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縣稻蝦產業發展服務中心(413200) 王敏

1.田塘選擇與建設時間種養田塘要求地勢低洼,冬、春水源方便,含沙量低于20%(含沙量高只適用于商品蝦養殖),電力、道路較為便利,田塘開闊通風,周邊障礙物少,盡量南北向。收完水稻至翌年2月開挖田塘,宜早不宜遲。
2.田塘建設標準單個養殖單元(田塘)以2公頃左右為宜,盡量南北向,利于通風。以開挖圍溝為主,如果田塊小,可依地形開L型或U型蝦溝。蝦溝寬深適中,寬2~4米,面寬底窄,深1~1.5米。外埂面寬1~1.5米、高出田面0.8~1米,田面能保水0.5米以上。坡緩角圓,坡比1∶(2~3),養蝦季常期水位線下0.1~0.2米盡量設置有平臺或保持緩坡。稻作區內埂寬0.5~0.6米、高0.3米。寄養田可無蝦溝,只做外埂,但要能保水0.5米深。進排水設施完善,埋設管道或硬化,盡量埋設插接U型管道排底水,水泵、管道等進水都要用80~100目網進行過濾。施工時分層夯實堤埂和管道周圍,要求保水性良好。堤穩圍固,防止堤埂垮塌、漫水,防止小龍蝦逃跑。開挖時,蝦溝面積控制在10%以內。
稻作區按丘塊筑實內埂,盡量維持原有丘塊及水系,不能維持原有丘塊的必須重新平整,設置與蝦溝分開的進排水系統,實現稻蝦用水分區,有利于稻作時田間管理,保證肥、藥使用效果,減少肥、藥使用對小龍蝦生長的影響。
1.稻蝦并重作為水稻主產區,稻蝦田必須發揮糧食主產功能。栽培水稻,除了可以獲得種糧效益外,還可通過充分露田曬田等措施,氧化塘底的小龍蝦殘餌、糞便和淹水條件下形成的有毒有害物質,將氨氮、亞硝酸鹽等變成水稻可吸收的營養,曬田時可借助陽光殺滅小龍蝦致病菌,減少使小龍蝦致病的病原體,從而化害滅菌,一定程度上恢復小龍蝦新塘的高產能力。此外,稻草可以為蝦苗提供越冬場所,秸稈分解后可為小龍蝦提供部分餌料。稻蝦生態種養不能盲目推遲季節,必須提早養蝦種稻,實行水稻正常季節生產,有利于獲得小龍蝦、水稻在產量和效益上的雙豐收。
2.種養時間安排因季制宜,選擇最宜季節生產優質高產稻蝦產品。一般前一年10月至當年6月養殖蝦苗,6月中旬至10月上旬種植水稻,水稻種植期間蝦溝養殖種蝦。
1.育養分離,留足種蝦養殖面積6月中旬,根據育養分離需要,按1∶(2~4)的比例,選擇水源好、保水能力強、早收稻的田塘,用于種蝦養殖。養殖農戶只有一處田塘,無法實現育養分離的,建議改造,或者以后適量籠捕,控制種蝦密度。非育苗田塘,利用梅雨季節大量降雨、水稻抽穗灌大水時捕盡,或清理干凈。
2.調節水質,合理布局蝦溝水草落水后,蝦溝改底培菌1次,并補充少量黃腐酸鉀等。播種或插秧后,用沸石粉澄清水質,再改底解毒培菌,以后每15天1次,結合水稻灌溉多換水,預防藍藻發生,改善種蝦生長的水體環境。藍藻發生嚴重時,換水不便但有電力條件的,可在非用藥用肥期,將蝦溝水抽入田面,對角線排出,既能為水稻提供肥料,又可過濾富營養水體,凈化水質,實現稻蝦循環用水。蝦溝無沉底水草的,可于溝邊補充少量水花生,為種蝦今后打洞發育創造陰涼環境條件。
3.控制密度,保證種蝦的數量和質量蝦溝落水后至7月,小龍蝦密度過大,可趁大量降雨或灌水后,適量捕撈中小規格小龍蝦上市,既能降低種蝦密度,還能產生一定經濟效益。非育苗區則通過各種措施捕凈,將捕撈的大中規格小龍蝦適當補充到育苗區作種蝦。8月中旬,水稻抽穗灌漿灌大水時小龍蝦活動會比較旺盛,可放置適量甩籠,每個甩籠超過1~1.5千克的,可捕小留大,疏除少量弱小劣質種蝦,降低種蝦密度。8月底,觀察打洞數量,要求溝埂單邊每米一個洞,掏洞有中等規格種蝦,少于此標準的,每667平方米可補充或互換其他田塘大規格種蝦1~1.5千克,優化種蝦質量,爭取每667平方米種蝦保有12.5~15千克。
4.合理投喂,促進種蝦發育每間隔3~5天,每667平方米蝦溝投喂發酵的豆粕、玉米粉混合物1.5~2千克或黃豆0.5~1千克,提高種蝦體質,促進性腺發育。8月,根據小龍蝦的打洞發育和攝食情況,及時停止投餌。
5.曬溝清雜,做好育苗準備7月底至8月上旬,結合水稻曬田,可適當降水曬溝坡,促進種蝦性腺發育。9月中旬,水稻灌漿時,開始分步降水,每天以10厘米為宜,有利種蝦于濕泥中分層掘洞,直到排干蝦溝底水。曬溝要求曬至溝底發白開裂,泥不陷腳。蝦溝降水至30~50厘米時,每667平方米水面用茶枯15千克,加3%食鹽浸泡24小時(水量不宜過多,以剛沒過茶枯為宜),第二天把浸泡后的茶枯于水面撒施。維持二三天,清雜后要求撈除死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