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階段,我國大多數汽車產業園區是為傳統汽車生產制造量身打造的,但也有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在規劃和形成中。新型汽車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的打造如何才能適應電動化、智能化產業變革的新需求?在向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改造升級過程中,傳統汽車生產制造遇到了哪些阻力和困難?
“汽車產業園區需要立刻轉型?!闭劦狡嚠a業園區轉型的時間點時,王秋鳳斬釘截鐵地表示,“智能汽車的賽道已經相當擁擠,用戶在變,思維在變,轉型要趁早。”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已經從1.0階段進入到2.0階段。在1.0階段,電動汽車的續航長、屏幕大,用戶就會買單。但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強勢崛起,當前用戶思維正在轉變,對電動汽車產品、品牌、體驗都有新期待。與此同時,入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玩家也在不斷增多,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民營企業、傳統汽車制造公司、國際科技巨頭都加入了這一賽道。在這樣的背景,新型汽車產業園區的智能化、電動化和網聯化水平成為產業關注的焦點。

王秋鳳認為,汽車產業園區轉型需要具備智能化、電動化和網聯化的氛圍,想要打造這樣的氛圍,政策助力不可或缺。第一,新產業園區需具備吸引企業的政策,以吸引科技公司、智能化公司和網聯化公司等這些新產業化要素公司的入駐;第二,新產業園區需具備吸引人才的政策,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下,汽車產業人才的需求與過去有很大差異,用什么政策把人才吸引過來非常重要。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可以迅速拉動汽車產業鏈和周邊配套產業乃至當地整個制造業的協同發展,從而促進城市就業與經濟增長。在此背景下,一場關于“新能源汽車第一城”的爭奪戰便在諸多城市間或明或暗地打響了。建立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也成為地方政府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方式之一。
寧述勇分析,現在地方政府都在搶新能源汽車企業,實際上,除了主機廠園區外,地方政府也應該建立智能汽車這種新型Tier 1產業園區。寧述勇判斷,汽車產業轉型還需3年的時間,到2030年,傳統燃油車依然會占一半的份額,在傳統汽車產業園旁建設一個新型的汽車產業園區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傳統汽車轉型肯定要向智能化靠攏,這導致新型汽車產業園區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性。
晉一寧分析:“一方面,傳統汽車主要是機械零部件,智能汽車則需要結合IT技術,新型汽車產業園區需要融合兩個產業,同時車路協同也是我們提倡的智能化發展路徑之一,新型汽車產業園區要為車路協同發展創造條件?!?/p>
另一方面,晉一寧認為,智能駕駛和駕駛場景有很大關系。對于智能駕駛來說,測試是產品迭代中重要的一環。目前國內分布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自動駕駛運營示范區,這些示范區可以提供不同的測試產品、測試地形、城市擁堵道路和多霧道路等多種不同的環境,吸引未來智能化產業集群的加入。基于此,晉一寧認為,在新型產業園區內,車企可以聯合軟件開發企業、算法企業一起打造一個閉環,提供更多適合自動駕駛測試的條件。
汽車產業面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轉型,都需要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實現。在明亮看來,新能源汽車數字化程度越高,網絡安全風險就越大,確保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的網絡安全非常迫切。
首先,被軟件定義的汽車必然會有很多漏洞存在。明亮分析:“1 000行代碼就有4-6個漏洞,現在的智能汽車就需要幾千萬行代碼,高程度的自動駕駛汽車甚至需要幾億行代碼,漏洞肯定會存在。”其次,車聯網意味著車要連接網絡、路政設施甚至行人,這些都可能會為網絡安全帶來風險。第三,自動駕駛在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數據,當車輛使用智能駕駛功能時,數據風險的產生可能導致車輛無法駕駛。第四,車廠實現數字化后,車廠的生產網絡、辦公網絡、銷售網絡和供應鏈廠商網絡連接在一起,這就讓云的安全與供應鏈的安全變得很重要。
綜上所述,明亮認為,安全是汽車產業園轉型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皬能浖穆┒?、網絡的連接、協議的安全、數據的安全、云的安全和供應鏈的安全六方面下手,保證數字化安全需要,是汽車產業園轉型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p>


在成都汽車產業園區內,傳統汽車制造依然占主導地位,雖然十家整車企業中有九家都有新能源汽車產品,但新能源車實際產量占比僅為5%左右,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體量差距較大。從地方政府的角度出發,李詩若認為,汽車產業園轉型升級必須有緊迫感?!皞鹘y汽車產業整車供應鏈體系非常成熟,把過去的東西推倒,轉向新能源,難度比較高,成本也比較大?!?/p>
李詩若進一步分析,汽車產業園轉型面臨兩個問題:汽車總體產能過剩,目前全國大概有4 000萬輛產能,然而產量只有2 000多萬輛,國家在宏觀層面調控和限制新產能的增長;對于汽車產業來說,新項目的政策訴求相對較高,單靠地方政府的財力支撐有一定的難度。此外,傳統燃油車的生命周期還有多久,也是在建設新型汽車產業園的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