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農業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提起龍順英,祁東縣過水坪鎮牙泉村的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因為近年來牙泉村精神風貌和經濟狀況的好轉都與她有著莫大的關聯。龍順英不僅是牙泉村的黨支部書記,也是祁東縣牙泉農機農技種養合作社理事長,2021年她榮獲“湖南省十佳農民”稱號。
牙泉村是傳統的山區農村,農業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較差,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多年來,散亂的傳統農業種植模式導致農業現代化程度低,土地收益差,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多數青壯年選擇外出打工,擱荒土地日益增多。龍順英看不下去了,2010年開始開墾20余公頃荒山種植油茶,流轉13.3公頃水田種植水稻,并聘請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婦女務工,根據工作性質和時長每天給他們發放50~150元不等的勞務工資。這樣既解決了田地荒蕪的問題,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在她的帶動下,村里人人有事做,個個有活干,牙泉村成了遠近有名的“巾幗示范村”。在她的組織帶動下,村里的荒山都被村民開墾出來種上了油茶樹,祁東縣牙泉農機農技種養合作社也順勢成立了。她還帶領社員從本村走出去,到相鄰行政村流轉土地種植油茶和水稻。截至2021年10月,該合作社共流轉稻田130多公頃、已投產油茶山130多公頃,大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收益率,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在龍順英的模范帶頭下,牙泉村大量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開始回村創業,并涌現出了一大批種植大戶。
“靠天吃飯這種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弊端,在規模種植中逐漸顯現出來。”龍順英說。水稻收割后遇上連續陰雨天氣就會影響糧食質量,從而造成經濟損失。她經過考察調研發現,不光是本村的糧食產后風險高,其他鄉鎮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龍順英下定決心,于2015年籌資建成日烘干量310噸的谷物烘干中心,2017年建成標準化庫容量4200噸的糧食儲存倉庫。這解決了糧食產后積壓和難以存儲的問題,大大減輕了祁東縣種植大戶的后顧之憂。目前,該烘干中心每年可烘干稻谷10000噸以上,給本村種植戶和周邊種糧大戶吃下了“定心丸”。
多年來龍順英一心撲在村里的事業發展上,在發展本村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變村容村貌、改善村級經濟狀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多次獲評“優秀共產黨員”“先進黨務工作者”稱號,2020年被評為湖南省種糧大戶、衡陽市十佳新型職業農民,2021年被評為“湖南省十佳農民”。“龍書記這個人,我還偏就服她,她做事認真、扎實,盡全力為村民做事。”村里的會計王志雄說起龍順英,贊不絕口,“她這人有能力,沒私心,一心一意為村民謀幸福。”
說起未來的打算,龍順英信心滿懷。她表示將繼續肩負使命,以發展牙泉村為己任,以帶動農民增收為最終目標,依托地形優勢搭乘電子商務的快車,因地制宜構建生態農家樂旅游格局,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奮力延長產業鏈條和提高產品附加值,積極推動牙泉村種植模式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為構建和諧牙泉、生態牙泉、經濟牙泉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