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鎮鵬,王偉超,黃林杰
匹克球運動于1965年美國起源,至今僅有五十多年歷史,是一項方興未艾的運動。近十年來,匹克球運動在全球取得了長足發展,2020年初世界教科文組織將每年10月10日定為“世界匹克球日”,使這項有著五十多年發展歷史的運動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節日。匹克球運動技術特征與運動風格極具特色,將乒、羽、網三球技術特點融會貫通于一體,蘊含豐富的趣味性與健身性。根據美國匹克球協會調查顯示,迄今為止,該項目在美國已有約250萬人常年從事匹克球運動,在歐洲已有近100萬人在打匹克球,在日本、新加坡、印度以及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都已經迅速開展,并且已被納入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表演項目,至此匹克球運動的發展已成燎原之勢。匹克球作為一項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在國際上廣為流傳,為什么一個運動項目會在短短幾十年內風靡全球?它的運動魅力體現在哪些方面?在我國發展的潛力如何?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的。因此,本文通過探究國內外匹克球運動的發展歷程,從該項目的運動起源與運動特性為切入點,以群眾體育為基礎,結合我國國情并從政策、經濟、社會文化、技術、環境等因素剖析匹克球在我國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前景,進一步提出開展策略,旨在推進匹克球融入我國體育大環境的步伐,從而推動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
匹克球(Pickleball)起源于美國西雅圖,在1965年Joel Pritchard和他的朋友 Bill Bell所發明的,該項目出現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孩子們娛樂所設計的,他們運用降低了網的羽毛球場作為場地,乒乓球拍和棒球項目訓練中用到的威浮球作為拍子和球從而誕生的與網球、乒乓球及羽毛球類似但又全新的一種運動項目[1-3]。匹克球的名稱來自于Joel Pritchard打球過程中叼走他們球的狗“Pickle”,后該運動被命名為“Pickle-ball”,并于1972年正式注冊該運動項目,之后其成為在發展速度最快的體育項目之一[4],首個匹克球的技術評價方法也在1993年由Wasem,Jim發布[5]。
匹克球的場地與羽毛球場的大小一致,長約13.4米,寬約6.1米,網的高度網球相類似約1米。可供2~4人進行匹克球的練習(見圖1)。匹克球的球拍稍大于乒乓球拍,球拍長398mm,寬194mm,重約155g(見圖2)。球拍的制作最開始是根據古典網球拍的木質材料制作而成,后衍生至現在各式各樣的材料,有較輕的玻璃纖維、EVA、PE材料、蜂窩紙、混合材料以及碳纖維板,隨著匹克球運動越來越國際化與普適化,漸漸統一了匹克球拍的制作材料,基本為碳纖維材料(UD)制作,與網球拍和羽毛球拍相類似。因此匹克球拍的使用性與乒、羽、網球拍有異曲同工之秒。匹克球的球體是由塑料制作而成的中空球,表面布滿多個圓孔且球的顏色較為多樣,包括由國際匹克球聯合會規定的白、黃和綠等顏色[6](見圖3)。

圖1 匹克球場地

圖2 匹克球拍

圖3 匹克球
匹克球運動作為一種新穎的運動項目,能夠博得人們關注的眼球。從匹克球的運動性質分析,該運動屬于隔網對抗性運動項目,融合了羽毛球、網球及乒乓球項目技術打法特點,并且比賽形式豐富多樣,有男子、女子及混合單雙打。該運動的特性也是極其豐富,具有健身性、趣味性、適齡性、經濟性、安全性等特性。(1)健身性:匹克球既然是體育運動項目,就富有一定的運動強度。參考該運動的技術特征及運動強度,匹克球運動的技術動作優雅、手腳并用、專注力集中、拍打強勁有力、擊球節奏性強、腳步移動靈活,在球場上隨著運動技術的提升運動強度也逐漸增大,凸顯出匹克球運動的健身性。(2)趣味性:從匹克球運動的起源分析,匹克球運動在萌芽階段主要是為孩子們娛樂玩耍所設計的,在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強身健體上有極大的幫助,擁有較大的趣味性,可作為青少年體育運動開展的項目之一。(3)適齡性:根據表1所統計的2021年美國匹克球球友年齡分布來看,各個年齡階段的匹克球球友分布均勻,因此可以看出匹克球運動還富含適齡性。(4)經濟性:從匹克球的生產成本分析,匹克球的材質簡介輕便,球體是中空布局,制作材料為硬塑料薄殼,耐久性強,擊打持續時間長久,不易損壞,運動場地也可借助現有的羽毛球場地現場開發布局,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與經濟性。(5)安全性:匹克球在飛行過程中速度較慢,對參與者的速度力量、靈敏及速度等對身體產生高負荷的運動素質要求較低,較好地避免了運動損傷的出現[7]。
我國匹克球賽事的開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這也是匹克球運動初登我國內陸地區。現如今,匹克球運動在我國舉辦的賽事較少,還未有完整的競賽規模與競賽體系,直至2021年12月,在我國才出現首部《匹克球競賽規則手冊(2021版)》。迄今為止,在我國內陸地區出現的比賽有:2019年1月在廣州市珠江中學體育館舉辦了第一屆廣州匹克球邀請賽,共8支球隊參加5個項目的比賽[8];2019年12月14日我國珠海香洲區的格力學校體育館舉辦了為其兩天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匹克球城市邀請賽(珠海站)[9];2020年8月8日深圳市光明區群眾體育中心羽毛球館舉行了全民健身匹克球競賽[10];首屆珠澳匹克球邀請賽于2020年11月8日在珠海市檸溪綜合運動球館拉開帷幕,共8支球隊參加比賽[11];在2020年10月11日世界匹克球日時廣州舉辦了首屆維夫杯(廣州)邀請賽,10余支隊伍參加本次比賽[12];2021年廣東省舉辦了第一屆大學生匹克球錦標賽在華南農業大學啟林北運動場舉行[13],就此拉開了匹克球正式進入大學校園的序幕。與此同時,在國際匹克球運動賽場上也出現了我國運動員參賽的身影,在2019年由深圳市匹克球協會選派的運動員李維維與印度選手羅納克作為跨國組合,聯手參加2019年IFP本布里奇杯國際匹克球錦標賽的男子雙打比賽[14],這也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匹克球運動的增速發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匹克球運動在我國開展主要以賽事的形式逐漸進入社會大眾的視野,隨著時間的推移,匹克球賽事呈逐年遞增的趨勢,且國際高水平匹克球賽事也逐步出現中國選手的身影,這也證明了匹克球運動在我國競技體育項目中顯現出欣欣向榮之勢。
2.2.1 普及人群
截止到2016年,已有250萬人參與了匹克球這一體育項目[15], 根據2021年2月發布的體育與健身行業協會(SFIA)2021年的報告,匹克球在美國的參與人數從2019年增長到420萬,比2019年增長了21.3%。在歐洲已有近100萬人在打匹克球,在亞洲,日本、新加坡、印度以及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都已經迅速開展。

表1 2021年美國匹克球球友年齡及水平分布表
據調查研究發現(見表1),2021年美國的420萬位匹克球運動者有2.2萬名每年打1~7次匹克球的“休閑球友”,有200萬名每年打8次或8次以上匹克球的“核心球友”。其中62%的匹克球友為男性,38%為女性。從年齡段的發布可以看到60%的核心球友為55歲及以上年齡,79%的休閑球友年齡為55歲以下[16]。由此可見,匹克球運動在美國的普及度較高,參與者數量大,休閑球友大部分集中于18~34歲的年齡段之間,占休閑球友總數的35.5%,而核心球友主要分布在年齡較高的65歲以上階段中,具有高齡化的特征,這與匹克球運動強度小、對體能要求較低、簡單易學、不易造成運動損傷的特點有直接關系[17]。
2.2.2 賽事開展現狀
匹克球運動在國外呈爆發式增長態勢,其賽事的開展數量逐年遞增,匹克球俱樂部、運動場所中心、休閑體驗場館也同樣如此,參與匹克球訓練的專業運動員、業余運動愛好者也隨之增加。2005年美國匹克球協會成立,2007年決定成立并在2009年舉辦首屆美國全國錦標賽。隨后該賽事得到迅速發展,在2014年參賽運動員已達到700人且比賽場地增加至28個,2016年便因為報名人數的劇增而不得不將參賽人數提前限制為860人;2017年擴展比賽場地至44個且在比賽報名的第一個小時內便達到了1300人的巨大數量;2018年更是超過2200名選手報名參加比賽;2019年賽事規模得到進一步發展,但在隨后的兩年由于疫情原因,美國匹克球協會不得不暫停全國匹克球錦標賽的舉辦,延遲至2021年12月6~14日在印第安威爾斯舉行[18]。

表2 2018-2021年美國境內舉辦的匹克球比賽數量匯總表
據美國匹克球協會官網所公布的賽事信息可知(見表2),美國自2018年至今共舉行了共375場在美國匹克球協會注冊的各類型匹克球比賽,包括地區錦標賽、邀請賽、挑戰賽、經典聯賽、季度賽等,同時包括室內與室外比賽,所承辦賽事的城市也較多,可見匹克球比賽在美國境內的舉辦數量及普及程度較高。但近兩年由于新冠疫情原因,多個計劃舉行的賽事被迫延遲或終止導致2020及2021年所舉行的賽事數量較兩年前有所減少[19]。由國際匹克球聯合會以匹克球的創始地班布里奇島命名舉辦了全球權威的洲際交流比賽布里奇杯(bainbridge cup),其比賽地點每年不同(見表3),首屆布里奇杯2017年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2018年布里奇杯在意大利蒙特西瓦諾舉行、2019年在德國埃森舉行、2020年計劃在英格蘭諾丁漢舉行世界上最大型的匹克球比賽,共有800名運動員注冊參賽,但由于全球新冠疫情影響而不得不取消[20]。

表3 布里奇杯比賽時間及地點表
2.2.3 俱樂部及協會數量
截止至今,總共有58個協會或俱樂部在國際匹克球聯合會名下注冊成為匹克球運動成員[21](見表4)。

表4 匹克球協會、俱樂部地域發布與數量統計表(n=58)

圖4 協會、俱樂部地域發布圖
一項運動項目的協會在某一地區或國家的成立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出該項目在其地域上的推廣普及程度和該運動項目的發展情況。從匹克球俱樂部、協會、聯盟組織在各大洲的成立數量上可見,目前匹克球運動在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國家的俱樂部數量較少,而歐美地區及亞洲地區國家中的發布較多較廣,總數達到了48個,占世界匹克球協會總數的83%。其中歐美地區匹克球協會數量又是亞洲地區的1.7倍。通過協會數量占該地域國家總數的比值進行比較,歐美地區協會的占比也要明顯高于亞洲地區,達到45%。中國目前在匹克球國際聯合會進行注冊的協會總共有3個,為深圳、香港及中國臺灣匹克球協會。
為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推動實施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22]和體育總局《“十四五”群眾體育發展規劃》[23],積極開展群眾體育刻不容緩。在琳瑯滿目的群體運動項目中,匹克球是一項新穎且易上手的運動項目,符合人民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簡易性、舒適性、適齡性、經濟性、惠民性、趣味性等要求。根據2022年國家體育總局印發的《體育標準化管理辦法》強調,為加強體育標準化工作,規范體育標準化活動,發揮體育標準化工作在推動體育強國建設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24]。為此,為加強匹克球在我國開展的標準化,仍需各地方匹克球協會與高校聯合制定匹克球標準化制度,以加速匹克球的推廣與標準化實施建設。
匹克球運動是經濟實惠的,在大多數體育運動中,匹克球的人均消費較低,是一項典型的惠民性運動。匹克球在我國發展的經濟因素分析,一是簡便性,匹克球的材質簡潔輕便,球體如網球般大小的中空球,制作材料為硬塑料的薄殼,球體表面有26個直徑約1cm的細孔,具有制作便捷、材料簡易等特點。二是耐久性,匹克球的耐久性強,一般來說一個匹克球可持續很長時間的比賽直至球被打破碎,這一點與乒乓球的耐久性相似,相比與網球與羽毛球來說,匹克球與乒乓球更具實用性。三是場地制約性小,匹克球場地的使用不僅可以在室內也可在室外,可直接利用現有的羽毛球場地稍作改動即可,既可作為羽毛球場的使用同時也可以作為匹克球場的使用,相較于網球運動來說,受場地制約因素較小。四是環保性,匹克球拍不需要更換拍膠與拍線,更大程度做到讓球拍隨時可用、隨時可打,并且因其攜帶方便且無需大量的訓練球具參與,不會出現大規模廢棄產品出現,因此難以造成鋪張浪費、污染環境等現象。
隨著社會大環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已逐漸步入全民大健康,國民體育健身意識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在我國的一二線城市,體育鍛煉已然成為了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一,但是選擇合適的體育運動卻變成了人們的難點。以廣州為例,眾所周知,廣州其作為中國的超一線城市,含載著各式各樣的群體,在這座城市生活的人們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狀態與工作時間規劃自己的體育鍛煉時間。絕大多數的人們會選擇簡單的戶外運動,如路跑、爬山、籃球、乒乓球等,也有少數人會選擇網球、高爾夫等。室內運動大多數人們的選擇主要以游泳和羽毛球為主,但不管是戶外運動還是室內運動都能夠給身心疲憊的身體帶來舒緩壓力的效果。匹克球是一項典型的適合全民健身的項目,是不受年齡限制的手拍球運動,其運動強度適中,不論是職業本能久坐的公務員、上班族或是體能逐漸下降的中老年人或壯年亦或者正在上學的青少年均可參與匹克球運動,特別是一些體育愛好者隨著環境、身體條件的改變不能再參與較激烈的羽毛球、網球運動時,轉學匹克球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匹克球作為乒羽網球三者孕育而生的運動項目,從技術打法特征上,均繼承了三小球的運動結構特征,是典型的隔網對抗性項目。匹克球的技術打法與網球運動中的進網截擊極其相似。乒、羽、網三球共同的特點在于球速之快、技術之精湛、競爭之激烈,對技戰術的要求精益求精,因此衍生到匹克球中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是對人體反應與速度的考驗,也是對人思想與意識的斗爭。匹克球不僅結合了網球的截擊技術、乒乓球的小場移動技術以及羽毛球的網前挑球技術,還將三小球的技術特征揚長避短,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三小球的運動強度過大引起的運動性損傷。因此從技術發展與運動健康的角度來看,匹克球是能夠受到廣大人民群眾體育愛好者選擇的目標。
我國目前正處于飛速發展的時期,隨著國民經濟與群眾素質的提升,體育鍛煉意識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廣大人民群眾對于體育的重視程度已經逐步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因此正是需要大力發展群眾體育行業的時期。匹克球作為一項從歐美地區引進到中國的新興體育項目,大眾對其了解的程度微乎其微。匹克球在我國發展的普適性問題離不開對乒、羽、網三球的普及程度,乒、羽、網三球在我國的社會普及度極大,乒乓球作為我國的國球普及度可想而知,素有美譽“中國人出生就會打乒乓球”之說。因此,相較于三小球的普及程度,匹克球的社會普及度薄弱。
場地設施是體育活動開展的關鍵,對于任何體育運動來說,場地設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球類運動的開展。現如今場地設施建設已然成為了匹克球運動受阻的重要因素,我國目前仍處于人均占地最少的國家之一,在此規模龐大的國家里,需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及地面來建設匹克球場地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即使匹克球場地可以利用現有的羽毛球場地進行改造,但受用率與使用率遠不及羽毛球效率高。匹克球的生產與球拍的設計在我國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比起成熟的羽毛球、乒乓球、網球等傳統項目的生產相差甚遠,國內的專業匹克球與球拍基本都需從國外引購。不難判斷場地設施的建設與器材的生產是阻撓匹克球運動在我國發展的困境因素。
一項體育運動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員的培養,專業教師或教練是體育運動的主要組織者、是體育政策實行的先驅、是群眾體育的開展的核心。就匹克球而言,專業運動員的訓練與練習已然成為了阻礙該運動發展的因素之一。沒有優秀的教練、缺少先進的技術、專業運動員的稀缺會造成一項運動的沒落。目前為止,匹克球在我國已經有了匹克球協會,但專業的技術還需從國外引進,國內普遍的匹克球愛好者大多數來源于從事網球或乒乓球的專業人員,缺乏成熟的匹克球比賽技戰術體系與經驗。因此專業技術的稚嫩、優秀教練的短缺、職業運動員的稀缺是該運動發展受阻的因素之一。
價值認同是人們對某種或某類價值認可并形成相應的價值觀念, 是價值實現的前提,宣傳推廣手段與價值認同度的高低息息相關[25]。群眾體育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與校園的推廣與傳播,社會各界與校園的推廣仍需建立在廣大人民群眾對此運動的認可度以及普適度的基礎上,通過社會人員與學校學生的不斷培養為社會各界不斷地輸送專業人才。然而匹克球運動暫時并未受到社會各界體育愛好者的認可與知曉,網絡傳播媒介的傳播也微乎其微,以校園為平臺的建設與推廣凸顯稚嫩,導致匹克球運動發展受困。
競技比賽是培養體育興趣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完成興趣-樂趣-志趣轉變的先決條件,從而提高參與體育運動的堅持性。當今我國匹克球競技比賽少之又少,僅有2020年在廣州舉行匹克球邀請賽,2020年深圳市全民健身匹克球競賽,2020年珠海市首屆珠澳匹克球邀請賽,2021年廣東省大學生匹克球錦標賽等。不難看出匹克球運動的競賽除在廣東地區開展外,其他地區舉行匹克球的相關比賽較為短淺。匹克球比賽開展力度的欠缺,極大的影響了群眾對匹克球的認知。
1.以群眾體育為基礎,借助社會力量,大力開展匹克球活動
匹克球運動來源于民間,植根于民,同時也要發展于民。雖然該運動起源于美國,但在我國也極具發展潛力,由于匹克球在我國起步較晚且并非奧運會運動項目,難以得到國家的政策扶植與經濟支撐,因此需借助社會體育的力量,以群眾體育為基礎,大力開展民間匹克球活動。匹克球運動在民間開展渠道豐富,場地限制小,室內外均可開展匹克球活動,只要有羽毛球大小的空間就可以進行匹克球運動,同時匹克球運動的時間較為適中,可多人參與,因此,可以以社區組織、社會團體、校園教工活動、校園學生匹克球運動競賽等形式大規模拓展匹克球運動。同時也可以通過搭建匹克球運動平臺,為廣大的乒乓球、羽毛球、網球運動愛好者普及匹克球的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術打法特點,為進一步擴大匹克球參與人群打好堅實基礎。總體來說,匹克球的開展需要借助社會各界的有生力量,以群眾體育為基礎,扎根于民,傳播于民,走群眾“草根”體育運動路線,逐步壯大匹克球運動組織群體,提高匹克球運動的社會知名度與認可度,從而大力提升匹克球運動在我國的影響力。
2.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提高綜合素養
匹克球在我國的發展應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凝聚我國建設體育強國的國家意志。現階段,匹克球在人民群眾的逐步推廣下,系列工作穩步推進,日漸形成新氣象,但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專業人才的短缺是制約我國匹克球運動發展的關鍵因素。體育專業人員現階段是熱門專業,但體育專業中專項性運動琳瑯滿目,以籃足排三大球為代表的專業型體育人才桃李滿園,但冷門項目如冰壺、手球、匹克球等運動專項人才鳳毛麟角,基于此,需兩者協調轉變,社會各界應當加強對匹克球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以及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將匹克球運動的訓練方法、理念與乒羽網三球區分開來,制定完整的匹克球訓練體系,以提高匹克球專業人員的綜合素養。除此之外,對高校體育專業學生的培訓同樣很重要,建議各高校應適當開設匹克球專業課,對匹克球專業學生進行技戰術、競賽規則、訓練理念的針對培養,一步到位的培養匹克球專業教師。最后,各省應陸續創辦匹克球協會,適當增設匹克球專業培訓班,提高匹克球教練員數量的同時提升專業素養,高效開展匹克球活動。
3.擴充資金注入,健全匹克球運動場地設施
為大力普及推廣匹克球運動,需健全和完備我國匹克球運動的場地設施,但是場地設施的建設需要資金的投入,需借助廣大社會群體的力量形成大規模的運動風氣,以謀求政府的關注,并制定完善的匹克球場地設施建設計劃[26]。要健全匹克球運動場地設施的建設,一方面國家政府應當加大對匹克球運動發展的資金投入,成立匹克球運動基金會,設立專門的資金落實監督機構,嚴格把控資金落實情況,確保資金的投入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學校應當與企業進行交流合作,學會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各級學校可以舉辦校內的匹克球運動聯賽,吸引校外企業的投資。例如各地方高校可以舉辦大學生匹克球運動聯盟,自發的舉辦比賽,與企業形成廣告效應的合作,形成互贏;中小學可以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舉辦校內或校與校之間的匹克球運動聯賽,來獲取更多的社會投資,通過學校自身的影響力爭取資金投入。總的來說,健全匹克球運動場地設施不能僅僅依靠自身的長足發展,還需謀求政府的關注以及學校與社會各界的大資金注入,從而健全匹克球運動場地設施,保證匹克球活動的開展暢通。
4.廣泛開展社會調研,擴大匹克球運動競賽規模
促進匹克球技術提高的舞臺是運動賽場,同時賽場也是培養身心道德品質和文明精神的最好課堂[27]。擴大競賽規模對于匹克球運動的穩步發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各省市相關部門應當有組織的安排各級學校匹克球運動聯賽,并且制定規范的競賽規則,充分考慮學生參與匹克球比賽的目的與意義。廣泛調研社會各界參與匹克球運動的身心特點,從中總結匹克球運動的身心變化規律,并且將個性因素考慮進競賽規程的編排。其次,應當進一步加強匹克球運動裁判員的專業知識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對執裁匹克球運動比賽的裁判員進行教育理念灌輸,以確保比賽的權威性、公正性與教育性。最后在競賽組織方面要確保比賽場地的安全性,加強安全保衛工作,避免競賽過程中的傷害事故發生。
5.加大推廣宣傳力度,促進匹克球運動的普及度
目前匹克球運動在我國還處于非常初探狀態,除了努力探尋匹克球運動的價值和意義外,還要積極的推廣和宣傳匹克球運動在校園中的重要性與可行性,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匹克球運動,并且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使社會對體育鍛煉的認知水平得到提升。結合當今信息化時代的背景,融合互聯網等媒體的傳播手段,借助新媒體文化的傳播優勢,增加對匹克球的網絡新聞報道數量,將全國各地開展的匹克球活動情況通過互聯網宣傳開來。并且,明確匹克球運動的開展優勢,提高匹克球運動的群眾價值認同,依靠社會群眾的推廣與參與,將這項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廣泛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