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棟,閆行行
男子4×100米接力是田徑運動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團隊項目,其最終成績受到諸多方面的影響。不僅考驗到運動員個人競技能力,還涉及到比賽中的交接棒配合,戰術安排以及運動員和競爭對手在比賽中競技能力的發揮等[1]。此外,因為該項目交接速度快,競爭激烈,還具有極強的觀賞性與一定的偶然性。十年來,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發展之迅速,在奧運會、世界田徑錦標賽、亞洲運動會國際大賽中,多次改寫亞洲紀錄、國家記錄,甚至奪得獎牌,一次又一次打破所謂的“黃種人極限”。本文通過分析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近十年來的發展歷程,試為中國接力隊提供參考與幫助。
本文以近十年內,中國國家田徑隊參加4×100米接力的隊員以及相應陣容在奧運會、世界田徑錦標賽、亞洲運動會國際性大賽中所取得的運動成績作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維普等數據庫查閱有關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的相關文獻,為本文的研究提供支持。
1.2.2 數據統計法
在國際田聯(IAAF)官網查詢2012賽季至2021賽季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在奧運會、世界田徑錦標賽、亞洲運動會的運動成績以及參加接力項目運動員的相關數據。
1.2.3 邏輯分析法
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觀看比賽視頻,并結合國際田聯收集的相關數據,對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近十年來取得的成績進行分析,找出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能夠在近十年不斷取得突破,迅速發展的原因。

表1 近十年內三屆奧運會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成績

表2 近十年內四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成績
十年間,男子4×100米接力國家紀錄由38.38s提升到目前的37.79s,提升幅度達到0.59s。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隊發揮出色,在預賽中創造了38.38s的國家紀錄,把國家紀錄大幅度提升了0.4s,之前的男子4×100米接力國家紀錄是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創造的38.78s。但是本屆奧運會,其他隊伍發揮同樣十分出色,中國隊遺憾未能進入決賽,牙買加隊甚至在此次奧運會打開三十七秒大關,以36.84s的成績改寫世界紀錄[2]!2013年莫斯科世錦賽,謝震業由于傷病,未能參加男子4×100米接力,中國隊陣容有所變動。最終,在預賽第二組中以38.95s的成績位列小組第5名,未能進入決賽。

表3 近十年內兩屆亞洲運動會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成績
經過前兩年的沉淀,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終于在2014年迎來了轉機。中國隊在2014年仁川亞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中奪冠,并以37.99s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國家紀錄。這次比賽中,中國隊的主要對手就是日本隊,此前的亞洲紀錄屬于日本隊,成績為38.03s。從這之后,中國隊和日本隊保持著良性競爭的局面,目前的男子4×100米接力亞洲紀錄由日本隊所保持,成績為37.43s。
2015年可謂是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突破很大的一年,在中國田徑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由莫有雪、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組成的陣容先是在北京世錦賽男子4×100米接力預賽中,以37.92s的成績刷新亞洲紀錄、國家紀錄,又在決賽中拼到了第3名。由于美國隊犯規,中國隊遞補到第2名,獲得銀牌。這枚寶貴的銀牌同樣也代表了當時亞洲國家的最好成績,此前,還沒有亞洲國家在奧運會或世錦賽上獲得過該項目的銀牌。
2016年里約奧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中國隊和日本隊的競爭更為激烈。預賽第一組,由湯星強、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組成的陣容以37.82s的成績刷新亞洲紀錄、國家紀錄進入決賽。但是日本隊在預賽第二組,刷新了中國隊剛剛創造的亞洲紀錄,跑出了37.68s的成績,小組第一晉級決賽。決賽中,中國隊還是保持預賽的陣容以37.90s的成績排名第5,日本隊則奪得一枚銀牌,并以37.60s的成績再次刷新亞洲紀錄。雖然中國接力隊此次未能在里約奧運會的賽場上奪得獎牌,但是在比賽中再次刷新亞洲紀錄、國家紀錄,兩次跑進38秒,而且成績均比前四年在國際大賽中的成績要好,已經足夠說明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擁有與世界一流國家接力隊競爭的實力。
2017年倫敦世錦賽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中國隊派出了吳智強、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但是比賽過程中,蘇炳添在第三棒次受到鄰道英國隊的干擾,擾亂了節奏,賽后申訴也并未成功,最終以38.34s的成績遺憾獲得第4名。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老將張培萌此時已經退役,中國隊派出了徐海洋、糜弘、蘇炳添、許周政。決賽中以38.89s的成績排名第3,收獲銅牌,日本隊則在此次比賽中獲得第1名。
2019年多哈世錦賽男子4×100米接力預賽,由蘇炳添、許周政、吳智強、謝震業組成的陣容,在預賽中跑出了37.79s的好成績,創造了新的國家紀錄。但是,謝震業由于受傷的原因,陣容在決賽中有所調整,中國隊最終位列第6名。日本隊在此次比賽則創造了目前的亞洲紀錄——37.43s,并獲得銅牌。
2021年東京奧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比賽,中國接力隊同樣表現不俗,在預賽中由湯星強、謝震業、蘇炳添、吳智強組成的陣容,以37.92s的成績位列小組第一,成功入圍決賽。決賽中,以37.79s的成績位列第4名,追平國家紀錄,并且該成績是2021年亞洲男子4×100米接力最好成績,一至三名分別是意大利、英國、加拿大。
就在大家都在為中國男子接力隊未獲得獎牌而感到惋惜時,2022年2月,國際體育仲裁法庭發布消息,英國運動員Chijindu Ujah被查出興奮劑違規,其參加的項目,成績均被取消,包括男子4×100米接力。這就意味中國隊可以遞補到第3名,獲得銅牌。對于中國來說,這枚銅牌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中國隊首次在奧運會獲得男子4×100米接力的獎牌。
從2012年至2021年,在這十年的跨度中,中國運動員不斷在男子4×100米接力項目上一次又一次突破極限,多次刷新了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的最好成績,甚至在國際大賽中奪得獎牌。通過觀看查閱的相關文獻,比賽視頻,并結合國際田聯收集的相關數據,把近十年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項目能不斷取得佳績的原因總結歸納為以下4點。
“接力促單項”策略自1986年就已經提出[3],目的是希望通過短跑項目高水平運動員的集中訓練,在提高4×100米接力成績的同時,讓運動員個人的單項成績也得到提高,充分發揮集體帶個體的推動作用。但是,此項策略在2010年以前并未得到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的重視與實施[3]。2010年廣州亞運會,我國短跑運動員勞義以10.24s的成績奪冠。男子4×100米接力,中國隊同樣奪冠,并以38.78s的成績刷新國家紀錄。自此之后,相關部門開始逐漸采納此項策略,“接力促單項”策略逐步開始實踐。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男子接力隊雖未能進入決賽,但再次以38.38s的成績打破國家記錄。倫敦奧運會結束后,此項策略得到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的明確[4]。

圖1 “接力促單項”策略實施以來我國男子4×100米接力國家紀錄提升示意圖
如圖1所示,2010年至2021年,在此項策略逐漸實行的十一年間,男子4×100米接力的國家紀錄就由38.78s提升到37.79s,提升幅度達到0.99s!而在2010年之前,也就是未實施此項策略之前,上一次所創造的男子4×100米接力國家紀錄還是在1995年,從1995年至2009年,十五年之間,該項目國家記錄從38.81s提升到38.78s,提升幅度僅為0.03s,不僅提升幅度小,而且提升速度也慢。
我國男子4×100米接力不僅在一些國際性大賽中斬獲佳績,而且接力隊隊員的個人單項運動成績也得到顯著提高。4×100米接力是一個四人參與的集體項目,運動員突出的百米能力是取得優異運動成績的基礎[5]。通過表1、表2、表3統計出近十年參加國際大賽4×100米接力運動員的出場場次(圖2)。其中,蘇炳添、謝震業、張培萌、吳智強參加比賽場次較多,分別為15場次、11場次、9場次、6場次,他們的個人單項運動成績進步也較為明顯,這也再次證明了“接力促單項”實施的正確性。

圖2 近十年我國參加國際大賽4×100米接力運動員的出場場次
蘇炳添在近十年間,只有2014年仁川亞運會預賽未出場,可以說是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崛起的見證者。近十年其在一百米也取得了巨大突破,可謂是目前亞洲百米第一人。2015年5月鉆石聯賽美國尤金站,蘇炳添跑出了9.99s的個人最好成績,成為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打開十秒大關的亞洲人、黃種人。在隨后8月的北京世錦賽,蘇炳添在100米半決賽再次跑出了9.99s,并晉級決賽,成為首個進入世錦賽百米決賽的亞洲人、黃種人。2018年6月,蘇炳添在世界田徑挑戰賽馬德里站跑出了9.91s的成績,不僅刷新了謝震業幾天前剛剛創造的9.97s的國家紀錄,而且追平了亞洲紀錄。2018年8月雅加達亞運會,蘇炳添以9.92s的成績獲得金牌。2021年東京奧運會100米半決賽,蘇炳添強勢晉級決賽,以9.83s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國家紀錄,成為首個進入奧運會百米決賽的亞洲人、黃種人。
謝震業近十年時間里,在短跑200米和100米均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謝震業單項以200米為主,其在近十年間,4次刷新200米國家紀錄。2019年鉆石聯賽倫敦站,謝震業以19.88s的成績刷新亞洲紀錄、國家紀錄,成為了首個男子200米跑進20s的黃種人[6]。謝震業還2018年法國蒙特勒伊田徑精英賽跑出過9.97s的成績,刷新了蘇炳添創造的9.99s的男子百米國家紀錄,是我國第二位百米跑進十秒大關的運動員。
張培萌在2017年第十三屆天津全運會之后便已退役,但是他在役期間對中國短跑同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13年,張培萌分別以10.04s和10.00s的成績兩次刷新國家紀錄。十秒整的成績創造于2013年的莫斯科世錦賽,1998年曼谷亞運會日本的伊東浩司也跑出過該成績,張培萌再次將黃種人的百米極限帶到了即將突破十秒大關的關口,使世界為之一驚。2013年的鉆石聯賽上海站男子200米,張培萌創造了當時20.47s的國家紀錄,又在9月的第十二屆沈陽全運會200米比賽追平該紀錄,并獲得男子100米和200米兩塊金牌。
吳智強在近幾年同樣展現了自己穩定且出色的實力,職業生涯正處于一種較好的發展階段。2019年亞錦賽百米決賽,吳智強以10.18s的個人最好成績獲得銅牌。2021年又創造了10.11s的個人最好成績,在東京奧運會擔任4×100米接力隊第四棒,拼到了第四名,為今年中國隊能夠遞補銅牌奠定了基礎。根據國際田聯目前發布的男子百米運動員排行榜,亞洲區域內蘇炳添居于榜首,吳智強排名第四,而且在中國運動員中排名僅次于蘇炳添,排名第二。
根據國際田聯2017年發布的男子4×100米接力生物力學報告,影響4×100米接力最終成績的主要因素有:運動員百米速度、接力棒次安排、交接棒技術[2]。文章前面也有提到,運動員突出的百米能力是4×100米接力的基礎,而良好的交接棒技術和棒次安排有助于獲得更好的接力效益,最終取得更優秀的運動成績。
3.3.1 穩定的交接棒技術
接力區接力棒的交接是4×100米比賽非常關鍵的一個部分,如果交接棒出現失誤,輕則導致速度流失、成績下降,重則出現掉棒、超出接力區,進而被取消運動成績。交接棒技術有“上挑式”和“下壓式”兩種,中國隊通常在比賽中采用的是“下壓式”交接技術。在近十年的國際大賽中,中國隊從沒有因為交接棒嚴重失誤而被取消運動成績。由表1、表2、表3可知,中國隊近十年的奧運會、世界田徑錦標賽、亞洲運動會男子4×100米接力比賽,均為有效成績。這與我國非常重視運動員的賽前集訓密不可分[7],中國隊通常會在下次要參加的大賽前安排接力隊的集訓,通過運動員集訓期間不斷的磨合,增強他們的凝聚力以及團隊精神,確保在比賽時交接棒的默契配合。
3.3.2 合理的戰術安排
袁國強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也是中國的短跑名將,其自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始擔任中國接力隊主教練。對于4×100米接力來說,合理的戰術安排就是根據每個運動員的特點確定每一棒次的合適人選,而袁教練當然也深知這一點。袁國強在任期間,為國家隊發現和選拔了最適合男子4×100米接力的運動員,并根據運動員特點充分挖掘其潛力,合理安排運動員要跑的棒次[8]。比如,張培萌在役期間,因為其腿長、步幅大、后程沖刺能力強的特點以及在跑最后一棒時敢于競爭的精神,一直被安排在男子4×100米接力的最后一棒。此外,袁國強在執教前兩年的時候,隨著老將郭凡和梁嘉鴻退役,大膽啟用新人陳時偉、莫有雪參加接力隊訓練和比賽,并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點合理安排棒次,同樣取得了優秀的成績[8]。由此可見袁國強教練出色的執教能力,其可以稱得上是幕后英雄。
近十年男子4×100米接力亞洲紀錄不斷被中國隊和日本隊所改寫,兩國之間這種良性競爭的局面有利于充分激發出運動員的競技能力,進而創造出優秀的運動成績。
最近幾年,日本男子4×100米接力的國家紀錄由38.03s提升到37.43s,該成績也是目前的亞洲紀錄。日本隊還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2017年倫敦世錦賽、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分別獲得銀牌、銅牌、金牌。近十年間,拋開牙買加、美國等世界一流接力隊,中國隊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日本隊。近十年間,中國隊不僅擁有蘇炳添、謝震業、張培萌等一批高水平優秀運動員,日本隊同樣也涌現出了桐生祥秀、薩尼布朗、小池祐貴等高水平優秀運動員。
此外,日本隊在男子4×100米接力比賽中采用的是“上挑式”交接技術,而其他國家普遍采用“下壓式”交接技術。日本從2001年就開始采用“上挑式”交接技術,經過多年的實踐,對該技術有獨特的理解,并根據日本短跑運動員的特點做出了一些改進,使交接技術得到更好的發揮[7]。比如,2016年里約奧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當時日本隊還并沒有運動員百米能夠跑進十秒以內,但是他們卻創造了37.60s的亞洲紀錄,并獲得銀牌。日本隊在這次比賽中三個接力區,每個接力區平均用時最短,接力區的平均速度最快,是所有成績有效的隊伍中最出色的[9]。日本隊交接棒技術的完美發揮,有效避免了運動員交接棒時速度的流失,這也是日本隊近些年能夠在男子4×100米接力上不斷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4 日本近幾年的男子100米優秀運動員
2012年至2021年,我國男子4×100米接力進入“快車道”,本文通過對近十年中國接力隊在奧運會、世界田徑錦標賽、亞洲運動會這些國際大賽中的表現進行回顧,梳理出了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快速發展的4點原因。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能有今天的成就,在國際大賽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僅與國家一代代田徑人的付出和堅持息息相關,也離不開如今國家和社會各界的支持,更離不開運動員自身的刻苦訓練與拼搏精神,期待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以后取得更卓越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