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靜 劉 仁 東為富 劉曉亞 陳明清
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當前,新材料是“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領域,被列為《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基礎產業。可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對中國成為世界制造強國至關重要。材料工程是材料的制備、加工成型等工程技術領域的總稱,是材料生產工藝和設備的設計基礎。目前,我國新材料產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對材料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該領域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受到社會的廣泛青睞,而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是滿足這一需求的重要途徑。專業學位研究生是我國教育部于2009 年提出的另一種研究生教育形式,專門為培養特定職業的高層次專業人才而設置,與學術型學位研究生并列。學術型學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以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為主,以學術研究為導向,注重理論研究;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養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其培養過程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
第一,由于設置時間相對較短,專業學位研究生遠不及學術型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體制成熟。因此,很多高校的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大多參考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模式,無論是在論文選題還是在課程設置方面,都比較重視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作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最重要的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卻沒有得到重視,其大多沒有企業實踐環節,就算有也往往流于形式。尤其是在論文選題上,部分指導教師受自身的學術背景和經歷的限制,沒有根據材料工程專業學位教育的實踐能力導向設置合適的題目,出現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論文選題不加以區分的“混養”現象,論文題目與內容脫離材料企業實際的問題比較突出。
第二,受現有高校考評體系的影響,部分高校的師資隊伍還是以學術型教師為主要教學力量,且高校教師大多是博士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任教,相當于是從高校到高校,其長期沉浸在學術型的培養模式中,缺乏企業經驗,工程實踐經驗和產業背景相對不足,不利于專業學位研究生知識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師、高級技術人員往往受學校體制等方面的限制,難以進入高校任教。
第三,缺乏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和相應的管理制度,急需探索一種適合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新模式。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是企業與高校產學研合作的重要平臺,也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創新實踐基地。在導師的指導下,研究生進入企業工作站開展技術創新和工程實踐,這不僅能加強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還可以提高其職業素養,達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質量,使研究生教育能更好地促進科技進步,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為了解決上述材料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問題,進一步發揮研究生工作站作為創新實踐基地的功能,我們提出將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設與材料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結合起來,打造以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為依托,以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為根本目標,促進高校與企業聯合開展科研工作和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建立校企聯合培養材料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徑。
1.項目組圍繞國家對材料工程人才的需求,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兼顧專業基礎和工程應用,對研究生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在專業學位課程方面,開設高聚物結構與性能、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功能高分子材料、聚合物研究方法等核心課程,注重夯實學生專業基礎和實際應用,讓他們全面了解學科和行業的發展動向,并定期邀請研究生工作站的工程管理技術專家到校授課。
2.在課程學分的分配上,設置專門的生產實踐課程學分,加強專業實踐環節。工程碩士研究生與校內、校外導師共同制訂《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計劃》,且規定實踐環節的累計實踐時間不得少于6 個月。在專業實踐結束后,研究生可在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統中提交考核表,經實踐單位、導師、學院審核即可獲得6 個學分。未參加專業實踐或實踐考核未通過的學生,不得申請畢業和學位論文答辯。
3.邀請企業導師和研究生工作站的工程管理技術專家為專業學位研究生開設課程。在課程階段就讓企業導師介入研究生的培養,將其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和復雜工程問題案例融入課堂教學,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加強理論與工程實際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增加學生的工程經驗,讓學生了解行業現狀,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加強工程師的工程倫理教育。
4.明確規定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范圍。學生應緊密結合所在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具體情況,注重選題的工程性和應用性,并重點解決生產實踐過程中的關鍵科研難題。指導教師應對論文的選題、研究內容、可行性、應用價值嚴格把關,并且由不少于3 位碩士生導師和1 位企業專家對其論文選題進行充分論證和評審。
導師在研究生的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來說,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的作用同樣重要。校內、企業導師的指導水平以及兩者相互配合的程度直接決定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高校一方面要鼓勵校內導師以多種形式和渠道參與行業企業實踐(如掛職鍛煉、擔任科技顧問、進入研究生工作站指導等),承擔企業項目,與企業開展合作,以此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提升校內導師的指導水平。另一方面,可依托企業研究生工作站,鼓勵校內、企業導師聯合申報科技攻關、產學研、成果轉化等各級科研項目,通過共同參與新產品的研發以及企業生產難題的公關、技術的升級改造等,加強雙方的交流與合作,在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指導過程中進行有效的配合,各司其職,發揮雙導師各自的優勢,共同培養高質量的專業學位研究生。
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無論是人員構成還是運行機制都異于高校,因此須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機制。可由高校和設站企業共同組建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委員會,對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運行進行監督和管理,規范研究生進站、出站程序,并在人員與設備管理、教學實訓、安全保障等環節制訂一系列詳細的管理制度,從而更好地規范在站人員的教學實踐和科研,確保進站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由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制訂進站研究生的研究課題工作計劃,提交工作站管理委員會。研究生在站工作期間,企業導師要切實履行對研究生的指導職責,校內導師也要保證每月不少于1 次到站指導學生。工作站管理委員會要定期對進站研究生的工作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研究生的工作表現和課題研究的完成情況,考核結果存入學生在站檔案,并報學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備案。
研究生進入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后,主要由工作站負責管理和考核,由校內導師、企業導師及工作站相關管理人員組成考評小組,督促學生認真完成實踐和課題研究任務,對進站研究生在站期間的表現、學習態度以及課題的進展和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并形成考核報告。高校組織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論文評審和畢業答辯時,應充分考慮研究生工作站的考核報告,且在論文評審專家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至少要有1 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企業人員。
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材料工程專業碩士學位點源于無錫輕工業學院(江南大學前身)的膠體與界面化學、塑料成型加工和包裝工程等學科,于2011 年起開始招收研究生,每年招收人數為30~50 名,培養方向包括涂料科學與技術、高分子材料加工、功能材料、納米材料等。近年來,為了更好地培養材料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學院有針對性地結合了三角材料產業優勢,與省內多家大型橡膠、塑料、涂料、微電子材料、包裝材料企業開展廣泛合作,與企業共建了“江蘇省多功能共擠薄膜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高分子復合包裝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合成樹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發中心。與此同時,還共建了15 個江蘇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其中設在江蘇廣信感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陰升輝包裝材料有限公司、江陰寶柏包裝有限公司的3個企業研究生工作站被評為江蘇省優秀企業研究生工作站。
以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為依托,培養材料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一方面發揮了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優勢,有效利用了企業資源,能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應用導向性,提高培養質量;另一方面也可為企業選拔和儲備人才,對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儲備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人才培養和企業創新發展的雙贏局面。
第一,提高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和培養質量。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是一種“教學—科研—生產”協作式模式,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實現了教學、科研與生產的統一。對研究生來說,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為他們提供了寶貴的實習平臺,讓他們學以致用,更腳踏實地,增強了他們對企業生產和科研工作的深度了解,讓他們更早地融入社會,也為他們將來走上實際工作崗位奠定了基礎。近5 年來,我們與企業研究生工作站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近50 人,在站的這段經歷,也為他們的求職履歷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近幾年學院培養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就業狀況良好,其中80%的研究生進入巴斯夫、科思創、德國漢高、陶氏化學、東麗纖維、煙臺萬華、中石化、金發科技、江蘇三木集團、三棵樹、深南電路等著名企業工作。
第二,擴大了教學科研資源,強化了教師的工程實踐背景。傳統的教學資源大多是基于教師、教室和文獻,而依托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教學資源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學校內部。這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提供了穩定的校外實踐平臺,為理論聯系實際提供了良好環境,實現了校企資源共享,減少了學校的資源投入。此外,這加強了教師與企業的溝通與交流,高校導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形成了密切合作關系,豐富了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本專業近3年來有5名青年教師榮獲江蘇省“雙創計劃”科技副總的稱號。
第三,提升了企業的研發力量和水平。一方面,一些優秀的進站研究生畢業后會留在企業工作,這成為人才輸送的一條捷徑,有效地解決了企業“引才難、留才難”的問題。特別是這些研究生實習期間已熟悉企業,無須再上崗培訓和磨合,往往能成長為技術骨干。近5年來,本專業已有近30名材料工程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后進入上述15家設有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的企業工作,他們的加入提高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得到了企業的廣泛贊譽。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臺解決企業基礎研發能力欠缺、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
企業研究生工作站不僅是高校與企事業單位進行產學研合作的基地,也是共同培養材料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優質平臺。依托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培養材料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可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導向性,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實現企業和高校的雙贏,這是值得探索的材料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