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縣茅市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421115) 全小青
衡 陽 市 畜 牧 水 產 事 務 中 心(421001) 王亞 王琴
1.地域范圍“寺門前豬”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為衡陽縣洪市鎮、大安鄉、曲蘭鎮等25個鄉鎮(園區)所轄的443個行政村。寺門前豬已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名錄》。衡陽縣已逐步形成集保種、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寺門前豬產業鏈,年出欄12萬頭。
2.品質特征寺門前豬為中等體形豬,兩頭黑毛,其余為白毛,額部有白毛形成的星,乳頭數6~8對,頭型分為獅子頭型及勺筒嘴型,全身略呈圓桶狀,耳中等大小、下垂,頸粗短,背部稍平直,腹部略下垂,臀部稍傾斜,大腿較豐滿,全身被毛粗稀,皮稍厚。肉色鮮艷,呈淡紅色,色澤均勻,表面有光澤,大理石花紋明顯,脂肪潤白。
3.保種選育衡陽縣寺門前豬保種育種領導小組,依托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和湖南農業大學,積極開展飼養、屠宰試驗,進行肉質檢測、基因檢測,充分運用現代遺傳育種技術進行保種育種,組建了12個血統進行保種選育,已選育到了第三代。
4.生產管理①養殖場環境。應選擇開闊、平坦、高地勢,氣候干燥、背風、向陽、水質良好、排水方便、無污染的上風區。②飼料與營養。飼料原料及添加劑選擇應符合《無公害食品畜禽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使用準則》(NY5032—2006)的要求;其營養水平不低于《豬飼養標準》(NY/T65—2004)的要求。③科學飼養管理。夏季降溫,冬季保暖,減少應激,重視豬群福利,增強豬體抗病能力,并堅持健康檢查制度。④高效生產。養殖場采用先進的遺傳育種、營養配比、疫病防治等技術,提高生產水平和效率,種母豬年產2.5 窩、產仔 16~20頭,料肉比2.7~2.8,平均瘦肉率在58%以上。過去一個勞動力年養豬100~200頭,現代化養殖場人均能養殖2500~4000頭。⑤做好疫病綜合防控。養殖場大門、生產區入口和豬舍外、行政工作區等區域的消毒工作必須做到常規化、制度化和規范化,杜絕外來病原侵襲。建立生豬防疫檔案,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如口蹄疫、高致病性藍耳病等疫病的防疫。生產人員應勤洗手、穿工作服和膠靴、戴工作帽,嚴格落實防疫制度。
5.產業發展2018年10月,衡陽縣寺門前豬養殖有限公司成立后,實行“公司+基地+家庭農場”的生產模式,全力打造寺門前豬產業園,實行飼養、屠宰、貯存、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發展。2019年11月,寺門前豬核心場、擴繁場和污水處理工程開建,2021年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其中擴繁場(建筑面積11000平方米)、核心場(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用于寺門前豬的保種、選育和各項試驗,兩個場年存欄母豬600頭、公豬41頭,年出欄寺門前豬1萬余頭。
下一步,衡陽縣將積極探索更優的發展模式,結合產業扶貧政策,以共贏的理念,打造產業園,促進寺門前豬產業發展,將帶動上百個家庭農場和養殖戶增收致富,實現年產值過億元,為推動衡陽縣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