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 王偉
交通強國是我國近年來大力發展和推進的強國建設戰略。智慧港口作為借助物聯網、云計算等智慧技術手段的現代港口,在交通強國的戰略下,應當進一步加強建設,構建智慧港口指標體系,建設信息化、智慧化的現代港口。本文基于智慧港口的內涵,對國內外智慧港口指標體系進行對比,從而構建我國智慧港口指標體系,以期為建設我國交通強國做出貢獻。
在交通強國戰略下,港口的發展也逐漸向智慧化邁進。智慧港口的建設使港口的信息處理更加便捷、迅速,并且能為港口服務提供支持。但由于我國智慧港口發展較晚,目前各方面的發展仍不夠完善,因此,有必要構建智慧港口指標體系,并依據此分析當前智慧港口的建設情況和存在問題,從而在接下來的建設和發展中進行調整和優化,建設更加完善的智慧港口。
在智慧港口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各國的港口管理制度和發展情況(圖1所示)存在差異,因此,在不同國家智慧港口有著不同的內涵和意義。我國普遍認為智慧港口是進行關鍵數據計算分析、協調與連接各種資源,并對港口進行管理的運維型港口系統。在國際上,智慧港口主要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可以高效地利用資源進行智慧化運營的港口。

在交通強國的戰略下,目前國內的智慧港口指標體系主要可以分為六部分,分別是基礎設施、運營管理、物流服務、創新服務、信息服務、港口可持續發展,同時各部分設立下屬的多個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整個指標體系按層級和類別分類,呈樹狀結構。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使物聯網、信息處理等技術的發展更為快速,并在港口物流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對國外智慧港口發展情況的了解,目前國際智慧港口指標體系主要可以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港口運營、能源消耗、環境污染,視各國發展水平的不同,三種指標的比例有一定差異。
根據國內外智慧港口指標體系的基礎信息,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國內智慧港口相比更為注重運營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而國外智慧港口相對更加注重港口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根據對張勝全、李洪亮關于智慧港口指標體系構建的研究結果的分析,可得出相比國外的智慧港口指標體系建設,國內關于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指標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仍有待提高。
在交通強國戰略下,為建設符合發展需求的智慧港口指標體系,應當結合當前國內外智慧港口指標體系建設情況,吸取其體系建設的優點,改進不足。基于此,本文將智慧港口指標體系框架分為六部分,并在其下細分多個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以此作為后續指標評價的基礎。
本指標體系結合了當前智慧港口所使用的各項技術、港口本身的基礎建設及相關工作、國家發展要求目標等因素。圖2為智慧港口指標體系建設框架。

1.智慧港口基礎設施
智慧港口基礎設施指標包含內容見圖2。在交通強國戰略下,港口必然向智慧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因此,本指標體系中主要衡量與智慧化建設相關的基礎設施指標。各指標的三級指標考量的主要是二級指標的質量與建設情況,由于不同智慧港口主要使用的網絡類型不同、平臺建設情況不同,因此實際進行指標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三級指標可根據實際情況劃分。
2.智慧港口技術應用
智慧港口技術應用二級指標見圖2,此指標下屬的二級指標主要是各種智慧港口應用到的新型技術,其三級指標主要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技術綜合應用水平,第二類是技術對應的系統數量。通過將兩類三級指標的實施情況進行考察和分析,即可得到智慧港口技術應用指標的建設情況。
3.智慧港口生產、管理與服務
智慧港口生產、管理與服務指標下二級指標主要是生產指標、管理指標和服務指標,其下的三級指標以港口日常的相關生產、管理、服務工作為基準,評定其智慧化建設程度,以港口管理指標下的三級指標設備設施管理為例,傳統的設備設施管理主要是通過人工或計算機錄入這種設備借還、設施質量情況,在交通強國戰略下的智慧港口建設中,可通過港口一卡通等快速登記錄入設備使用信息,由計算機自動計算需要定時維護的時間,部分設施的檢查可通過攝像頭等識別完成,從而實現對港口智慧化建設的評價。
4.智慧港口人員技術水平
交通強國戰略下,除需加強交通方面的建設,還應注重此方面人才的情況,基于此,設置指標智慧港口人員技術水平,以其下屬的二級指標學歷水平、技術水平、培訓水平來評定人員的技術水平,以人員水平推動港口智慧化建設發展[7]。
5.智慧港口信息化投入
根據對國內外智慧港口指標體系建設情況的對比和分析,可以得出我國智慧港口的能源管理和環境管理還不夠完善,因此,此項的信息化投入主要是能源信息和環境污染信息,通過對此兩項指標的評價與分析,輔以港口對此的重視度指標評價,從而推動港口新能源的應用。
6.智慧港口軟環境建設
智慧港口軟環境建設指標可分為內部人員認知、外部人員認知、愿景與規劃、智慧港口軟環境四方面,此指標體系主要是為了評價智慧港口在建設過程中的內部認知度、社會認知度、未來發展等,以此來評判智慧港口的建設是否符合交通強國戰略的預期。
智慧港口的評價方法主要有計算、測試、考察、調查、統計等,具體應根據指標的特征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對于可量化并且可以通過工具測量、測試的指標,如網絡帶寬、技術對應平臺建設數量等指標,可通過儀器測算和數據統計完成;對于不可量化并且比較抽象的指標,如平臺建設水平、環境管理信息化投入程度等,可邀請專業人員進行評測,同時,可以請相關專家和專業人員制定指標衡量的相關標準,用以港口內部的自測;對于認知度、重視度類主觀性較強的指標,可通過問卷調查、數據統計等方式進行評價。
根據上述的指標體系框架、指標說明和評價方法,可將港口的智慧化情況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級是港口的智慧化建設已經基本健全,并且已經制定了智慧化發展的愿景及相關計劃;第二級是已有明確的發展規劃和定位,但各類設施仍然在建設中;第三級是對智慧港口建設已經有初步的認識,但未開始相關的建設,或已開始初步的建設;第四級是對智慧港口沒有明確的認知,也沒有開展相關的建設。在實際的等級劃分中,應以評價結果為標準,以港口的實際發展情況為參考,在每一級上額外增加A、B、C三個等級,用以評價港口的實際發展情況。
在交通強國戰略下,需要加快智慧港口的建設,與此同時,對智慧港口建設水平的科學評價也至關重要,其不僅能評價當前智慧港口的建設情況,還能依據評價的結果進一步針對性地優化智慧港口建設。基于此,本文依據綜合性原則、典型性原則等指標構建原則,建立智慧港口指標體系框架,結合評價方法進行等級劃分,從而完成智慧港口指標體系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