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悅,彭 燕,王文慧,李寧路
(1.吉首大學旅游與管理工程學院,湖南 張家界 427000;2.吉首大學圖書館,湖南 張家界 427000)
少數民族地方文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也是我們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1]。記載各民族的文明歷史、傳統技藝和民俗民情等內容的地方文獻,內容豐富、數量眾多且散佚各處。隨著地方文獻種類和呈現形式的日漸豐富,即使是有較高信息素養的研究者,全面查詢到某個民族的地方文獻也困難,公眾檢索的查全率、查準率則更低,阻礙了對少數民族的深入了解和研究。若要解決這一困境,難以依靠單一機構實現。因此,作者以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為例,基于眾包策略對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進行收集整理,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人力、財力資源,為公眾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務,滿足文化建設和科研的需要。
少數民族文化研究的進程和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民族文獻的收藏與利用[2]。在新時代民族文化弘揚中,通過共建匯聚各種類型的口述史料,是一種保護、傳承民族文化的方式。因此,收藏和研究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的機構,聯合開展協同共建,能夠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該民族傳統醫藥研究,這對于保存、傳承民族醫藥十分必要,還可為各級政府制定民族醫藥保護政策和發展規劃提供參考依據,推動區域經濟增長并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地方文獻是關于一個地區的長期歷史記錄,在范圍、類別上包羅萬象,在時間跨度上更是涵蓋整個區域文明發展的全部進程[3]。不同類型的單位、機構,由于隸屬系統、工作性質、服務對象、收藏重點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在地方文獻尤其是口述史料的建設上體現出了不同特點。因此,呼吁土家族聚居區的圖書館、民族醫藥研究所、博物館、檔案館等其他單位、機構協同開展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的共建,則可實現口述史料互補和互通,避免口述史料重復搜集,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獻資源的利用率。
由于土家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再加上經濟、地理等各種因素限制,土家族口述資源長期以來分散嚴重,許多珍貴的口述文字史料甚至已成孤本[4]。用戶查詢相關文獻,有時需要往返于多個單位,甚至需要奔波多地,受機構、地域限制嚴重。通過推動土家族口述史料共建,實現線上傳統醫藥口述資源共享,讓各機構搜集的相關文獻完整、系統地集中,節約用戶檢索時間,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為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的協同共建提供了可能。過去由于缺少軟、硬件平臺等支撐條件,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共建共享受到阻礙。但在目前的網絡技術條件下,跨區域、跨行業、跨系統之間的互聯和協作完全成為可能。因此,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的共建可以從以下四點展開。
土家族聚居的武陵山區跨多個省級行政區,不同地區、不同單位機構之間缺乏高效的溝通交流平臺。網絡時代的來臨使得信息傳播突破了傳統意義上時間空間的限制,通過網絡可以輕易實現多點間的即時信息傳輸,加快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共享速率。
簡單的多點傳輸并不能滿足信息的復用性要求,每次傳輸都需要重新進行一次點到點的通信,這對網絡負載的需求將是巨大的,也不契合武陵山區的實際情況。“云”這一概念的出現,則剛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在網絡上搭建一個云平臺,各機構、單位將已搜集的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同步至平臺,從而將原本零散的“點”通過網絡匯聚成一個“面”,達到信息資源的高效整合。
搭建一個面向眾多用戶的云平臺并將各區域信息資源同步至云端,所需要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單由某一機構或單位負擔是不現實的。同時,如果僅由某一機構或單位派遣人員進行武陵山區少數民族地方文獻收集,耗時長且未必能收集齊全。平臺部署在云端,則可以實現不同區域、不同機構同時進行對平臺的同步建設,極大地提高了平臺的建設效率。
在平臺的搭建與后期運營過程中均涉及對海量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的處理。如果采用傳統模式雇傭人力資源將是一筆較大的開銷。協同共建是為了更大范圍收集更多的少數民族地方文獻,目的是進行地方文獻共享,本身具有很強的公眾參與性。協同共建項目中的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更新、增長與變化極快,單靠少數參建人員無法及時做到高效地維護與更新。而眾多商業和公益眾包模式的成功證明,大眾參與是完全可行的。基于這樣的考量,平臺在搭建和后續運營過程中采用眾包策略,節約人力資源的同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協同共建分“成立共建團隊”“搭建共享平臺”“共享平臺運營”三個階段實現,如圖1所示。

圖1 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協同共建實施流程
土家族世代聚集的武陵山區是一個多省交界、經濟相對比較落后的區域,共建共享工作難以依靠單方力量推動,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的共建需要多家單位、個人共同參與,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的搜集者、研究者和利用者暫時也難以建立穩定的聯盟整體穩定推進,目前應以項目合作為主,逐步深化合作直至建立共建共享聯盟[5]。因此,協同共建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共享平臺就需要成立一個項目合作團隊,由項目合作團隊統一制定共建共享規則及發布任務。然后,邀請武陵山區不同機構、組織作為眾包中介參與共建,依托網絡平臺在建設過程進行組織、管理和協調。
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協同共建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共建團隊在設計出共享平臺的基本框架后,以傳統的招標形式雇傭技術工程公司實現技術層面的平臺框架搭建。許多文獻共享平臺在建設初期受到高度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但完成前期工作并投入使用后,就不再持續開發[6],為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在武陵山區協同共建上,平臺后續的更新與維護也可以采取眾包策略。一方面是因為雇傭專業團隊費用過高,另一方面是一個好的數據庫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及時調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2.1 平臺更新與維護
當平臺需要更新或者維護時,在共享平臺的首頁發布任務,擁有相關技術的用戶在接受任務后,將收到平臺發送的郵件或短信,郵件中包含一個堡壘機IP地址以及一個具備相應權限的臨時賬戶。用戶以該賬戶登錄堡壘機會臨時獲得對任務所涉及到的部分數據的操作權限,然后用戶即可在規定時間內對相應數據執行自己所接受的任務。基于安全性的考慮,登錄堡壘機時采用https等加密協議防止堡壘機賬戶信息被非法竊取,賬戶將在任務截止日期或任務被驗收完畢時自動注銷,同時會在后臺數據庫留存相應用戶的賬戶信息,確保能依據堡壘機操作記錄和用戶賬號對應表實現將每個時間點的數據操作精確到個人。
3.2.2 安全性保障
由于平臺采用眾包模式運營,數據操作人員不固定,難以保障信息資源的安全性,所以平臺需要嚴格執行用戶實名制認證,確保每個賬號對應到個人。一方面在用戶接受任務后郵件發送堡壘機IP地址和賬號,用戶通過臨時賬戶登錄堡壘機,堡壘機中已對該賬戶權限及可操作資源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并可記錄賬戶的各種用戶行為,實現用戶層面的信息安全保障。然而基于網絡的開放平臺還可能面臨惡意網絡入侵的風險,因此在平臺建設時就應該在網絡中部署防火墻,入侵防御系統IPS等安全設備實現網絡層面的安全性保障。另一方面平臺需進行容災措施,定期對信息資源進行備份,確保數據被破壞時能夠及時恢復到之前的某一時間節點。在每次任務中用戶的操作都將被記錄,確保在發生問題時能夠第一時間找出問題所在并落實到相關責任人。如果查實用戶存在惡意破壞信息資源的行為,平臺將對用戶進行相應處罰,并將該用戶納入平臺任務領取黑名單,禁止其以后發布、接受各種任務。
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共享平臺框架搭建完成后,就需要展開平臺的運營,平臺的運營主要包括設計眾包服務業務流程、制定平臺激勵機制以及對平臺進行宣傳推廣。
3.3.1 業務流程
各機構、組織以及個人在注冊成為平臺的用戶后,都可以通過共享平臺內的互助交流模塊發布任務,該模塊主要負責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的求助與共享。
若是用戶需要某種口述史料,在平臺發布任務,已搜集相關口述史料的其他用戶領取任務后,分享口述史料到平臺,即該任務完成。若是用戶已搜集到某類口述資源,任務完成后就涉及到對任務的驗收,任務發布者對分享者提供的文獻契合度、任務完成速度進行初次評分。當其余用戶瀏覽到這部分信息資源時可對其進行二次評分,平臺通過算法智能實時計算并修改該任務的綜合分。
3.3.2 激勵機制
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共建需要眾多活躍的用戶參與,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共建,長久地保持平臺的活力與吸引力,則需要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鑒于參與共建的用戶要以學術專業人員為主,對于這個群體來說,分享知識的成就感有時更勝于對物質獎勵的重視,因此,獎勵方式可以以滿足用戶的榮譽感為主。采用設置積分等方法來激勵用戶的活躍表現,接收任務越多,收獲評價越高的用戶,用戶積分也越高,用戶積分直接影響賬戶等級和賬戶權限。對用戶劃分等級的同時,也可以借鑒百度知道的模式,引入虛擬貨幣,不同任務對應不同的虛擬貨幣值,完成后平臺將向用戶發放虛擬貨幣作為任務酬勞,貨幣主要可用來發布懸賞任務。
3.3.3 平臺宣傳
要想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參與平臺的建設,首先必須對不同行業、不同機構以及廣大群眾進行大力宣傳,提高平臺的知名度,讓更多人認識到搭建這樣一個平臺的重要意義。讓眾多機構、單位以及個人用戶了解和熟悉共享平臺,進而能從這個系統中體會到切實的方便性和有效性。用戶有了使用的滿意度后,才能有更好的積極性和忠誠度來參與建設,形成良性循環。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擴大宣傳力度。一是將平臺鏈接掛在各單位、組織官方網站的醒目的位置,增加平臺面向用戶的機會。二是在各機構、單位盡可能利用授課和舉辦講座的機會向用戶當面宣講和介紹平臺的內容和使用方法,加大平臺宣傳力度,引導專業用戶使用和參與建設等[7]。加強平臺的宣傳力度,提高宣傳頻率,不僅可以擴大未來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共享平臺的用戶群體,也可以調動地方文獻的收藏者、研究者和利用者參與平臺建設以及平臺運作的積極性。
將眾包模式引入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的共建中,是對跨地區、跨單位協同建設少數民族地方文獻資源的一種新的思路和大膽構想。土家族傳統醫藥口述史料協同共建是一項長期工程,只有不斷依托先進的信息技術,借鑒成功的管理模式,合理規劃,統籌建設,才能夠以較低的成本達到文獻資源最大化利用,在建設完成后實現文獻資源大范圍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