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 偉
(1.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2.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3.國家金屬采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根據調查,中國生產1 t螢石礦,產生2.61 t廢石;而生產1 t鉬精礦,產生的廢石高達835.71 t;礦山平均每生產1 t精礦,產生11 t廢石;全國非煤礦山開采每年產生40億t廢石,累積堆存超過 700 億t[1]。為了保護環境,近年來國家逐步加大天然砂限、禁采力度,導致河砂資源日趨緊張,利用廢石制備機制砂既可解決砂石來源[2],又能解決廢石堆存問題,是實現廢石資源化綠色利用的有效途徑。
機制砂尾泥屬于超細粒級物料,根據超細粒級尾砂充填利用的實踐經驗,單獨固結的難度大、成本高[3],為在經濟條件下達到滿足充填采礦對強度的要求,結合礦山情況,擬采用機制砂廠生產的5~10 mm 米石調節其粒級組成[4]。機制砂尾泥的礦山充填利用實踐較少,尾泥和米石的配合物料特性復雜,為此通過研究尾泥和米石的物理特性參數,開展尾泥和米石坍落度試驗,觀察測試不同配比充填料漿流動性與和易性,為充填系統工藝設計提供技術數據支撐。
某鉛鋅礦為極薄至薄礦脈群,現采用削壁充填采礦法開采,使用廢棄輸送帶作為墊層,構筑勞動強度大、成本高、效果差,擬使用膠結充填料漿澆面。礦山采用廢石制備機制砂,濕法制砂,根據GB/T 14684—2011 《建筑用砂》規定,含泥量(粒級小于75 μm的含量)≤5 %,設洗砂線,洗砂尾泥經濃密后采用板框壓濾機機械脫水,產生的尾泥濾餅為機制砂尾廢。由于該礦山機制砂廠距離礦山較近,擬將尾泥充填于井下,既解決尾泥的堆存問題,又滿足礦山充填采礦的需求。
流動性試驗的方法有環管試驗[5]、L型管路模擬試驗[6]、傾斜管試驗[7]、坍落度試驗[8]。其中,坍落度試驗耗用的骨料樣少,不僅能評判充填料漿的流動性,而且能直觀觀測充填料漿的保水性、黏聚性和離析現象等表觀狀態,適合開展大規模探索試驗。
充填骨料:尾泥、米石、強度等級42.5普通硅酸鹽水泥(固定灰砂比1 ∶4)和水。
尾泥(見圖1)為絮團狀,黏性大,壓濾后含水率23 %;米石(見圖2),粒徑5~10 mm,無0~5 mm細集料。

圖1 尾泥

圖2 米石(5~10 mm)
尾泥和米石物理特性參數見表1。尾泥松散孔隙率69.17 %,松散密度0.82 g/cm3。粒級分布曲線見圖 3,尾泥粒級分布連續,粒徑+74 μm顆粒占比約為6 %(<20 %),-19 μm顆粒占比達到47 %,d10=1.901 μm,中值粒徑d50=10.923 μm、d90=54.258 μm,屬于細—極細骨料。尾泥-20 μm顆粒占比約為65 %(≥15 %),能夠制備滿足穩定輸送要求的料漿。

表1 尾泥和米石物理特性參數

圖3 尾泥粒級曲線
試驗步驟按照GB/T 50080—2016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坍落度試驗要求完成。觀測參數為坍落度,觀測充填料漿黏聚性和保水性。黏聚性是指料漿在充填過程中各組成材料之間有一定內聚力,不致產生明顯的分層和離析現象。保水性是指充填料漿在輸送管道中流動時,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不致產生嚴重的泌水現象。
尾泥為超細粒級物料,米石為5~10 mm無細集料物料,水泥為超細粉體(比表面積≥325 m2/kg),3種物料的配比不同組成的充填骨料粒級也不同,粒級組成是影響充填料漿流動性、保水性和黏聚性的核心要素。這里考慮到水泥添加量根據采礦方法的強度要求是變化的,并且水泥為超細粉體,其添加有利于提高充填料漿的保水性和黏聚性,因此,本次試驗按照固定灰砂比設計,只考慮尾泥和米石的配比,通過測試制備充填料漿的坍落度,獲得滿足管道輸送要求的尾泥和米石的合理配比。試驗方案設計見表2。

表2 坍落度試驗方案
坍落度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坍落度試驗結果 cm
充填料漿必須滿足管道輸送的條件,根據充填料漿輸送實踐經驗,充填料漿管道輸送的坍落度宜>25 cm,同時能夠滿足充填采礦工藝要求,實現料漿自流平和良好的充填接頂。當尾泥和米石的質量比為2 ∶8,料漿濃度78 %時,坍落度為26.5 cm;當尾泥和米石質量比為4 ∶6,料漿濃度72 %時,坍落度為27.1 cm,充填料漿完全攤開,但和易性較差。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米石粒級缺失0~5 mm組分,孔隙率為39.72 %,細集料添加量少時,尾泥粒級細(≤0.352 mm),尾泥和水泥漿體充填于米石間孔隙,但不能填滿全部的米石孔隙,米石堆積形成良好的支撐架構,米石接觸摩擦,屈服應力較大,并且充填料漿攤開后(見圖4-a)、b)),有明顯的米石裸露,即離析現象,不能形成高穩態的可輸送料漿。當尾泥和米石質量比為5 ∶5,料漿濃度70 %時,坍落度為27.0 cm;當尾泥和米石質量比為6 ∶4,料漿濃度66 %時,坍落度為27.0 cm;當尾泥和米石質量比為8 ∶2,料漿濃度60 %時,坍落度為27.4 cm;此時,尾泥和水泥組成的料漿能夠將米石的孔隙全部填充,米石能夠完全浸入其中(見圖4-c)、d)、e)),被尾泥和水泥漿體包裹,米石懸浮于料漿中,米石間不直接接觸,尾泥和水泥漿體起到潤滑作用,屈服應力較小,并且具備良好的保水性和和易性,能夠制備穩態的充填料漿,便于可靠的管道輸送。
在相同的條件下,尾泥的摻加量增大,制備可輸送的充填料漿濃度降低,主要原因是尾泥的粒級細,黏性高,吸水量大,保水性強,孔隙率大,需要添加更多的水才能填充孔隙,形成流態料漿。
從試驗數據(見表3)可以看出:充填料漿坍落度隨充填料漿濃度降低而增大,即充填料漿流動性變好,但是當濃度過低時,保水性變差,容易離析分層。
為分析坍落度和料漿濃度的相關性,令y為坍落度,x為料漿濃度,采用二次曲線y=ax2+bx+c回歸擬合坍落度和料漿濃度曲線,試驗編號為T1~T5的5組試驗數據擬合相關系數>0.979,相關性好。
利用擬合方程,求解得到坍落度20~25 cm時的料漿濃度,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當尾泥和米石的質量比從2 ∶8到8 ∶2的過程中,坍落度達到20 cm的料漿濃度從82.8 %降至66.4 %,料漿濃度差達到16.4百分點;坍落度達到25 cm的料漿濃度從74.2 %降至64.2 %,料漿濃度差為10.0百分點,均呈明顯下降趨勢。尾泥和米石的質量比為2 ∶8和4 ∶6的坍落度從20 cm到25 cm,料漿濃度降低8.0~8.6百分點,差值較小;而質量比為5 ∶5,6 ∶4和8 ∶2時,料漿濃度降低2.2~2.7百分點。由此可得,尾泥的添加量超過50 %時,料漿濃度對坍落度的敏感性高于尾泥添加量小的充填料漿。

表4 擬合曲線方程
不添加米石的全尾泥可輸送的制備料漿濃度僅54 %,但尾泥和米石質量比為5 ∶5時可輸送制備料漿濃度達到70 %,提高16百分點,加入米石有利于提高充填料漿制備料漿濃度,達到同等強度要求,提高料漿濃度有利于降低膠結劑耗量[9]。
1)機制砂尾泥極細,尾泥單獨制備充填料漿,滿足輸送的充填料漿濃度為54 %,含水率高。
2)根據充填料漿坍落度試驗觀測,尾泥和米石的質量比2 ∶8和4 ∶6時容易離析;質量比為5 ∶5,6 ∶4和8 ∶2時和易性、黏聚性和保水性較好,尾泥和米石的配比滿足穩態輸送要求。
3)滿足輸送的充填料漿坍落度應>25 cm,推薦采用充填料漿濃度分別為:70 %~72 %(m(尾泥) ∶m(米石)=5 ∶5),66 %~68 %(m(尾泥) ∶m(米石)=6 ∶4),60 %~64 %(m(尾泥) ∶m(米石)=8 ∶2),56 %~58 %(全尾泥),濃度波動對坍落度的影響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