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玉振
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時候,給中央寫過一個報告,說:“好在苦慣了,而且什么人都一樣苦,從軍長到伙夫,除糧食外一律吃五分錢的伙食。發零用,兩角即一律兩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
我們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朱德的扁擔》。朱德作為軍長,要親自挑自己的糧食。軍長這樣的舉動,對士兵來說,本身就具有強大的感召力。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也想到敵后打游擊。為了培訓打游擊的軍官,還專門組織了游擊干部訓練團。共產黨是打游擊起家的,所以國民黨專門請共產黨的教官,給這些準備打游擊的軍官講課。像葉劍英等人都給他們上過課。
當時是國共合作抗日,民族大義當前,所以共產黨的教官都是傾囊而授,把多年打游擊的經驗全部講了出來,國民黨的軍官一個個聽得津津有味,大開眼界。
但是每當講到最后一個環節的時候,國民黨的軍官就傻眼了。所有的共產黨教官最后都會講:要想打游擊,第一要跟老百姓形成魚和水的關系,第二軍隊內部要同甘共苦。
國民黨軍隊中,軍官四菜一湯、三金五皮,都是標配。打罵、呵斥士兵是家常便飯。不用說軍長與士兵,就是連長與士兵都無法做到同甘共苦。
所以國民黨派出打游擊的幾十萬人,一部分被消滅,一部分跑了回來,一部分投降做了偽軍。
歷史不是沒有給國民黨機會,只是國民黨沒有辦法把握住。
《美國陸軍領導力手冊》中有一段話:“好的陸軍領導者,即便在最高戰略領導層,也不會把戰士推出去戰斗而自己安坐在后方。他們會和戰士一起深入實地,在第一線進行領導。”
一起哭過,一起笑過;一起流過血,一起流過汗;一起摸爬滾打,一起經受戰火;一起分擔失敗的壓力,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這樣的體驗,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命運共同體的感覺,對軍隊來說,比什么都重要。
(摘自《善戰者說》)