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瑜,陳照峰,李曼娜,吳 操,孟 強,陳 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 211106)
玻璃纖維棉是種由玻璃纖維層疊纏繞搭接并添加膠黏劑制成的輕質多孔無機材料[1-5]。通過將玻璃高溫熔化、火焰噴吹、集棉固化、烘干壓制等成型工藝制備而成。與傳統有機材料相比,玻璃纖維棉容重小、孔徑小、孔隙率高等結構特性決定其具有輕質、憎水阻燃、保溫隔熱、吸聲隔聲、耐腐蝕、抗老化和化學性質穩定等優點,在航空、航天、建筑、船舶、高鐵、冷鏈運輸等重要領域充分應用。
玻璃纖維棉是將通過火焰噴吹工藝制得的玻璃纖維和膠黏劑按一定比例復合形成的棉狀復合材料,由于其具有輕質阻燃、隔熱保溫、隔音降噪、耐腐蝕等諸多優點,在航空、航天、交通、建筑、船舶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本文通過控制火焰噴吹工藝參數制備出不同規格的玻璃纖維棉,再經高溫固化一定時間后成型,按照規定裁切成一定數量尺寸相同的樣品進行了結構參數提取、微觀形貌表征以及性能的測試實驗。
表1為本實驗中所需要的實驗設備與儀器。其中火焰噴吹設備為材料制備設備,風速測試儀、B&K阻抗管、光學顯微鏡、臺式掃描電子顯微鏡、導熱系數儀、電子天平和電子單紗拉力機等作為材料檢測分析設備。

表1 主要實驗儀器及型號
如圖1所示,稱取定量的玻璃原料加入高溫窯爐,在1000 ℃左右熔化形成熔融玻璃液,熔融玻璃液經過漏板的漏孔流出,通過拉絲器控制形成數百根直徑為150~240μm的初次長絲纖維。

圖1 火焰噴吹原理示意圖
初次長絲纖維流下落后,經過火焰噴嘴前端產生的1200 ℃左右的高溫高速氣流(330~370 m3/h+33~38 m3/h)作用,將初次長絲纖維吹入軸對稱導棉通道內,初次纖維在高溫高速氣流的作用下發生分離、細化、牽引和凝聚。
凝聚的玻璃纖維進入集棉室并同時噴灑酚醛樹脂膠黏劑,通過負壓風機產生的抽吸壓力(600~750 Pa),將含有酚醛樹脂膠黏劑的玻璃纖維吸附到集棉網帶上,經過多層疊加形成初次玻璃纖維棉,然后經過傳送帶進入固化爐,在高溫對熱流風的作用下進行干燥固化,最后形成一定柔潤度、厚度和強度的玻璃纖維棉[6-8]。
PFC中的循環計算流程如圖2所示[9-11],循環步驟包括:(1)時步確定,離散元方法需要一個有效的有限時間步長,以確保模型的數值穩定性;(2)運動法則,根據牛頓運動定律,更新每個物體的位置和速度;(3)時步推進,通過將當前時步添加到上一個模型時間來推進模型時步;(4)接觸檢測,根據當前物體位置自動創建或刪除接觸;(5)力-位移法則。每個接觸處的力和力矩通過物體當前狀態的合適接觸模型進行更新。

圖2 PFC計算循環步驟
在模擬計算過程中,需要對纖維顆粒模型進行簡化,本次研究將纖維顆粒簡化為剛性、細長的圓柱狀顆粒,如圖3纖維顆粒的長為2l,半徑為2r,則纖維顆粒模型的長徑比可以表示為A=l/r。

圖3 纖維顆粒模型
如圖4是導棉通道的物理模型,將其導入PFC軟件中,如圖5是導入PFC后的通道模型,設置相關模擬參數進行模擬。

圖4 導棉通道的物理模型

圖5 導入PFC生成墻體后模型
本節選取不同天然氣流量對導棉通道內的纖維進行模擬,得到不同天然氣流量下導棉通道內玻璃纖維取向分布的結果,并對結果進行分析。
由圖6可以看到,玻璃纖維在氣流的作用下,從左到右飛行,經過梯度導棉通道后最終從右端飛出,在梯度處流場環境發生變化,纖維飛行狀態也隨之受到影響,在最終出口處,大部分玻璃纖維沿導棉通道長度方向飛出,但發生一定角度的偏轉,少部分纖維偏轉角度較大。

圖6 玻璃纖維取向分布模擬圖
圖7是不同天然氣流速下纖維取向的平均概率分布,將模擬的纖維數據整理繪制出纖維取向平均概率分布圖,由圖可知,隨著天然氣流量從32 m3/h到36 m3/h,纖維角度越來越小,越趨近于氣流流動方向。因為當天然氣氣流量較低時,紊流現象比較明顯,玻璃纖維取向分布較差,因此隨著天然氣氣流流量的增大,玻璃纖維角度越來越趨近于天然氣流動方向;當天然氣流量從36 m3/h到38 m3/h時,玻璃纖維角度有所變化,可能是氣流流速過快導致導棉通道內湍流現象明顯,玻璃纖維在導棉通道內易相互纏繞從而影響最終纖維的取向分布。

圖7 不同天然氣流速下玻璃纖維取向的平均概率分布
圖8是不同長徑比下纖維取向的平均概率分布,從圖中可見隨著長徑比的減小,纖維取向趨向于平均分布,當長徑比為A=1時,取向完全等同概率分布,當A>10時,曲線幾乎重疊,此時變化長徑比已經對取向分布影響不大。這一結果可以解釋為:A=1相當于圓球的情形,此時粒子已接近各向同性,所以取向分布是等概率的。在A<10的范圍內,隨著長徑比的增大,平均速度梯度產生的力矩也逐漸增大,而脈動速度的作用相對變小,所以纖維的軸向開始趨向于平行于流動的方向,概率分布曲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也增大。當A>10以后,平均速度梯度的特征尺度也小于纖維的特征尺度,對纖維的作用已經很弱,所以再增加長徑比,纖維的取向分布基本不改變。本實驗中制備的玻璃纖維長徑比遠遠大于10,根據模擬結果,最終的纖維取向認為等同于A=60時的取向分布。

圖8 纖維懸浮流中不同長徑比下纖維取向平均概率分布
本節選取不同的通道形狀對導棉通道內的纖維進行模擬,得到不同導棉通道形狀對導棉通道內玻璃纖維取向分布的結果,并對結果進行分析。
由圖9可以看到,玻璃纖維在氣流的作用下,從左到右飛行,經過導棉通道后最終從右端飛出,受流場影響,纖維產生不同角度的偏轉,矩形通道的纖維飛行狀態最佳。

圖9 不同通道內纖維取向的分布模擬圖
圖10是不同導棉通道下纖維取向的平均概率分布,將模擬的纖維數據整理繪制出纖維取向平均概率分布圖,由圖可知,梯型的導棉通道最終得到的纖維取向在0°和180°擁有最大峰值,在這種形狀的導棉通道情況下,更多的纖維沿著氣流方向飛出,梯度型的導棉通道由于梯度的存在,使得流場變得復雜,纖維取向分布受到影響,而橢圓形的導棉通道最終的纖維取向在兩者之間。

圖10 不同導棉通道下纖維取向的平均概率分布
本文采用PFC3D程序建立了導棉通道的數值模型并對通道內纖維進行模擬計算,計算了不同天然氣流量、纖維長徑比和不同通道形狀對纖維取向分布的影響。并結合實際生產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1)模擬結果表明,隨著天然氣流量從32 m3/h到36 m3/h,纖維角度越來越小,越趨近于氣流流動方向;當天然氣流量從36 m3/h到38 m3/h時,玻璃纖維角度有所變化,可知當流量過小或過大時都會導致湍流現象嚴重,從而擾亂纖維的飛行狀態,而流場壓降對纖維取向分布的影響較小。當天然氣流量為36 m3/h是取向最優的情況。
(2)長徑比對玻璃纖維取向分布的影響。ψ在0°和180°時有最大值,在90°有最小值,即纖維的軸向與流動方向平行的概率最大、垂直的概率最小。當長徑比為A=1時,取向完全等概率分布;當A>10時,曲線幾乎重疊,此時變化長徑比已經對取向分布影響不大。實際生產中,纖維長徑比很大,實驗結果表明隨著長徑比的增大,最終纖維分布的均勻性較差,玻璃纖維棉的均勻性也隨之下降。
(3)通道形狀對玻璃纖維取向分布的影響。對3種不同形狀的通道進行模擬計算,發現矩形通道和橢圓形通道的纖維取向分布都是較優的,而梯度形通道使得流場變的復雜,纖維取向分布也較差,最終玻璃纖維棉的均勻性也隨之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