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正芳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1)
鄭州市北三環彩虹橋位于北三環與鄭州北編組站交叉位置處,京廣快速路與北三環交叉位置西側;鄭州市規劃快速路網系統采用“環形+放射”結構,京廣快速路和北三環是其中的重要快速通道。北三環彩虹橋西起電廠路東至南陽路立交,高架橋沿線跨越電廠路、鄭州北編組站、京廣路立交橋、京廣鐵路;該橋1993年設計,1994年建成,原設計執行《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J 021—89),荷載標準采用汽超-20,橫斷面布置雙向4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彩虹橋主跨122 m+62 m+62 m+122 m鋼管混凝土拱橋,主橋長368 m,兩端引橋上部結構空心板,下部采用柱式墩,擴大基礎,橋梁全長1 561 m,見圖1。

圖1 鄭州市北三環彩虹橋主橋[1]
2013年建設北三環快速路,設計荷載采用城-A級,橫斷面采用雙向6車道;北三環快速路建設過程中,彩虹橋主橋(跨鐵路編組站大橋)維持雙向4車道,兩側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封閉;彩虹橋引橋改為雙向6車道,兩側非機動車道取消。
2008年9月至今,彩虹橋已經進行過多次外觀檢查和荷載試驗;外觀檢查發現橋面多處有較嚴重縱縫、橫縫,嚴重坑槽,部分橋面混凝土松散、破損致使橋面不平整;伸縮縫內雜土堵塞嚴重,局部伸縮縫鋼板脫落,混凝土錨固區開裂,伸縮縫處錯臺較嚴重;上部拱圈結構個別豎桿、斜桿被撞凹陷;南北兩道縱梁滲水堿化較嚴重、縱梁鋼板銹蝕、銹脹嚴重;部分橋道板下撓,板底有橫向裂紋;支座墊石銹脹,支座鋼板有銹蝕現象、部分支座聚四氟乙烯板滑出;墩臺滲水堿化、鋼筋銹脹較嚴重[4]。荷載試驗表明彩虹橋主橋、引橋上部結構不能滿足設計荷載汽-超20要求,運營狀況不安全;橋梁實際剛度減弱,儲備不足(2008年檢測與2018年檢測結果對比);2014年檢測發現,62 m跨東側端橫梁發生斷裂。
2019年檢測報告表明,北三環彩虹橋橋面系、上部結構、支座及下部結構評價均為不合格,總體評價不合格;橋面鋪裝層、伸縮縫、上部結構滲水等病害發展較明顯,主橋鋼結構銹蝕及鋼筋局部銹脹、混凝土剝落等病害均有一定發展;該橋整體狀況不斷惡化,安全形勢嚴峻,需盡快封閉交通禁止通行,并對橋梁進行全面加固維修。橋梁病害見圖2~圖4。

圖2 彩虹橋主橋病害圖-斜桿凹陷

圖4 彩虹橋主橋病害圖-橋面破塤

圖3 彩虹橋主橋病害圖-支座銹蝕
結合彩虹橋現狀病害和交通情況,方案研究主要針對以下幾方面問題:
(1)現狀彩虹橋主橋高架雙向4車道,通行能力與現狀北三環快速路高架雙向6車道不匹配,彩虹橋主橋4車道形成交通“瓶頸”。
(2)北三環與京廣快速路立交為半互通立交,不滿足快速路與快速路交叉設置全互通要求。
(3)科學大道立交與京廣路立交間距約800 m、京廣快速路立交與南陽路立交間距約450 m,距離均不滿足設計規范1 020 m,易形成立交與立交之間交通擁堵。
(4)彩虹橋現狀已出現較為嚴重病害,危機橋下北三環輔道交通通行和鐵路運營安全。
彩虹橋存在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區域交通,影響人民生活出行,亟待加固或改建解決存在問題;本文針對上述問題,主要研究了橋梁加固方案、兩側新建橋梁方案、拆除新建橋梁方案。
橋梁加固主要研究以下3個方案:
(1)加固方案(彩虹橋在電廠路至南陽路立交段全橋加固),工期20個月,估算4.5億[3];
(2)部分加固部分改擴建方案(彩虹橋在電廠路至京廣路立交之間加固,京廣路立交至南陽路立交之間改擴建),工期22個月,估算6.0億[3];
(3)近遠期結合優化方案(京廣路立交以西采用橋梁加固方案,京廣路立交以東拆除老橋并新建雙向6車道高架橋,同時在南北兩側各增加4車道高架,并設置匝道與京廣路立交匝道和彩虹橋連接),工期26個月,估算12.1億[3]。
加固方案存在以下優點:加固方案工程投資較低;加固方案整體工期較短。存在以下缺點:加固方案未能徹底根除橋梁的結構病害問題,彩虹橋設計使用壽命50 a,加固段橋梁使用壽命30 a與2013年新建北三環快速化高架橋使用壽命100 a不一致,彩虹橋到達使用壽命后仍需拆除,將造成京廣路立交和東側北三環交通中斷;京廣快速路和南陽路立交之間路段距離短,車道數少,交通擁堵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加固方案除后期正常養護費外,需增加使用期間的連續監測,后維護期費用更高。
針對加固方案存在的缺點,增加兩側新建和拆除新建方案研究。
所有患者都采用臂叢麻醉,均由同一位高年資主任醫師進行手術治療,術后評價及評分由兩名高年資主任醫師進行單盲評價。
兩側新建橋梁方案主要為對現狀北三環彩虹橋加固,同時兩側新建從科學大道立交至南陽路立交雙向6車道高架橋,工期20個月,估算15.8億。
方案存在以下優點:現狀彩虹橋及兩側新建輔道橋,加固工程及新建工程可同時實施,且工期僅需20個月;同時存在以下缺點:(1)彩虹橋屬于危橋,加固后需實時監測,影響橋下通行安全;(2)交通功能不完善,現狀京廣路立交東向南、北向東轉向功能無法使用,科學大道主線交通流與南陽路立交無法銜接,南陽路立交喪失功能;(3)投資費用15.0億,整體較高;(4)新建輔道橋兩側增加占地約73畝;(5)景觀效果差;(6)鐵路凈空沒有改善。
科學大道立交西向東交通流向由南向東、西向東、北向東組成,其中西向東2車道、北向東1車道(雙車道匝道,單車道入口)在合流處合為2車道,與南向東3車道再合流,形成5車道斷面向東延伸,在電廠路下橋匝道分流2車道后,主線以單向3車道向東延伸,在彩虹橋西漸變為2車道,本次改造將主線雙向4車道改為雙向6車道方案;科學大道立交與京廣立交之間的距離不到800 m,京廣立交與南陽路立交之間的距離不到450 m,因立交之間距離較近,需增設集散車道,北三環在科學大道立交與京廣路立交、京廣路立交與南陽路立交間均設置為3+1車道,見圖5。

圖5 科學大道立交至南陽路立交交通圖
拆除新建橋梁方案拆除現狀北三環彩虹橋,原位新建雙向8車道(單向3個快車道,1個集散車道)高架橋,同時完善京廣快速路與北三環互通立交改建為全互通立交。
彩虹橋拆除方案按照逆施工的方法進行,彩虹橋新建時在2孔62 m拱橋位置處進行拼裝122 m拱橋,拼裝完成后拖拽至鐵路上方,然后再拼裝62 m拱橋,因此拆除方案結合新建時施工工序,按照以下步驟拆除。
步驟一:拆除縱梁頂混凝土(同時切割、吊裝橋面系),工期2個月;
步驟二:安裝臨時支撐、同步拆除兩個62 m拱肋,(同步拆除122 m縱梁頂凝土,切割、吊裝橋面系),工期1.5個月;
步驟四:加固橋墩、122 m縱橫梁、頂升、安裝導梁、安裝拖拉系統并完成調試(同步拆除西側引橋并搭設支架),工期4個月;
步驟五:將鐵路范圍內122m拱橋拖拽至空處,工期2個月;
步驟六:安裝拱肋臨時支撐,拆除導梁、拱肋、縱橫梁(同步拆除下部結構),工期3.5個月;
拆除現狀北三環彩虹橋采用拖拽施工方法,工期14個月,估算1.1億。
新建方案一:采用歷史傳承和紀念意義的拱橋,頂推施工,新建工期20個月,估算12.2億;拆除與新建工期交叉施工1個月,本方案總工期33個月,總估算13.3億。
新建方案二:采用結構新穎的斜拉橋方案,轉體施工,新建工期27個月,估算13.1億;拆除與新建工期交叉施工1個月,本方案總工期40個月,總估算14.2億。
新建方案存在以下優點:完善了科學大道與南陽路立交之間的交通功能,立交與立交之間雙向8車道,從根本上消除了彩虹橋的交通“瓶頸”問題;可同步改建京廣路立交,滿足快速路與快速路交叉需設置立交要求;拆除新建方案使用壽命更長,運營階段正常養護,養護費用相對較低;缺點主要為:工程投資相對較高,拆除+新建整體工期相對較長。
綜合上述橋梁加固方案、兩側新建橋梁方案、拆除新建斜拉橋方案、拆除新建拱橋方案等4個方案,分別從造價、工期、使用年限、運營維護、交通功能、技術標準及對鐵路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見表1。

表1 方案對比分析表
通過方案對比分析表可以看出,加固方案具有造價低、工期短的優點,但是彩虹橋加固使用壽命20~30 a,平均至每年的攤銷仍然相對較高,經濟性相對較差;同時彩虹橋使用壽命到期后仍需面臨拆除問題,對北三環交通存在二次影響;拆除新建方案從使用年限、后期運營維護、對鐵路通行凈空改善、交通功能完善及技術標準等方面,均具有明顯優勢;綜合比較后推薦拆除新建拱橋方案。
鄭州市北三環彩虹橋所處地理位置特殊,無論是現狀橋加固,還是拆除新建,對北三環的交通和下方鐵路均存在較大影響,建議:彩虹橋拆除位于鐵路編組站咽喉區,施工過中存在一定的風險和難度,對鐵路運營干擾大,具體實施方案需鐵路局批復;橋梁拆除新建過程中,現場條件復雜,干擾因素多,建設單位需提前做好風險評估。
鄭州市北三環彩虹橋原設計采用122 m+62 m+62 m+122 m拱橋,位于鄭州北編組站咽喉區上方,承擔北三環快速路交通功能,其結構形式復雜、地理位置和交通功能重要;北三環彩虹橋改造需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既要保證鐵路運營安全,又要滿足城市建設的發展需要,本文結合北三環彩虹橋原設計情況、現狀橋梁結構病害、拆除施工方法、交通功能完善、新建橋結構形式等因素,從造價、工期、技術標準和運營維護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為北三環彩虹橋方案的最后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也可為類似項目的實施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