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縣農業農村局(413200) 李木華

青蛙紅腿病是幼蛙和成蛙的常見病,其中成蛙更易發此病。該病多在3—10月份流行,以7—9月份為高峰。當飼養密度過高,水環境變差或者青蛙皮膚受傷時,極易發生此病。該病傳染性強,發病快,死亡率高。
病蛙精神不振、頭部伏地、不喜活動、腹部膨脹、后腿水腫呈淡紅色,后肢無力顫抖。病蛙腹部和腿部出現點狀出血,嚴重時擴大為紅色潰瘍,并可感染至肝、脾、腎等部位,使組織壞死,導致青蛙死亡。
1.預防在引進蝌蚪、青蛙時要檢疫,避免帶入病原體。控制養殖密度,每667平方米放養1400~1600只。科學投喂優質飼料,增強青蛙體質,及時清除剩余飼料,定期換水,保持水質良好。每月定期消毒2次,每立方米水體用2克漂白粉溶解后全池潑灑。
2.治療①有初發病青蛙的池塘,每立方米水體用0.15毫升復合碘稀釋后全池潑灑,隔日再施用1次,連用2~3次。②用甲砜霉素與飼料混合后投喂或在顆料飼料上噴少量水后再把此藥粉均勻撒在飼料上,用量為每1000千克青蛙用藥500克,每天2次,連用3天。③每千克飼料用氟苯尼考、鹽酸多西環素、膽汁酸各2.5克,均勻撒在噴水后的顆粒料上進行投喂,每天1次,視病情輕重連用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