐵人”。


將鐵人精神融入幼兒園文化創建中,既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植入了鐵人精神的種子,又在實踐活動中得到了意志品質的鍛煉,也使幼兒園的文化建設富有本土特色、更具生命力。今后我園將繼續推進創建活動,做鐵人精神的踐行者、傳承者、弘揚者,將“鐵人精神”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