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鋒
(尤溪縣八字橋鄉經濟發展綜合服務中心 福建尤溪 365117)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水果品質要求也更高了。在農業生產中盲目追求產量不注重質量的觀念已然落伍了。適產優質成為增加農業生產效益的重要趨勢。尤溪不少金柑果園總體效益不高,癥結就在于管理觀念落伍,果園管理存在一系列問題:建園標準低,土層較薄,土壤板結,根系欠發達,吸收能力差;水肥管理水平較低,有機肥施用量偏少,各營養元素配比不合理;樹體結構不合理,枝干主次不分,樹冠層次不明,內膛空虛;第一第二造花結果比例不高,大果率低,影響果實品質品相;病蟲防治不及時;采后處理能力弱,很難達到優質商品果的要求,嚴重影響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筆者根據調查研究和實踐經驗,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總結,采用下列提質增效栽培技術成效顯著。
金柑性喜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的土壤環境。金柑的根系主要分布在10~60 厘米的土層中,60 厘米以下的土層根系很少,因此金柑園土壤至少要有60 厘米厚的土層。多數低產果園耕作層不超過30 厘米,30 厘米以下的土層沒有進行深翻改良。深翻改土可以改善土壤的結構,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可以培育廣密深的根群,提高根系吸收水肥能力。深翻改土是確保金柑高產穩產提高樹體抗性的重要措施。
深翻改土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以9—10 月及2—3 月為好,因這兩個時段改土有利于根系傷口愈合及再生,且9—10 月雨水較少,2—3 月果實已經采收,有利于操作。改土深度,要求60 厘米以上,以促進根系生長擴大吸收范圍。
有壕溝法和擴穴法。壕溝法即在梯田內側或行間,挖寬度、深度各60~80 厘米的長形壕溝,挖溝時將表土和新土分開堆放,除去石塊粗沙礫,然后將綠肥、秸稈肥、禽畜肥和餅肥枝葉草皮等有機肥與土壤分3~4 層填入,先放入表土后放入心土,粗肥壓入底層,精肥施入上層。分層壓入綠肥時在綠肥層中撒施一些石灰。回填的土壤要比地面高20~30 厘米,使松土沉實后與土面相平。采用壕溝法改土花工多,肥料用量大,大面積果園可分2~3 年完成。擴穴法是在定植穴外緣或成年樹樹冠外緣挖短弧形溝、條形溝或方形穴,當年在東西兩側,次年在南北兩側,逐年向外擴大,直至完成全園深翻改土為止。方法與壕溝法相同(圖1)。

圖1 用壕溝法改良土壤
①無論挖溝或挖穴勢必傷及根系,直徑0.5 厘米以上的粗根,傷口要用剪刀修平,以利于傷口愈合,促發新根。②結合增施有機肥,每立方米的溝穴要分層施入禽畜糞肥、餅肥、綠肥等有機質肥料50~100 千克(圖2)。③要隨翻隨填,避免根系暴露太久。

圖2 用弧形溝方法施肥
低產果園相當多的是管理粗放,立地條件差,土壤貧瘠,枝干老化,樹冠高,結構不合理,結果部位外移,樹勢衰老,在改造這類果園時,可進行重回縮修剪,復壯枝組,恢復樹勢;或疏除多余的大枝,改善樹體內部的光照條件。樹形結構主枝少,側枝多;樹冠下大上小,通風透光,內外結果(圖3)。

圖3 通過回縮修剪技術后新萌發的枝條
樹冠各部位大多數枝組變為衰弱枝組時,宜進行露骨更新,對主枝、側枝進行重度回縮,視結構部位各個主側枝酌情回縮1/3~1/2,短截徑粗2 厘米以上的枝條,注意保留內膛及樹冠中上部的短枝和有葉枝。
樹冠各部位仍有部分強壯枝組的宜進行枝組更新,樹冠內膛和下部疏刪過重易使結果部位外移和上移,長此以往勢必引起樹勢衰退。枝組更新更加講究短截和疏刪的配合,修剪時間在2—3 月進行,對樹冠外的衰弱枝組進行較重的短截,對妨礙樹冠骨架結構的側枝甚至副主枝則進行疏刪,盡量保留強或中強的枝組,并注意保留內膛及樹冠中上部的短枝和有葉枝。此外可視實際情況進行花前修剪和夏季補剪。
春梢是金柑主要的結果母枝。3 月底前追施梢前肥,以有機肥+復合肥為主配合速效氮肥,施肥量應占全年的60%以上,一般株施有機肥羊糞10~15千克、有機復合肥3 千克、水溶肥1.5 千克。春梢自剪前進行疏梢,每個基枝選留2~3 條健壯枝梢,其余疏除。春梢葉芽長到2 厘米時噴施葉面肥1 次,隔7~10 天后再噴1 次,促使春梢整齊健壯。
金柑的初花期在6 月中下旬,并且具有一年多次開花多次結果的習性,第一造、第二造花所結的果生長發育時間長,果大色好風味佳,品質最優。爭取第一造、第二造花多掛果是金柑提質增效的關鍵。主要是在第二次花期和幼果期葉面肥噴施2 次,花前用0.2%~0.3%流體硼溶液+0.2%磷酸二氫鉀噴施,花后用0.01%蕓薹素生長調節劑+1%水溶肥混用噴施,連續兩次每次間隔10~15 天。第一、第二造花大量掛果后,后期花果自然就減少,可顯著提高優質大果比率。
施足壯果肥是提高產量品質的重要環節,在7—8 月施用,氮、磷、鉀肥配合,適度提高鉀肥的比例。可根據樹勢、結果量,用氮、磷、鉀質量比15∶15∶18 易溶果樹專用肥在雨前撒施或穴施,株施1.5~2 千克,或在7—10 月間,用水溶肥澆施,株施0.5~1.0 千克,對水澆施2~4 次。7 月以后,進入干旱季節,雨水漸少,而金柑進入果實迅速膨大期,對水分敏感,如遭遇連續10 天以上未雨,果園應及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圖4)。可每樹灌水30~80 千克,每周1 次,直到采果前20 天。梅雨季節及大雨,果園要及時清溝排水,以免積水悶根。

圖4 對果樹進行噴灌
金柑病蟲害主要是“一病三蟲”,即黑點病,紅蜘蛛、銹壁虱、矢尖蚧。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防治策略上,首先要把健生栽培作為防治的基礎,通過合理施肥、修剪等農業耕作措施改善果園生態環境,增強樹勢,提高抗性;其次要注重保護天敵,積極采取釋放捕食螨等生物防治措施,優先應用殺蟲燈捕殺害蟲等物理機械防治措施。在此基礎上,再根據病蟲發生與測報情況,適當噴施農藥。噴藥防治,重點掌握冬季清園消滅越冬病蟲,殲滅春季第一代病蟲,壓低病蟲基數(圖5)。

圖5 防治病蟲害示范工作
為保障果品衛生安全,用藥防治時應多選用生物源、礦物源農藥,少用化學農藥;選擇高效、低毒和持效期長的農藥。同時注意做好農藥的輪用、混用,提高藥效;限制同一種農藥的使用次數,嚴格掌握用藥安全間隔期,防止果實農藥殘留量超標。
著重抓好三個環節:一是清園,在金柑采收完畢后,進行修剪,將修剪下來的枝條清理干凈,集中燒毀,然后用20%松酯酸鈉200 倍液噴一次,借以壓低越冬病蟲基數;二是保護幼梢幼果,在春梢米粒大小時用25%吡唑醚菌酯1200 倍液噴一次,新梢抽齊至現蕊時噴一次,在落花1/3~2/3 再用腈菌唑3500 倍液或用25%吡唑醚菌酯1200 倍液每隔7~10 天噴一次,連續3 次;三是果實生長中后期用80%代森錳鋅500 倍液等噴施保護。
一般用36%聯肼螺螨酯3500 倍液或用45%聯肼乙螨酯10 000 倍液、三唑錫1500 倍液等殺蟲殺螨劑輪換使用,可達到防治效果。
矢尖蚧一年發生3 代,以剪除蟲枝為基礎,掌握在5 月上中旬重點防治第一代若蟲,用24%螺蟲乙酯3500 倍液每隔7 天一次,連續兩次即可。
尤溪金柑產區,入冬金柑進入采收期以后,可能出現雨多裂果及低溫凍害等災害天氣。所以應及時采收,避免損失。在10 月下旬或11 月上旬采用薄膜覆蓋,進行避雨栽培可有效防范多雨引發的裂果。有條件的果園采用鋼架大棚保護栽培,既可避雨,又可防凍,留樹保鮮(圖6),完熟采收,延期采收,避開上市高峰期,可大幅度增加收益。

圖6 鋼架大棚金柑留樹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