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孔利,林 鵬,劉學濤,鄭 皓,劉 義,于素華,王明林,丁玉軍
(1.沂南縣檢驗檢測中心,山東沂南 276300;2.山東省果蔬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山東沂南 276300;3.臨沂市檢驗檢測中心,山東臨沂 276000;4.臨沂市婦幼保健院,山東臨沂 276000;5.山東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泰安 271000;6.山東省萊西市望城街道辦事處,山東萊西 266601)
食品安全問題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根本問題[1],近幾年備受社會關注,關乎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也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幸福安康[2]。從國內“三聚氰胺”事件到國外“毒雞蛋”“牛肉摻馬肉風波”事件等都反映出食品安全仍存在隱患這一事實[3],雖然國家也陸續出臺《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2022)》《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管理辦法》及實施條例,加強了食品監管力度,加大了食品安全抽檢力度和頻次,但食品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
目前國家已將食品安全納入黨政同責考核,對“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的質量安全實現省長負責制[4]。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作為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5],列入各級政府每年的重點工作中,要求及時向社會公布抽檢結果,對抽檢數據進行分析,挖掘潛在的風險,進行食品安全風險預警,提升監管水平,保障舌尖上的安全[6]。本研究以沂南縣為調查對象,通過對該縣2021 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數據的匯總分析[7],從產品種類、項目合格情況等方面進行深入挖掘,為政府相關部門實施靶向抽樣、精準監管和風險防控提供參考,讓人吃得放心、吃得安心[8],從而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促進我國食品行業全面發展[9]。
本實驗所有樣品來源于沂南市場生產、流通、餐飲等環節,主要有畜禽產品(豬肉、雞肉、雞蛋、生鮮乳、鴨肉、兔肉)、蔬菜、水果、肉制品、速凍食品、水產制品、水產品、白酒、糧食及谷物加工品、植物油、動物油脂、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糖果、面筋制品、鴨血制品、包裝飲用水、掛面、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糕點、飲料、蛋制品、月餅、罐頭等。
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相關檢測方法。
采用Excel 2010 進行數據統計與作圖。
2021 年,沂南縣檢驗檢測中心共承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3 427 項目,檢出不合格樣品10 批次,不合格率0.29%。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承擔農產品監督抽檢任務1 000 批次,檢出不合格樣品1 批次,不合格率0.1%;二是承擔畜產品監督抽檢1 393 批次,檢出不合格樣品6批次,不合格率0.43%;三是承擔食品監督抽檢974 批次,全部合格;四是承擔水產品監督抽檢50 批次,全部合格;五是承擔林產品監督抽檢10 批次,全部合格。具體產品種類明細見表1(見下頁)。
由表1 分析得出,2021 年承擔的產品質量檢驗種類中,從數量上看,肉鴨最多,占比33.99%;蔬菜第二,占比25.04%;第三是醬鹵肉制品,占比6.54%;從不合格率上看,小麥粉和包裝飲用水最高(均為6.25%),豬肉第二(0.73%),鴨肉第三(0.43%),蔬菜第四(0.12%),其他大類產品全部合格。

表1 2021 年承擔產品檢驗種類分析表Table 1 The analysis of product inspection types undertaken in 2021
從上述數據分析得出,首先,在上述產品中,肉鴨和蔬菜抽檢數量最多,主要是因為目前肉鴨養殖業、黃瓜種植業已成為全縣食品支柱產業,同時肉鴨養殖加工帶動了熟肉制品生產加工產業,就地取材、運輸成本低,吸引著一批醬鹵肉生產企業脫穎而出,且監督抽檢總體合格率已達到99%以上,符合該縣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應達到98%以上的要求,兩個產業正向著健康穩序的方向發展,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其次,在上述產品中,小麥粉和包裝飲用水都來源于全縣食品生產領域監督抽檢,2021年全縣食品生產領域監督抽檢總體合格率98.52%,全縣食品生產領域的食品安全總體向好,這說明政府食品監管成效顯著,該縣食品生產企業能夠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生產技術規范進行生產,食品安全意識越來越強,但是小麥粉和包裝飲用水兩個生產領域還存在安全隱患,小麥粉中主要是水分不合格,而包裝飲用水則主要是銅綠假單胞菌不合格,需要加強監管和規范化生產引導。
2021 年,累計檢出10 批次樣品、10 個項目不合格,主要有豬肉中磺胺1 批次,鴨肉中金剛烷胺5 批次,蕓豆中多菌靈1 批次,包裝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2 批次,小麥粉中水分1 批次,詳見表2。

表2 2021 年農產品檢驗中的不合格項目分析表Table 2 The analysis of nonconforming item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 inspection in 2021
從表2 可以看出,金剛烷胺在不合格項目中占比最高,達到50.0%;銅綠假單胞菌其次,占比20.0%;磺胺、多菌靈、水分占比10%,相對較低。
2.2.1 金剛烷胺
金剛烷胺又名三環癸胺、三環葵胺,是國際醫學界公認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抗病毒藥物,禁止用于抗病毒獸藥、規模養殖場飼料等,因為使用金剛烷胺類等抗病毒藥物防治禽流感等病毒性動物疫病,能使禽流感的病毒產生變異,造成抗金剛烷胺的病毒流行,從而導致流感疫情蔓延,對公共衛生安全造成極大威脅,所以要徹底杜絕金剛烷胺類等抗病毒獸藥藥物的銷售和使用,確保畜產品安全。《獸藥地方標準廢止目錄》(農業部公告第560 號)中規定,金剛烷胺為禁用獸藥,在動物性食品中不得檢出。金剛烷胺在食品動物體內殘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養殖戶對獸藥使用的相關法律法規了解較少,未按照用藥規則使用[10],也未意識到在養殖過程中使用金剛烷胺的危害性,從而盲目使用;二是養殖戶無視獸藥使用相關法律法規,為快速控制疫病,鋌而走險,濫用金剛烷胺類抗病毒藥物,安全間隔期內未完全降解,從而導致超標。
2.2.2 銅綠假單胞菌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飲用天然礦泉水》(GB 8537—2018)規定銅綠假單胞菌在桶裝飲用水中檢測5桶水,每一桶都不得檢出。銅綠假單胞菌又名綠膿桿菌,是一種常見的革蘭陰性桿菌,廣泛分布在水、土壤、食品等環境中,對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存在較大健康風險,容易引起急性腸道炎、腦膜炎、敗血癥和皮膚炎癥等疾病。銅綠假單胞菌超標的主要原因有四個:一是水源地受到污染;二是消毒殺菌設備達不到要求或使用不當,如灌裝過程中受灌裝設備、包裝材料等的二次交叉感染,對原料的供給、運輸等環節質量把關不嚴格[11];三是回收桶沒有按照規定要求進行消毒;四是出廠檢驗制度落實不到位,未嚴格出廠檢驗等。
2.2.3 多菌靈
在蕓豆、黃瓜等蔬菜種植過程中,多菌靈是一種常用的廣譜性殺菌劑,對蔬菜等多種作物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可用于葉面噴霧、種子處理和土壤處理等,對人、畜、魚類、蜜蜂等低毒,對皮膚和眼睛有刺激,經口中毒出現頭昏、惡心、嘔吐,長期食用多菌靈超標的農產品,會出現慢性中毒[12]。蕓豆中多菌靈超標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用藥不規范,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對相關標準的使用不熟悉[13],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二是隨著多菌靈農藥的頻繁使用,真菌等微生物產生耐藥性,菜農不得不加大用藥劑量,病害得到了防治,但多菌靈殘留量超標。
2.2.4 磺胺類藥物
磺胺類藥物在畜禽養殖中是一種常用的抗生素,也是食品安全監管必檢的項目。該類藥物具有抗菌譜較廣、性質穩定、使用簡便等優點,能夠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廣泛用于防止雞球蟲病。長期攝入磺胺類超標的動物性食品,可能出現泌尿系統和肝臟損傷等危害。磺胺類藥物超標主要原因:一是養殖戶對磺胺類藥物的安全間隔期未深入研究,用藥不規范或濫用磺胺類藥物;二是長期使用磺胺類藥物,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致使養殖戶加大用藥量,安全間隔期內不能完全降解,從而藥物殘留超標。
本文綜合分析了2021 年度沂南縣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發現其供檢產品的總體合格率為99.71%,說明沂南縣食品安全總體向好。在產品種類方面,監管部門應重點關注豬肉、鴨肉、包裝飲用水、小麥粉、蕓豆等5 類產品。在不合格項目方面,監管部門應重點監測磺胺、金剛烷胺、銅綠假單胞菌、水分、多菌靈等項目。
在今后食品安全監管中,建議監管部門對上述高風險產品和項目重點關注,并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強農獸藥使用指導與監管,定期邀請種養殖技術能手、土專家、專業教授等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法》及農獸藥規范使用培訓,擴大監管范圍,加大抽檢力度,抓一批農獸藥濫用的典型,及時曝光處罰以起到威懾作用,杜絕農獸藥殘留濫用現象,建立農產品長效監管機制;二是規范生產包裝飲用水。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現在喝包裝飲用水的人越來越多,為保障包裝飲用水的質量安全,政府應對縣域內包裝飲用水生產企業重點監管,增加抽檢力度和頻率,定期組織生產技術規范和標準培訓,完善出廠檢驗制度,加強檢查出廠檢驗記錄,引導包裝飲用水生產企業規范化、合法化生產,保障飲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