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O記者 陳秀娟
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創新技術,正在進一步重構汽車產業及未來的出行方式。
隨著人工智能、5G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全球汽車行業正在迎來新一輪的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作為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中國汽車產業,在市場和消費者的牽引下,正全面推動汽車電動化、網聯化和智能化的協同發展。
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國家的政策設計需如何布局?企業又需如何發力?
在2022年9月16日 舉 行 的2022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來自政府、相關主流企業、行業機構的多位重磅嘉賓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公安部黨委委員、副部長劉釗表示,截至8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 099萬輛,同比增長65%,今年1-8月份新注冊登記的新能源汽車為322萬輛,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汽車智能化趨勢明顯加快,L3以上自動駕駛技術逐漸在城市出租車、干線物流、末端配送等特定場景和限定區域開展應用。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介紹,今年上半年,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銷量超288萬輛,滲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長46.2%,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車用操作系統、大算力計算芯片和激光雷達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全國開放各級測試公路超過7 000km,實際道路測試里程超過1 500萬km,自動駕駛出租車、無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車、干線物流以及無人配送等多場景示范應用有序開展。17個測試示范區、16個“雙智”試點城市完成3 5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級改造,裝配路側網聯設備4 000余臺。
北京作為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城市之一,正積極探索實踐車路運一體化的技術路線,建設了全球首個網聯云控式高級別的自動駕駛示范區,為技術的驗證、迭代等提供加速平臺。據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靳偉介紹,目前該示范區域已經接續升級了三個版本,實現了60 km的智能網聯道路和智慧城市的專網全覆蓋,測試里程超過550萬km,為10余家企業300多輛高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常態化運行提供服務。
智能網聯汽車不僅為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更將帶動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深刻變革。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辛國斌指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加強統籌協調,推動建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協調新機制,加快推進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引導跨行業、跨領域協同創新;強化政策引導,組織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組織管理和上路通行試點,修訂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深化國際合作,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公安部同樣高度重視、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據劉釗介紹,公安部積極支持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深入推進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建設和無錫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為十幾家企業開展安全駕駛能力測試提供方便,指導地方拓展測試道路和場景,累計在28個城市發放測試號牌8 200多副,開展測試公路道路6 900多公里。
劉釗指出,公安部將進一步聚焦自動駕駛汽車上路測試通行、違法事故責任等問題,推動《道路交通安全法》完善修訂,推進《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指南(車輛智能管理)》10項技術標準申報編制,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創造良好的法規標準環境。
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兼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國平指出,近幾年,交通運輸部在促進自動駕駛發展和應用方面持續發力,努力營造鼓勵創新、開放協同的政策環境。近期,交通運輸部實施了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工程,在城市出行服務、公路貨運、園區內運輸、末端配送、港區作業和集疏運等典型場景中布置了14項試點任務,廣泛調動了產學研用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鐘志華認為,未來的汽車駕駛將變成一種全新的體驗和形態。
那么,在新的汽車形態中,相關企業究竟需要具備哪些資源?又該如何發力?
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史蒂凡·哈通強調,構建未來移動出行生態圈離不開行業伙伴的合作,為此,博世正在積極投資優質有深度創新的科技公司,特別是在電動化、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半導體領域,希望通過支持這些公司的快速發展和技術落地,加速構建未來移動出行生態圈。
在協同發展方面,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部群組總經理李震宇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指出,近兩年,百度基于車、路、云、圖一體化的發展路徑,推出了ACE(A代表自動駕駛,C代表車路協同,E代表高效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ACE交通引擎的核心驅動力是自動駕駛、車路協同和MaaS出行服務。它基于車、路、云、圖等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升級,為開發者和生態合作伙伴等搭建平臺,進行應用場景的創新開發,促進形成新產業生態。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則認為,中國是數字化領域的全球領跑者,如果某個新的數字應用能在中國形成規模,它就能在全世界得以規模化應用。未來,寶馬將以尖端技術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汽車產業。
四維圖新CEO程鵬也認為,從工程驅動到數據驅動的產品邏輯革命,是汽車產業變革的核心本質之一。他強調,數據是開發好功能應用、服務好用戶體驗和發揮好商業價值的關鍵,更是決勝智能網聯下半場的勝負手。
奇安信集團合伙人、副總裁孔德亮同樣強調了數據安全的重要性。“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的建設,如果不做深入的數據分類分級治理,車路協同示范如果不注重網上的數據流動,將無一幸免產生數據泄露。現在的數據安全防護基本上形同虛設,要先理后治,即先識別關鍵的數據資產,然后進行最基礎的網絡安全防護,接下來再進行系統的治理和體系的規劃。”
個性化同樣是智能網聯汽車的永恒話題。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總裁吳曉如指出,現在汽車上的人機交互越來越個性化,在用戶和汽車的互動過程中,汽車越來越了解用戶,從而給用戶推送更加適合的音樂內容和相關的應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和汽車深度的融合,不僅給用戶帶來更加便捷的人機交互體驗與更美秒的駕艙體驗,而且使得駕駛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撐下更輕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