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巖
(中海石油華鶴煤化有限公司,黑龍江鶴崗 154100)
中海石油華鶴煤化有限公司一套以煤為原料、年產30 萬噸合成氨和52 萬噸大顆粒尿素的煤化工生產裝置,其中空分裝置配兩臺法國CRYOSTAR 品牌進口液氧泵,泵體與電機連接結構如圖1所示,屬于低溫液體多級立式離心泵,介質液氧溫度-186 ℃,出口壓力8.6 MPa,持續輸送高壓液氧,經高壓換熱器為氣化爐輸送原料氧氣,是裝置的核心設備之一。液氧泵電機投運后長期存在軸承使用壽命短、檢修頻繁、生產風險高等問題,影響裝置長周期穩定運行。

圖1 液氧泵結構
DOR 355L2-2-044 型液氧泵電機為德國HELMKE 品牌,額定功率315 kW,額定電流518 A,額定轉速2984 r/min,最高轉速3600 r/min,安裝方式為立式,同軸風扇自冷卻方式降溫,由ABB 品牌ACS800 變頻器調速控制,采用主泵高速3300 r/min、備泵低速1400 r/min 的運行方式,驅動端軸承采用2×7222 ETP2HUL雙軸承背靠背安裝方式,軸承間帶有平衡環,非驅動端采用6317M/C3 單軸承。
自2014 年設備投運至2017 年間,液氧泵電機軸承損壞故障較為頻繁,故障多發生于冬季低溫時期。液氧泵電機故障檢修記錄見表1。

表1 2015—2017 年液氧泵電機故障檢修記錄
鶴崗地區冬季最低溫度可達-30℃以下,雖然軸承所用KLUBERQUIET BQ74-73N 潤滑脂有耐低溫特性,但冬季低溫使軸承內油脂的流動性變差,油脂無法充分進入軸承室,長期如此易導致軸承潤滑不良而發熱,甚至軸溫驟然升高燒毀軸承。
一般在液氧泵電機加脂足量的情況下,軸承溫度短時間或長時間內持續上升,直至過多的油脂在離心力作用下逐漸脫離軸承室后,軸承溫度開始回落至正常值,如圖2 所示。

圖2 電機日常加脂前后溫度變化趨勢
液氧泵電機銘牌標注的加脂方法存在加脂量較多、加脂周期較長的問題(表2)。

表2 液氧泵電機銘牌加脂要求
加潤滑油需考慮液氧泵高轉速下對加油效果的影響,否則盲目定量加注,會造成軸承潤滑不到位或過量而長期高溫甚至燒毀。通過觀察每日軸承溫度上漲與回落呈規律性變化,受季節環境溫度變化影響,每日趨勢可能稍有差異,但依然可作為軸承溫度異常狀態的判定依據。
液氧泵在手動提速、正?;蚵撴i切泵后,隨備泵轉速升至額定的過程中,電機軸承溫度呈上漲趨勢,并隨液氧泵工況穩定而逐漸趨于平穩,再回落至正常溫度。
起吊、拆卸聯軸器螺栓前,需先用塞尺測泵體軸向定位尺寸“E”值,嚴格按“E”值對中、回裝復位。電機與泵體的配合精度高,且聯軸器為剛性,整機回裝前需水平垂直起吊,注意電機固定支架水平度,以準確將泵體插入聯軸器內。
液氧泵電機結構精密復雜,有抗低溫系統,檢修技術要求高。電機解體拆卸前,要求進行精確的機械測繪、尺寸配合數據記錄,特別是軸承與軸徑、軸與端蓋間的配合尺寸,檢修后更要按拆卸前的數據進行回裝。
液氧泵與電機間直接通過剛性聯軸器相連,泵體吊掛于電機下方,泵內無止推軸承,而電機軸承設計特殊,驅動端采用雙軸承“背靠背”安裝結構,故電機驅動端承受整體機泵的軸向推力。若配合尺寸出現問題,液氧泵長期運行后,易出現電機兩端軸彎曲、軸動平衡不達標,對電機振值、軸承溫度和使用壽命有一定影響。
近幾年的液氧泵檢修校軸檢查結果中,多次出現過電機軸彎曲問題。因此需根據液氧泵電機日常運行振值、溫度、聲音等指標分析,提前預防檢修,避免突發事故。
2015 年11 月液氧泵電機檢修期間,根據電機結構和工作原理,原設計潤滑脂由上側軸承流出供下側軸承潤滑,但實際油脂只能到達下側軸承外圈,無法到達軸承室,使下側軸承得不到充分潤滑而導致軸承損壞的主要原因,說明雙軸承供油系統存在設計缺陷。經研究分析并制定改造方案,在保證原有結構和機械強度下,改造液氧泵電機驅動端雙軸承間平衡環結構,在確保機械強度情況下,增加6 條對稱均布的圓形凹槽,凹槽同側的邊緣加工同深度的邊環,作為新增潤滑通路,確保下軸承潤滑良好(圖3)。

圖3 改造后的驅動端平衡環
利用鉆床在平衡環對應部位的驅動端端蓋外部加工一條潤滑脂通道,實現驅動端軸承雙加脂孔結構,作為平衡環改造的補充措施,實現驅動端軸承可靠潤滑。改造后驅動端軸承再未出現突發損壞問題。
原電機非驅動端無測溫點,為針對2016—2017 年非驅動端軸承多次損壞問題,改造非驅動端端蓋,增加測溫傳感器,并將信號遠傳至中控,實現與驅動端軸承溫度同步在線監控,便于掌握軸承運行狀態,提前做好預防檢維修。
2019 年8 月份預防檢修液氧泵電機,發現非驅動端軸頸、軸承滑道內存在腐蝕狀壓痕(圖4),結合FLUKE 軸電流檢測設備診斷結果分析,確認為軸電流引起的電侵蝕與槽溝。為消除軸電流帶來的危險隱患,采取以下措施:

圖4 電機非驅動端軸頸電腐蝕痕跡
(1)將原有非驅動端的6317M/C3 軸承改為電絕緣軸承6317M/C3VL0241,即軸承外圈帶有氧化鋁涂層,增加絕緣能力,避免形成軸電流回路。
(2)電機風扇罩增加方形可視窗口,在非驅動端扇葉與端蓋間的軸伸部位安裝接地碳刷,確保軸頸與機座均可靠接地,使轉軸為零電位,以消除軸電壓,并定期通過觀察,及時更換碳刷,避免產生軸電流對軸承、軸頸產生電侵蝕。
正常工況時,工藝操作人員按照廠家提供的液氧泵轉速—壓力對照表(表3)進行升速、提壓。穩定工況下,轉速、壓力保持不變,回流閥自動控制調節壓力。

表3 液氧泵轉速—壓力對照表
異常工況時,以液氧泵電機驅動端軸承溫度波動情況居多,當溫度異常波動時,立即檢查電機振值、電流,軸承聲音有無異常。若軸承溫度上升至60 ℃時,工藝手動將備泵轉速提升至2500 r/min左右,視情況做好倒泵準備,協調氣化裝置同步調節氧氣壓力,若10 s 內溫升超10 ℃,緊急停泵。當備泵轉速升至額定值后,迅速將原主泵降速至1400 r/min 觀察運行參數,可考慮接引儀表空氣吹掃降溫,必要時停機檢查。
液氧泵法蘭盤自帶的電伴熱帶功率有限,僅能防止電機軸承結霜,冬季極寒溫度期間,考慮在氧泵電機驅動端增加保溫,避免軸承溫度過低帶來的危害。
(1)改變原有電機潤滑保養方式,使用帶有數顯流量計的電動油槍,逐克緩慢加脂,驅動端改為18 g/720 h,非驅動端改為10 g/720 h,以縮短加脂周期、減少加脂量、增加加脂頻率,隨時觀察中控溫度變化趨勢,若溫度上升速率超過10 ℃/min,應立即停止加脂,回落后再加,必要時可采取臨時降溫措施。
(2)根據環境溫度變化,以0 ℃為界,環境溫度≥0 ℃時,以60 ℃作為異常溫度點;環境溫度<0 ℃時,以30 ℃作為異常溫度點,執行兩種不同的異常運行判定標準。
(3)嚴格安裝液氧泵電機各配合數據進行回裝,提高電機檢維修、回裝質量,重點是泵體軸向定位尺寸“E”值。
(4)執行液氧泵電機每日定檢定巡、測溫測振記錄,做好數據對比分析與總結。
經過改造HELMKE 液氧泵電機驅動端平衡環結構、完善軸承溫度監測、消除軸電流、優化電機管理等技術措施,未再突發液氧泵電機損壞故障。根據實際運行情況,綜合分析判斷異常原因,靈活采取可靠措施,攻克液氧泵電機運行維護難題,有效提高了液氧泵的運行穩定性,實現了液氧泵的安全、穩定、長周期運行目的,為全廠生產系統的持續運行提供了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